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東坎街道中心小學 陳 梅
試卷講評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理解知識。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清晰地呈現學生暴露的問題,讓他們能明確觀點、掌握方法,提示要點內容,強化學生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的記憶、理解、分析、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試卷評講課中,教師往往會獨霸課堂的話語權,認為學生講得不全面、不深入,而讓他們一味聽從自己的講解,被動接受式的課堂難以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來講,即便是他們沒有老師講得透徹、全面,但這樣讓他們參與到評講活動中,能促進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幫助他們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理解。在評改數學試卷時,教師常發現學生會存在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問題,教師可以讓“糾”于生,讓他們自行糾錯,并與小組同學探討正確的解題思路,這樣既能節省寶貴的課堂時間,也能讓他們在自我糾正中實現深入理解。小學生感知事物較為籠統,他們往往只關注片面,而不重視整體,將“多多少噸”看作是“多少噸”,將相似數據看錯,如“205”看成“265”。有些學生思維存在一定的慣性,他們受固定認知方式的影響,有時會片面追求解題速度,當問題情境發生變化時,他們的思維定式會對他們的解題產生不當的影響。如砌一面墻,如果讓甲獨砌的話要花費1/6 小時完成,讓乙獨砌的話要花費1/4 小時,很多學生由于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會列出1÷(1/6+1/4)這樣錯誤的式子。教師如果為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對比,學生就能主動地發現錯誤。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組內探究,讓學生交流在做題中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或共同交流復雜問題的多種解法。教師也要參與到小組討論交流之中,掌握有效信息、確定小組同學發言順序,讓他們依次交流、表達不同的見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教師要在學生難以解決問題時加以點撥,讓學生“撥云見日”,促進他們對問題的深入理解。教師要針對學生解答中的典型錯誤進行講解,并加以適當的變式,讓學生當堂練習。教師可講評時在投影上呈現學生的錯誤,讓小組討論交流,再由其他小組進行補充,這樣能調動他們參與交流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他們的學習內驅力。
學生在完成試卷后,他們會對結果有一種期待,成績好的學生心理會得到一種滿足,而考得不好的學生往往會逐漸失去學習自信。教師要積極地賞識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可以對有明顯進步的學生進行表揚,或對某些計算準確率較高的學生進行表揚,或對書寫認真、思路精妙、解法獨特的學生進行表揚。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之處,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學生,這樣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很大的觸動,能引發他們的學習自信,發掘他們的學習潛能,促進他們的主動發展。
教師在講評教學中,要針對學生不會答題的情況進行分析,對于知識掉鏈的情況,教師要為學生進行及時的補充,幫助他們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緊密無空隙的認知體系。一些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教師要側重于解題方法的指導、解題能力的提升,通過系列的訓練,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發展。一些學生在解題時會產生緊張的心理,教師在講評時要善意地提醒學生,幫助學生緩解緊張的情緒,給他們介紹一些解題的心得,幫助他們減少解題時的失誤。針對學生答題不對的情況,教師要分析是審題不細、運算能力不足,還是解答不規范等方面的原因,要指導學生在讀題時能抓住關鍵詞句,要反思所涉及的數學概念、公式,秉持嚴謹的態度,減少審題不細致所帶來的失誤。如很多學生在低年級學習中,“小軍比小芳高5 厘米”與“小芳比小軍矮5 厘米”等同起來,到了學習百分數內容時,他們往往將“實際用煤比原計劃少20%”與“原計劃比實際用煤多20%”等同起來,這樣在解題時會產生錯誤的結論。
教師要多教會學生運算的技巧,讓他們掌握簡算、口算的能力。教師要多向學生展示解答的評分標準,讓學生能學會正確解答。教師要讓學生回顧自己的解答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找出錯誤的原因,并在試卷上進行訂正,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形成及時糾錯的良好習慣。
在講評課教學中,教師如果依題論題,看似在破解題目的障礙,其實往往只是抓住了表象,易讓學生陷于書山題海之中,耗時費神卻不得效果。教師要了解原題,并對原題進行適當的變式,對條件進行適當的改變,或將條件、結論相互倒置,或從某個角度進行發散。如,有學生在解答3 的倍數的特征時出錯,教師在講解后向學生拓展9 的倍數的特征,讓學生知道“一個數的各位數位上的數的和是9 的倍數,這個數就是9 的倍數”,并讓學生判斷29718、31652 是否是9 的倍數。之后,教師再向學生介紹11 的倍數的特征,“奇數位上數字之和與偶數位上的數字之和的差是11 的倍數”,或“末三位與末三位前面的數組成的數的差是11 的倍數”就可判斷它們是11 的倍數。教師在剖析錯誤之處后,再進行拓展延伸,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小學數學評講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平等對話的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要通過教師的提問、生生的交流,讓他們針對解題的錯誤展開討論。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學生不愿向教師敞開心扉,或刻意掩飾內心真實的想法,導致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入,甚至會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判斷,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癥結。教師有必要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多與學生進行分享。教師不能滿足于信息的提供、知識的傳輸,要與學生經常交換意見,讓他們說說自己對試卷題目的理解,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地理解學生,實現精神的溝通。師生之間的愿意敞開、愿意接納,才能形成彼此吸引、相互包容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針對錯點、疑點進行對話,在接納對方的同時也能釋放自己,能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學生間的知識、方法、能力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解決錯題不是最終目的,教師要讓學生存在的問題得以顯露,要通過講評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吸納考試的重點內容,還要挖掘學生的思維發散點,引領學生開展一些探究性的問題,使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獲得一定的發展。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針對知識的要點設計題目,讓學生在考試中對相關的題目予以足夠的重視,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在試卷講評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總之,在小學數學試卷講評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要依據錯因采用合適的糾錯方式,既有學生的主動糾錯,也有小組探討獲得的正確思路。教師的誘引點撥,解決了學生在做題中暴露的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促進學生表達交流能力的發展,提升試卷講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