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濟平,劉 彤,丘曉常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廣東 惠州 516000)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CSOM)在臨床上屬于比較常見的慢性耳部感染疾病,發生率為0.5%~4.3%[1]。氧氟沙星是一種新型的抗生素(喹諾酮類),它的抗菌譜廣泛、組織穿透能力較強,但是單純使用該藥物治療時藥液的覆蓋面比較小,會對最終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2]。外耳道高負壓引流可以將中耳內的化膿性物質有效地清除,且患者可以避免進行耳部手術。本院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中,使用外耳道高負壓引流+氧氟沙星進行治療,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160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17~68歲,平均(61.4±2.3)歲;病程5個月至16年,平均(6.6±1.6)年。研究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齡18~69歲,平均(61.5±2.5)歲;病程5個月至18年,平均(6.8±1.8)年。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通過了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實用耳鼻咽喉科學》中有關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相關診斷標準。②存在耳內長期持續性或者是間斷性流膿現象,無惡臭,色白或色黃。③局部檢查發現在鼓膜緊張區域有大小不同的中央型穿孔,同時存在鼓室黏膜充血、水腫現象。④聽覺損傷大部分為傳導性耳聾。⑤經X射線檢查或者顳骨CT檢查存在乳突氣房減少現象。⑥知情研究。排除標準:①近期接受過抗生素治療。②處于懷孕或者是哺乳期。③膽脂瘤型患者或者真菌性感染的患者。④對治療藥物存在過敏反應。⑤耳部腫瘤或者中耳急性感染。
1.2.1 研究組 研究組采用外耳道高負壓引流+氧氟沙星治療,患者在第1次就診后將耳道分泌物取出進行病原菌培養。先使用吸引器將耳道分泌物取出,然后在外耳道口處將注射器(1 ml)和聽力篩查耳塞連接,耳塞要根據患者耳道口選擇,另一端連接腳踏吸引器,并進行高負壓吸引,壓力在20~35 kPa,吸引時間為2~3 s,反復進行3次,最后使用吸引器將外耳道內的少許分泌物取出。分泌物完全取出后對耳道進行清洗,2 次/d,同時在患者的耳道中滴注1~2 ml氧氟沙星(國藥準字:H20083329,武漢五景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滴入后患耳朝上保持0.5 h,溫度較低可以適當加溫,防止淋巴液流動使患者出現眩暈癥狀,1個療程為2周,連續治療2個療程。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氧氟沙星治療,方法同治療組。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效: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的耳內不再流膿,耳腔干凈,黏膜無充血、水腫現象,聽力完全恢復,通過藥敏試驗顯示病菌完全清除;有效: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的耳內流膿情況明顯改善,耳腔內潮濕,但是沒有膿液,黏膜存在輕微的充血、水腫現象,聽力基本恢復,藥敏試驗顯示少量病菌生長;無效:達不到以上各要求[3]。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聽力改善情況,治療2個療程后,通過語言區氣導平均值計算患者聽力情況,評估聽力改善情況。③比較兩組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8(IL-8)、免疫球蛋白E(IgE)、白細胞介素-6(IL-6)因子水平,所有患者在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分取血清后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IL-8、IgE、IL-6因子水平進行檢測[4],試劑盒由上海研鑫公司生產提供。

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有效率比較(n,%)
研究組聽力改善人數多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聽力改善情況比較(n,%)
研究組IL-8、IgE、IL-6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 IL-8、IgE、IL-6因子水平比較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在臨床中比較常見,臨床上采用的治療方法常為局部用藥,主要是新霉素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但是這些藥物長時間使用會導致細菌耐藥發生,對最終的治療效果產生嚴重的影響[5]。有關研究顯示,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可以將細菌清除率提高到70%,且氧氟沙星的耐藥菌株比較少,水溶性穩定,不需要冷藏[6]。但是由于咽鼓管、鼓室的位置比較特殊,氧氟沙星滴耳液在此位置的局部藥物濃度不足,很難保證治療效果,而通過外耳道高負壓引流,可以將膿性分泌物吸出,在外耳道中滴入氧氟沙星,藥液可以順暢地流到咽鼓管、鼓竇、鼓室、乳突、上鼓室等部位,部分藥液還能進入鼻咽部,從而有效擴大了藥物擴散面積,延長了藥物停留時間,可以將細菌有效地殺死[7]。本研究顯示,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中,外耳道高負壓引流+氧氟沙星治療效果更好。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在臨床上也屬于炎癥疾病,大部分患者是由于鼻咽部炎癥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發了疾病[8]。有關研究顯示,IL-8、IgE、IL-6因子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發生、發展期間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它們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血清中會高表達,并且會對中耳炎骨質破壞進程進行干預,通過其水平可以對機體的炎癥反應程度進行反映[9-10]。故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療期間,要對化膿分泌物進行有效清除,還需要對病菌的生長繁殖進行抑制,降低炎癥反應,這樣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聽力水平與功能,保證最終治療效果[11-12]。本研究顯示,研究組聽力改善人數多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IL-8、IgE、IL-6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中,外耳道高負壓引流+氧氟沙星治療,患者的IL-8、IgE、IL-6水平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治療中,外耳道高負壓引流+氧氟沙星的治療有效率更高,可以改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