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洪 郭玉楠 杜安石
( 成都東區愛爾眼科醫院 四川 成都 610056)
病例1,蒲××,女性,52 歲,于2018 年5 月2 日入院,5 月7 日出院。患者主訴“右眼溢淚19 年,溢膿1 年半”,15年前在當地醫院行“淚道置管”治療,記不清是否拔管,術后溢淚減輕,1年半前右眼出現溢膿。入院時查右眼淚囊區擠壓征(+),淚道沖洗:右眼經下淚小點沖洗大部分對返,少量入咽,可見白色分泌物返流。診斷“右眼慢性淚囊炎;右側淚道異物?”,入院后完善各項術前檢查,無手術禁忌,于2018 年5 月3 日在神經阻滯麻醉下行經鼻內鏡右側鼻腔淚囊吻合+淚道異物取出術,術中切開淚囊后,發現淚囊內可見一白色膠管狀異物,自淚囊、鼻淚管內完整取出長約4cm 淚道置管。術后常規預防感染、對癥治療,門診隨訪,術后溢膿消失,隨訪半年無溢淚,淚道沖洗正常。
病例2,田××,女,34 歲,于2018 年11 月13 日至11月17 日在我院住院治療。患者主訴“右眼溢淚17 年,加重1 年”,13 年前因右眼溢淚,在外院住院治療,行右眼淚道手術治療(具體診治不詳),術后溢淚癥狀減輕,1 年前患者溢淚加重。入院查右眼淚囊區擠壓征(+),結膜輕度充血,結膜囊可見分泌物,淚道沖洗:右眼下淚小點進針,可入淚囊,沖洗液部分上返,少量入咽,見黃白色分泌物;上淚小點進針,沖洗液大部分上返,少量入咽,見大量黃白色分泌物。入院完善常規術前檢查無手術禁忌,于2018 年11 月14 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經鼻內鏡右側鼻腔淚囊吻合術,術中收縮鼻甲粘膜后,檢查下鼻道鼻淚道開口,疑似管狀異物存留,切開淚囊后,向鼻淚管方向仔細找尋異物,終自淚囊逆行取出長約3cm 淚道置管。術后常規預防感染、對癥治療,治愈出院,門診隨訪至今無溢淚、溢膿,淚道沖洗正常。
淚道狹窄、淚道阻塞、慢性淚囊炎是眼科常見淚道疾病,淚道探通、擴張術,淚道插管術,鼻腔淚囊吻合術是治療這些疾病的常規方法[1]。淚道插管術包括順行插管術及逆行插管術,各種淚道管品種繁多,材料不一,如硅膠、玻璃、金屬等,有不同的形狀設計及局部改良[2-3]。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可行單純插管術,或行鼻腔淚囊吻合術結合淚道置管術,術后淚道置管多需取出,但如果醫生交代不清,或患者依從性差,不復診或不遵醫囑未取出,可導致淚道炎癥,溢淚、溢膿復發。我院兩例患者均未行淚道置管取出,以后發生慢性淚囊炎。
淚道異物并不罕見,醫源性淚道異物多有淚道手術治療史,參考既往手術史,術中必要性的淚道探查可發現異物。臨床上根據淚道異物的不同部位和性質,選用適合的手術方式。非醫源性淚道異物也多見,異物類型和異物位置不一,張滄霞[4]等報道15 例淚小管異物,其中睫毛、木屑各6 例,麥芒3 例,在裂隙燈顯微鏡下使用顯微鑷取出,或使用注射器針頭針尖刺入異物后剔除。王朋[5]等報道淚囊內牙刷毛存留一例,嘗試淚道內窺鏡下取出未成功,行淚囊切開后取出。雷流星[6]報道鼻淚管縫衣針一例,行鼻腔淚囊吻合術取出。我院兩例淚道異物均為既往手術中留置淚道置管,位于淚囊、鼻淚管。
治療慢性淚囊炎的標準術式是鼻腔淚囊吻合術,分經皮膚切口的外路手術,及經鼻內窺鏡內路手術兩種手術方式。使用鼻內鏡的手術方式,在高清鏡頭的觀察下,手術方式更加清晰、簡捷、易行,更符合淚道系統解剖學特點,同時可矯正導致淚囊手術失敗的鼻腔鼻竇疾病或解剖異常等因素。更因其避免了皮膚切口所留下的皮膚瘢痕而受到患者偏愛,成為熱門的淚道阻塞和淚囊炎的治療手段[7]。我院收治此2 例患者,均診斷慢性淚囊炎,均行經鼻內鏡鼻腔淚囊吻合術,術中取出淚道異物,治愈出院,術后隨訪效果滿意。兩患者分別在15 年及13 年前行淚道手術治療,但無法提供病歷資料,無法提供上次手術診治過程尤其術后門診復查診治經過。病例1 患者明確自訴曾行淚道置管治療,但反復詢問病史,無法回憶是否取出淚道置管,我們考慮淚道置管未取出可能性大,術前做好淚道探查準備,發現異物后取出。病例2 患者無法提供上次手術治療具體診治資料,術中在鼻內鏡下收縮鼻甲粘膜,檢查鼻淚管下鼻道開口后,才發現可疑淚道置管存留,經探查后取出異物。如行傳統外路手術,術中難以發現鼻淚管下鼻道開口異物,從而不會行鼻淚管探查,最終將導致淚道置管繼續存留。此病例給我們啟示,即使行經鼻內鏡鼻腔淚囊吻合術,對于既往曾行淚道手術治療的患者,需常規行鼻腔尤其下鼻道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