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普
(甘肅省臨澤縣水務局,甘肅臨澤734200)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讓老百姓真正喝上“干凈水”和“放心水”,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要真正理解“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辯證關系,秉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理念。如何進一步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做好長遠發展刻不容緩。本文針對臨澤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建議。
1998—2019 年臨澤縣共組織實施各類人飲工程項目66 項,完成工程總投資1.2 億元。“十三五”以來,農村飲水安全通過新建、改建,逐處關閉群眾自備水源和單村供水工程,不斷向全鎮統一集中供水的目標邁進。截至目前,臨澤縣農村集中式供水廠合并為12 處(其中,建成千噸萬人集中式供水廠6處),農村埋設各類供水管道1 900 多km(含入地),設計日供水規模20 235 t,覆蓋全縣7 個鎮、71 個行政村,擁有村社和集鎮自來水用戶3.2 萬戶,受益人口11 萬人,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9%,按照《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準則》,全部達到飲水安全標準。
現有的12 處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均采用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且全部劃定水源保護區,其中一級保護區 0.63 km2,二級保護區 36.43 km2。目前,12 處集中式供水工程分別由各灌區供水管理站具體負責管理運行。
近年來,臨澤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很大改觀,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鞏固提升,做好長遠發展。
由于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較晚,部分水源建設初期未充分考慮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的相關要求,已建項目離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較近,隔離防護難度大。
目前現有12 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不同程度存在基本農田,個別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存在畜牧養殖問題,這些都對飲用水水源安全造成污染隱患。
農村人飲工作點多面廣、建設時間跨度長,水廠多為新建,但管網新舊并存。全縣村內管網使用時間超過15 年的有9 個行政村,占全縣行政村的12.7%。經多年運行,管網破損、管件老化嚴重,跑冒滴漏現象普遍。
隨著群眾對供水服務便捷性要求的提高,對農村普及物聯網水表和手機繳費的期望越來越強烈。
結合近年來臨澤縣農村飲水安全事業的發展和實踐經驗,繼續遵循“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總體要求,采取“以大帶小、以城帶鄉、以大并小、小小聯合”的方式,能延則延、能并則并、能擴則擴,科學合理確定工程布局與供水規模,逐年推進最終實現多鎮集中連片統一供水的目標。例如,充分發揮鴨暖鎮雙泉湖水廠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極佳、水廠保護區內無農田及居民點的諸多優勢,擴大水廠供水規模,提高水廠標準,逐年通過管網延伸和并網等方式,實現鴨暖、蓼泉、平川、板橋4 鎮集中統一供水;沙河、新華2 鎮集中統一供水;倪家營鎮南臺水廠與梨園水廠集中統一供水,最終使全縣12個農村集中式水廠并為3 個,進一步減少管理運行人員,降低水源保護區管理難度,提高水廠標準,提升供水效率。
目前,臨澤縣農村群眾已解決了飲水安全問題,再次實施管網升級改造是為了進一步鞏固提升飲水安全的穩定性,在供水管網升級改造過程中,在管徑及承壓能力選擇時適當提升一至二個級別,既降低了管道后期維修支出,又避免了農村供水系統建設始終跟不上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尷尬,還有效提升了供水利用率和供水保障率。
一是將入戶智能水表、手機繳費系統建設納入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逐步與城市供水收費系統對齊,切實提升方便程度。目前已在新華農場并網工程中開始進行試點。二是建立網絡辦公管理系統,推廣使用辦公管理軟件,實現收費明細、材料庫存、用戶信息及時在線查詢、故障報修、材料領用在線申請審批,最大限度實現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
農村集中式水廠工程規模不大,但運行涉及自控、監控、電器、供水、消毒等多種設備,各專業技術精通的維修養護人員十分緊缺。借鑒一些社會企業管理方式,嘗試將維修養護技術要求較專業的設備維修養護工作向社會企業招標外包,通過專業維護人員進行維護。
建立長效飲水安全責任體制,定期對轄區內群眾飲水安全進行核查,做到飲水安全現狀底子清、存在問題情況明、制定措施可執行、問題整改不落空,做到供水問題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跟,整改不落實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確保群眾飲水問題有人管、及時辦。
農村飲水安全事關群眾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是造福當代、惠澤后代的民生工程,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詳細了解臨澤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進一步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更好地促進臨澤縣農村飲水安全長遠發展,確保供水服務再上新臺階,強化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高效化,對大力提升臨澤縣農村群眾飲水的滿意感、獲得感、幸福感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