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王嘯,邱樹毅,馬琳娜,張芮瑞,蒲璐璐
(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苦蕎麥,又名萬年蕎、野蘭蕎,簡稱苦蕎,學名“韃靼蕎麥”(Fagopyrum tararicum),屬蓼料雙子葉植物[1],起源于中國西南地區[2],在陜西、山西、甘肅、云南、貴州、四川等省份均有栽種,是一種藥食同源的農作物。苦蕎麥含有淀粉(40.70%~86.41%)[3]、蛋白質(8.51%~18.87%)[4]、膳食纖維(3.4%~5.2%)[5]、微量元素以及抗氧化劑[6]等營養物質,與一般的糧食作物相比有較好的營養價值。苦蕎麥富含的18種氨基酸中[7],賴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相對較高,可以成為其它食品的補充劑[8]。苦蕎麥蛋白有降低膽固醇、抗高血壓、改善便秘和肥胖[9-11]、抗疲勞、抑菌等生理活性[12-13]。苦蕎麥蛋白與豆類作物相似,根據能在不同的溶劑中溶解可分為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及醇溶蛋白。不同地區苦蕎麥各蛋白組分有所差異,苦蕎麥不同部位蛋白所占比例也有差異。大部分研究顯示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相對較高[3],而其余兩種蛋白含量則相對較少[8,14],李紅梅等[15]在研究貴州威寧苦蕎麥蛋白時得出清蛋白占總蛋白42.65%;有關學者[16]在研究甘肅定西苦蕎麥蛋白時得出清蛋白占總蛋白32.20%。苦蕎麥中不同蛋白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血脂功能,其中降血脂能力依次為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17]。李相沂[18]通過研究苦蕎麥不同蛋白組分,分析表明在中性蛋白酶作用下清蛋白的酶解物對血管緊張轉化素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有抑制活性,其抑制率可達33.38%,除此之外清蛋白還有較好的功能特性。目前對清蛋白提取條件進行優化的研究多集中在綠豆、蕓豆、菜籽粕、米糠等谷物和副產物[19]。苦蕎麥蛋白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對總蛋白的提取條件進行優化,而對苦蕎麥清蛋白提取條件的優化相對較少。
目前對苦蕎麥蛋白提取的方法主要有堿法提取、酶法提取、微波輔助提取、等電點法、Osborne分級法。大部分研究者多采用傳統的堿溶酸沉法,但是在使用酸堿的過程中,容易引起蛋白質中部分氨基酸發生反應從而生成有毒物質,而且大量使用酸堿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Osborne分級法提取蛋白操作簡單、成本低。本文采用響應面法多個影響因素與響應值之間的函數關系,利用Box-Behnken中心組合試驗設計,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利用二次回歸方程進行擬合,通過數據分析找出最佳工藝條件,為苦蕎麥水溶性清蛋白的提取及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1.1.1 原料和試劑
苦蕎麥:采摘于貴州省威寧縣;85%磷酸:成都金山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牛血清蛋白、考馬斯亮藍G-250: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95%乙醇、石油醚: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1.1.2 主要儀器
冷凍型多功能離心機(Thermo CR3i):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DF-101S):上海邦西儀器科技有限公司;酶標儀(Spectra-Max190):MolecularDevices;電子分析天平(FA2004N):上海菁海儀器有限公司;高速多功能粉碎機(XTP-200G):浙江永康市紅太陽機電有限公司;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SHB-Ⅲ):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
1.2.1 材料的處理
將干燥的苦蕎麥種子于多功能粉碎機中粉碎,過80目篩。在苦蕎麥粉中以1∶5(g/mL)的比例加入石油醚進行脫脂處理,脫脂期間數次更換石油醚[20-22]將脫脂后的苦蕎麥粉過濾收集,于通風櫥中風干備用[23]。
1.2.2 苦蕎麥粗蛋白質含量測定
苦蕎麥粗蛋白質含量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參照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24]。
1.2.3 蛋白提取率計算方法
蛋白質提取率/%=提取液中蛋白質質量/苦蕎麥粉中粗蛋白質質量×100[25]
1.2.4 蛋白含量測定
采用考馬斯亮藍法G-250測定蛋白含量: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為標準品,分別吸取濃度為0.10 g/mL的標準蛋白溶液0、0.20、0.40、0.60、0.80、1.00 mL于試管中,用雙蒸水補足溶液為1.00 mL。每管加入5.00 mL考馬斯亮藍G-250溶液反應5 min后,在595 nm條件下使用酶標儀測定蛋白吸光度,繪制牛血清白蛋白標準曲線[26]。建立回歸方程:y=0.003 9x+0.006 2(R2=0.9973),其中 y 為吸光度,x為蛋白質質量濃度(mg/L),蛋白質標準曲線見圖1。

圖1 蛋白質標準曲線Fig.1 Protein standard curve
1.2.5 苦蕎麥清蛋白提取工藝
稱取5.00 g處理過的苦蕎麥粉,按一定的料液比將苦蕎麥粉置于雙蒸水中攪拌提取,在一定溫度和攪拌速度下,攪拌浸提一定時間后,在8 000 r/min的轉速下離心20 min,取上層清液測定蛋白含量。
1.2.6 苦蕎麥清蛋白提取單因素試驗
1.2.6.1 料液比對苦蕎麥水溶性清蛋白提取率的單因素試驗
取5.00 g苦蕎麥粉,在攪拌45 min,35℃的條件下做料液比 1 ∶5、1 ∶10、1 ∶15、1 ∶20、1 ∶25(g/mL)的單因素試驗,在轉速為8 000 r/min,20 min的條件下離心取上清液測定蛋白含量。
1.2.6.2 時間對苦蕎麥水溶性清蛋白提取率的單因素試驗
取5.00 g苦蕎麥粉,在料液比為1∶10(g/mL),35℃的條件下做攪拌時間為 30、45、60、75、90 min 的單因素試驗,在轉速為8 000 r/min,20 min的條件下離心取上清液測定蛋白含量。
1.2.6.3 溫度對苦蕎麥水溶性清蛋白提取率的單因素試驗
取 5.00 g苦蕎麥粉,在料液比為 1 ∶10(g/mL),攪拌浸提時間為45 min的條件下做溫度為30、35、40、45、50℃的單因素試驗,在轉速為8 000 r/min,20 min的條件下離心取上清液測定蛋白含量。
1.2.7 提取苦蕎麥清蛋白響應面試驗
本試驗選取料液比、攪拌時間、攪拌溫度3個影響因素,以清蛋白提取率為響應值,優化提取清蛋白的最佳工藝參數。根據設計結果共17個組合試驗,其中12個組合為分析試驗,5個組合為中心試驗[27]。設計三因素三水平的響應分析試驗,每個試驗組合重復測定2次,取其平均值作為結果,其因素水平編碼表見表1。

表1 Box-Behnken試驗設計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Box-Behnken design
采用 Origin 9.0軟件進行作圖和 Design-Expert 8.0.6軟件進行Box-Behnken設計及數據分析和方差分析。
料液比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見圖2。

圖2 料液比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2 The influence of solid-liquid ratio on the buckwheat albumin extraction yield
由圖2可知在料液比為1∶5(g/mL)時,蛋白提取率最低,可能是溶劑太少且苦蕎麥中含有較多的淀粉,溶劑可能被淀粉吸收,提取黏度大,沒有足夠的溶劑去溶解清蛋白,導致清蛋白溶出困難[28]。隨著溶劑體積的增加,蛋白提取率與料液比呈正相關,當料液比為1∶20(g/mL)時,蛋白提取率達到最大值31.06%,溶劑體積的增加有助于清蛋白的溶出。隨后蛋白提取率開始下降,可能是蛋白的溶出已達到飽和狀態,苦蕎麥清蛋白與水結合力降低,隨著溶劑體積的增加清蛋白濃度反而減小,清蛋白提取率下降。有研究者[29]對苦蕎麥麩皮的清蛋白進行提取,得出最佳工藝參數為:料液比 1∶12(g/mL),提取溫度 35℃,提取時間60 min。因清蛋白提取的部位不同,所以最佳料液比有所差異。
時間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見圖3。

圖3 時間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3 The influence of time on the buckwheat albumin extraction yield
從圖3可知當提取時間從30 min增加到60 min時,蛋白提取率與時間呈正相關,在提取時間為60 min時,清蛋白溶出達到飽和狀態,蛋白提取率達到最大22.91%。隨著提取時間的繼續增加蛋白質可能發生分解和變性,或是其它成分與蛋白質發生了結合,導致蛋白含量下降[30]。楊海霞[31]在提取內蒙甜蕎清蛋白時,提取時間為30 min時達到最佳,有研究者[18]在料液比為1∶10(g/mL),溫度為40℃,提取時間為3 h的條件下甜蕎清蛋白得率為(4.95±2.23)g/100 g,可能本試驗用的是苦蕎,因品種不同所以最佳提取時間有所差異。
溫度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見圖4。
從圖4可以看出30℃~35℃之間隨著溫度增加蛋白提取率增加,可能是剛開始溫度的增加有助于分子的擴散運動,從而利于蛋白質溶出[32],蛋白提取率上升,35℃時達到最大值。35℃以后蛋白提取率與溫度成負相關,溫度越高蛋白提取率反而下降,可能是清蛋白是熱不穩定、對溫度較敏感的蛋白質[33],過高的溫度對維持蛋白質空間結構造成破壞,導致清蛋白溶出少,且過高的溫度會影響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所以清蛋白提取溫度為35℃。陳曉萌[30]在提取大紅蕓豆清蛋白時,研究發現在40℃時蛋白提取率最大,過高的溫度則引起蛋白質變性,提取率反而降低。姚海霞[19]在提取竹豆清蛋白時,45℃時清蛋白提取率達到最大,在55℃時蛋白提取率顯著下降,可能是蛋白已經發生變性。因選取的原料有差異,所以清蛋白的最佳提取溫度有所差異。

圖4 溫度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4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buckwheat albumin extraction yield
根據提取苦蕎麥清蛋白單因素試驗結果,由Design-Expert 8.0.6軟件設計出的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2。

表2 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Table 2 The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通過表2的試驗數據,采用Design-Expert 8.0.6軟件進行擬合,得如下回歸方程:蛋白提取率=36.12-0.74A-0.19B+0.13C-1.03AB+0.59AC+0.20BC-3.46A2-3.64B2-3.34C2。
響應面數據的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該模型p值小于0.000 1,表明回歸模型極顯著。失擬檢驗是一種用來判斷回歸模型是否可以接受的檢驗,本試驗失擬誤差p=0.765>0.05,表明該模型與試驗擬合誤差不顯著,數據較準確,該模型可以使用。本試驗決定系數R2=0.9822,表明有98.22%的數據可以用此方程解釋;校正系數R2adj=0.987 2,表明該試驗結果有98.72%受控制因素的影響,未控制因素對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很小[32]。變異系數C.V.%=2.20%,C.V.%值越小,試驗越可靠,精確度越高,可對苦蕎麥清蛋白的提取工藝做初步分析和預測,試驗實際值與預測值幾乎一致。由各因素的p值可知,對苦蕎麥清蛋白提取率影響順序依次為:料液比(A)>攪拌時間(B)>攪拌溫度(C);各因素之間交互作用對苦蕎麥清蛋白提取率影響順序依次為:料液比與時間(AB)>料液比與溫度(AC)>時間與溫度(BC)。

表3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model
料液比與時間交互作用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見圖5。


圖5 料液比與時間交互作用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material-liquid ratio interaction with time on the buckwheat albumin extraction rate
由圖5的響應面圖可知當料液比不變時,隨著時間的增加,蛋白提取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當時間一定時,隨著溶劑體積的增加,蛋白提取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響應面的最頂處出現最大響應值。等高線圖呈橢圓形,顏色逐漸加深,料液比和時間(AB)交互作用顯著,在圖5的等高線圖中最小橢圓的中心點位置有響應面最大值。
料液比與溫度交互作用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見圖6。

圖6 料液比與溫度交互作用對苦蕎清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6 Eff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feed-liquid ratio and temperature on the buckwheat albumin extraction rate
由圖6的響應面圖可知當其中一個變量不變時,蛋白提取率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響應面的最頂處出現最大響應值。在圖6的等高線圖中最小橢圓的中心點位置有響應面最大值,料液比與溫度(AC)的交互作用次于(AB)。
時間與溫度交互作用對苦蕎清蛋白蛋白提取率的影響見圖7。

圖7 時間與溫度交互作用對苦蕎清蛋白蛋白提取率的影響Fig.7 Effect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interaction on the buckwheat albumin extraction rate
由圖7的響應面圖可知,當溫度不變時,隨著時間的增加,蛋白提取率先增加后減小;當時間不變時,隨著溫度的增加,蛋白提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圖7的等高線圖中,等高線橢圓不明顯,接近圓形,溫度與時間兩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對響應值的影響不顯著,與方差分析結果一致。
據所建立的數學模型進行參數最優分析,得到最佳預測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19.48(g/mL)、時間59.84 min、溫度35.05℃,在此條件下得出的蛋白提取率為36.16%。考慮實際操作把條件更改為料液比1 ∶20(g/mL)、時間 60 min、溫度 35℃,在此條件下,得出蛋白提取率為35.86%,與預測值36.16%接近,說明該模型能較好地預測實際蛋白提取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響應面分析方法,以料液比、攪拌時間、攪拌溫度為試驗因素,以清蛋白提取率為響應值。試驗中苦蕎麥水溶性清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料液比 1 ∶20(g/mL),攪拌時間 60 min,攪拌溫度 35 ℃,在此條件下蛋白提取率為35.86%。苦蕎麥蛋白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良好食品,食品界與醫藥界都有相關研究,且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研究結果為解決苦蕎麥在食品和醫藥界的應用提供思路,為高效制備苦蕎麥清蛋白提供一定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