吳天鑫,繆建雄
(甘肅省臨澤縣水務局,甘肅臨澤734200)
平川灌區位于臨澤縣西北部,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綠洲地帶,南依黑河與蓼泉鎮隔河相望,西鄰高臺縣,北靠合黎山,東與板橋鎮接壤,總面積710.24 km2。灌區內有10 個行政村,總人口2.02 萬人,有效灌溉面積0.616 萬hm2。灌區現有干渠4 條,長73.8 km;支渠7 條,長12.8 km;機電井524 眼。
平川灌區地處黑河中下游,受地理條件限制,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河流來水量受氣候和上游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黑河調水等的影響,季節性缺水嚴重,在農田灌溉高峰期易形成“卡脖子”旱。1998 年黑河來水量偏少,全縣不同程度出現旱情,尤其處于下游的平川灌區和蓼泉灌區,農作物受災嚴重。為有效緩解農業灌溉缺水問題,通過政府補助和農戶自籌,灌區先后建成農業灌溉機井524 眼,保障了灌區0.32 萬hm2耕地灌溉用水需求,實現了灌區耕地地下水灌溉80%的覆蓋率。灌區地下水取用量最高年份達到2 000 萬m3,地下水無節制取用對灌區農業灌溉用水的規范管理造成了較大影響,嚴重制約了灌區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2009 年以來省、市、縣陸續出臺了關于嚴格地下水資源管理的相關政策與法規,灌區通過積極宣傳引導,充分利用行政、經濟、工程、法律等手段,進一步狠抓地下水取用管理,使新鑿機井和機井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杜絕了亂打井、亂取水等肆意取用水資源現象。自2011 年起,按照張掖市加強地下水統一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灌區開始全面征收地下水水資源費,地下水取用逐步走上規范化管理軌道。2013 年灌區將機井全部納入取水總量計劃管理,核發了機井地下水取水許可證165 個,使灌區地下水取用總量基本得到了控制。2015 年將全部機井納入取水年度申報和審核管理,審核地下取水單位及用水戶147 個,自2016 年起全面開始征收農業地下水灌溉水費。
近年來,通過對灌區采取機井普查、登記建檔、核發取水許可證、加強監管等措施,杜絕了違法打井的現象,并封存報廢了37 眼機井。2018 年灌區依托臨澤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架設農業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141 套,建立后臺控制管理系統一套,實現了機井的遠程監控、收費管理。
通過加強宣傳和實施高效節水工程項目,地下水水費、水資源費逐年規范征收,群眾提用地下水量逐年減少,取水量從2011 年的2 105 萬m3減少到2018 年的1 250 萬m3,平均每年減少約107 萬m3,灌區地下水水位逐年增高。
近年來,種植結構發生變化,本地務工機會增加,由于河道地表水灌溉有時間集中、方便、快捷、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特點,克服了井灌時間長、費工費時的缺點,群眾更愿意使用地表水進行灌溉,規范了灌區的灌溉工作。
近年來,隨著灌區水利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和用水管理措施的不斷加強,灌區在地下水監管、用水總量控制、水費水資源費征收、灌溉運行管理方面等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對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改革發展總要求,灌區在地下水資源總量控制、機井運行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制約和影響發展的主要瓶頸問題。
平川灌區建有農業灌溉機井524 眼,逐年報廢37 眼,現存完好機井487 眼。由于灌區尚未全面建成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和其他有效的機井取用水管控設施,致使地下水總量難以管控,灌區地下水總量超出核定指標,擠占地表水總量指標,給計劃用水工作的落實、水資源總量控制和水費收繳帶來較大困難。
2018 年5 月灌區依托臨澤縣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通過廣泛動員群眾、多方協調落實,采取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整村推進等措施,先期選擇了機井運行頻繁、用水量相對較高的三三村、賈家墩村和部分農林場經營戶進行了智能化計量設施架設,共架設智能化水表及控制設施141 臺(套)。經調試131 臺(套)計量控制設施基本正常運行。根據一年來的運行,尚有10 眼機井因技術問題和其他原因不能正常運行,同時灌區在電氣設備維修管理方面,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致使部分機井出現的設備故障不能及時解決。因此,灌區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的后期技術服務和維修管理已成為當前制約機井計量設施正常發揮作用和實現地下水資源規范管理的一個難題。
灌區現具有水行政執法資格的執法人員6 人,在依法處理灌區水事糾紛、打擊破壞水利設施和干擾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上并未發揮實質性作用,致使在群眾中產生了水利執法不嚴格或無執法的視角盲區。灌區個別用水戶惡意拖欠水費水資源費、隨意侵占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傾倒垃圾污染水體、私接旁管開口取水、阻擾破壞機井智能水表架設安裝等情況時有發生,擾亂了灌區水利管理秩序。由于缺乏常態性執法和執法力度不嚴,給灌區水資源和水利管理帶來了一定的負面社會影響,制約了灌區水利管理事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以上問題,應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求對策抓落實為目標,全面解決困擾當前灌區地下水管理的難題,切實落實“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為推動灌區水利事業健康長足發展打好基礎。
按照臨澤縣2019 年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建設項目進度計劃,對灌區內380 眼機井全部架設智能化計量設施,實現灌區常用機井精準計量全覆蓋,以機井計量設施項目建設推進地下水取用的規范管理,促進灌區水資源的統一調配,實現地下水資源取用總量的精準控制和水票制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
在落實機井計量設施建設任務的同時,抓好未架設計量設施機井的水費、水資源費征收工作。及早安排部署,分解落實征收任務,靠實工作責任,確保地下水農業水費、水資源費及時足額征收到位。通過強化地下水水費、水資源費征收管理,促使廣大用水戶轉變用水觀念,遏制地下水無序取用,逐步推進地下水資源的規范化管理。
選派技術人員跟班學習智能計量設施的架設、監測、調試、維修技術,利用冬閑時間聘請上級部門和項目建設單位的技術人員對灌區機井管理人員開展相關業務培訓,組織機井管理技術人員到其他灌區或鄰縣學習機井管理方面的經驗做法,培養出一批能夠快速掌握機井計量設施維護管理的專業性技術人員,為灌區地下水規范化管理培養儲備人才,確保灌區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的正常運行。
充分發揮灌區水行政執法隊伍作用,依法開展水行政執法檢查工作,增強水行政執法的規范化、制度化。積極配合臨澤縣水務局水政監察大隊依法開展聯合執法活動,公開查處在水費、水資源費征收、機井水表架設、水利設施管理和水環境保護中干擾水利管理的違法行為,營造濃厚的依法治水管水工作氛圍,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的職能職責,加強地下水資源運行管理的監督、宣傳,促進灌區地下水管理工作逐步向規范化、法治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