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俞含
人們在學習一門語言時,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語的影響。如果該語言與母語存在一些共同點,它可以在人們學習新語言中起到積極作用,即“正遷移”;如果該語言與母語存在差異,則會對人們學習新語言起制約作用,即“負遷移”。初中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英語詞匯習得成為障礙之一,詞匯量少成為他們提升英語成績的瓶頸。筆者試圖從“詞匯的形態”“詞匯的意義”“詞匯的運用”三個方面探討漢語負遷移對初中生英語詞匯習得的制約,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1)名詞形態的英漢差異。
英語名詞分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可數名詞的復數一般通過在詞尾加“s”或“es”來實現,如pens,foxes等。而在漢語體系中,名詞的復數是通過前飾量詞來表達的,本身形態沒有變化,如三座山、五張白紙等。由于學生從小到大受到母語詞匯形式根深蒂固的影響,所以在讀、說、寫中往往忽視英語與漢語在名詞形態上的差異,造成詞匯習得不規范。
(2)動詞的漢英差異。
英語動詞的時態變化也是通過詞尾的變化來實現的,如He visited Canada。而漢語中謂語動詞沒有時態變化,如“他以前到過加拿大”。英語動詞時態的標記性和漢語動詞時態的無標記性的差異,會讓學生在學習這些詞匯時,因為潛意識里的母語作用而忽略英語詞匯的形態變化。例如,學生往往在書面表達中出現這樣的錯誤:He pay a visit to the local museum last week。學生沒有意識到動詞“pay”有著時態和人稱單復數的變化。
(3)英語詞匯的派生詞。
英語詞匯派生變化的規則極其豐富和復雜,例如,英語詞匯中的派生詞可以通過前后綴等形式實現,例如dis-,un-,im-等。而漢語詞匯轉換成否定意義則相對簡單一些,往往在詞匯前面加“不”即可。很多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在單詞之前加“un”來表示否定,從而產生單詞拼寫錯誤。而在遇到帶有這些前綴的單詞時,學生會根據漢語的規則來判斷它們的含義。如uneasy的含義是坐立不安,并非學生認為的“不容易,困難”。
(1)在意義表達范圍上。
英語和漢語存在很大不同,有的漢語詞匯意義窄于英語詞匯意義,而有的英語詞匯有它獨特的表達方式,其他漢語則不能完全代替。
(2)在文化背景上。
表示實物的名詞在所指事物本身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們的表達會有著巨大的意義差異。這也會為學生的詞匯習得帶來困難。例如,漢語中的“紅茶”,英語表達是black tea;漢語中的“下傾盆大雨”,英語表達是rain dogs and cats。
英語詞匯和漢語詞匯的使用差異也是造成漢語負遷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現在習慣搭配和習慣句型方面。任何一門語言都和這個國家特定的文化概念有一定的聯系,即有約定俗成的搭配,而漢語詞匯和英語詞匯在這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漢語中所說的“某某沒趕上早班火車”,學生用英語表達時往往用sb didn’t catch the morning train,而英語的習慣表達是sb failed to catch the early train。
英語與漢語在很多動詞的用法上也有很大差異,如“我的家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句,很多學生受到漢語表達方式的影響,會錯誤地將它翻譯成My hometown has happened many big changes,而正確的翻譯應該是Big changes have happened/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
英語與漢語的習慣句式也有很大差異,尤其是在語態上(主動句和被動句)表現更明顯。很多漢語語句是主動式,翻譯成英文后卻成了被動句。例如“有人在辦公室找你”一句,翻譯成英文后是You are wanted in the office。再如“人們認為在公共場合抽煙是不禮貌的”一句,翻譯成英文后是It is usually considered impolite to smoke in public。
(1)詞匯記憶的情景化。
學生在記憶單詞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結合單詞的含義進行聯想和想象。例如學生在記憶carpenter(木匠)一詞時,教師可以讓他們想象一個木匠的模樣或者其工作的場景,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這個單詞。
(2)詞匯教學的情景化。
在教授新詞匯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情景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掌握新詞匯。如教師在課堂開展“我說你猜”小組競賽活動,班級各學習小組的一名同學用英語描述新單詞的含義,讓本組其他同學根據自己的描述猜出新單詞。類似的情景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3)詞匯考查的情景化。
教師要通過設計多樣化的詞匯考查形式,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幫助他們更有效率地掌握所學單詞。除了常規的抽查、默寫等形式外,教師也可在鞏固案中設置情景化的詞匯檢測題。如在復習家用電器相關詞匯時,教師可讓學生按不同的用途寫出詞匯,這樣既實現了詞匯考查的情景化,也了解了學生對這類詞匯的掌握情況。
教師可以在學案的編制、練習的設定和考試內容的安排上體現對學生詞匯掌握情況的考查。如在試卷中設置單詞拼寫(根據首字母填空)、選詞填空、完成句子等形式題目。在學習某單元的重點單詞時,教師可以設置詞匯練習題,要求學生寫出單詞的不同意義,并用不同的例句展示它的用法。如果學生所造的句子出現錯誤,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及時糾正。通過這樣的練習設計,既可以訓練學生造句的能力,又能使學生明確“一詞多意”“熟詞新意”。學生在完成詞匯練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學習不能只停留在靜態的認知層面,還要上升到提升英語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動態層面。教師在教授不同的單元時,可以搜集一些與該話題相關并能吸引學生閱讀興趣的英語閱讀材料,并根據閱讀材料設置相關讀寫任務。這樣既讓學生學習了本單元的詞匯,又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