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底,正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勁的時候。一天,我接到援藏干部解國棟的電話,北京對口支援的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在藏歷新年來臨之際,決定向北京援鄂醫療隊支援一批補給。這批補給有10噸牦牛肉、4.8噸清油,不但是堆龍德慶區首次向北京進行“反向支援”,也是各受援地“反向支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直覺告訴我,這應該是一條好新聞。
堆龍德慶,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不算陌生。2018年,我去拉薩采訪北京援藏,就曾經去過這里。2018年之前,這里還是一個貧困縣。
堆龍德慶區海拔高、自然條件差,雖然位于拉薩市近郊,但一直頂著貧困縣的帽子。根據2016年的統計,全區有1324戶443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這些貧困戶大都住在海拔高、交通不便的大山里,長期的高寒缺氧生活,對他們的健康也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易地搬遷就成了當地脫貧的重要抓手。
在堆龍德慶區的波瑪村,北京投入援藏資金6000萬元,將易地搬遷安置房改造成了旅游民宿村“德吉藏家”。村民們告別了破舊的藏式土坯房,搬進了民族風情濃郁的新房。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德吉藏家”的運營方將貧困戶的房屋改造成旅游民宿,貧困戶除了能在村里就業,還能有經營民宿的分紅。
一年多過去,堆龍德慶區變成什么樣了呢?我很好奇。但是,因為疫情原因,絕大部分援藏干部都未能趕回拉薩,我只能向當地干部了解情況。和堆龍德慶區委常委、副區長李曉強打了幾通電話,我了解到了事情由來。
原來,當地脫貧后,一直對北京長期以來在經濟建設、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銘記于心。疫情發生后,堆龍人民得知北京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決定在藏歷新年之際為抗疫一線的“北京親人”送上一份心意。

千里送補給,禮重情更濃。堆龍人民為“北京親人”送來的是10噸牦牛肉、4.8噸清油,可謂是深情厚意。而且,這次反向支援,是舉堆龍德慶全區之力。
李曉強告訴我,當地的牦牛肉是自然放養,營養價值很高。為了把最好的牦牛肉送到北京醫療隊手中,采購人員四處掃貨,買光了市場上的所有牦牛肉,甚至還跑到海拔更高的當雄縣采購。清油雖然是堆龍本地企業生產,但由于正值藏歷新年,庫存也所剩不多。
物資準備好了,怎么運到武漢呢?堆龍距武漢3000多公里,別說運十幾噸物資,就是寄個快遞恐怕都要好幾天。而且,受疫情影響,許多物流公司都沒有開門。生產牦牛肉的企業聽說是給北京醫療隊運送物資,主動提出可以先將貨物拉到成都,再從成都運往武漢。負責運輸清油的物流企業也拍了胸脯:放心吧,一定能安全送到。
從李曉強那里,我還得知,在運送這批價值125萬元的物資之外,堆龍人民還慷慨解囊,向武漢捐款400多萬元。這是多么沉甸甸的一份心意!
2月27日,10噸牦牛肉運抵武漢。第二天中午,隊員們就吃上了西紅柿燉牦牛肉。10噸牦牛肉,北京醫療隊只留下了1噸,其余的又轉贈給了其他兄弟省市的醫療隊。隊員們說,援鄂醫療隊都是一家人,要讓兄弟姐妹們都品一品西藏親人的心意。
3月1日,《北京日報》報道了堆龍首批捐贈運抵武漢的消息,在京藏兩地引起強烈反響。而在武漢,一件計劃外的事情,讓北京援鄂醫療隊為之深深震撼。

掃碼閱讀《親人的禮物》

王琪鵬北京日報社城市新聞部記者
原來,在3月1日當天,4.8噸清油也運到了。之所以說計劃外,是因為清油起運不久,拉薩就下起了大雪,道路非常難走。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清油還是準時到達武漢。
運送清油的司機名叫游青山,重慶人,在成都長期從事貨運工作。2月18日,游青山開著他的集裝箱貨車從成都出發去往拉薩,這是他12年貨車司機生涯中,首次來到青藏高原。抵達拉薩之后,調度員給他打來電話:“有一批支援醫療隊的物資需要送到武漢,你能去嗎?”
游青山一聽說是去武漢,是為醫療隊送物資,就一口答應了下來。2月25日,他拉著4.8噸清油從拉薩出發,誰知,接下來的旅程讓他刻骨銘心。
6天時間里,從拉薩到武漢,游青山走得并不輕松。一路上,他經歷了嚴寒、饑餓、高原反應,發動機熄火、荒野穿行、懸崖急停,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最崩潰的時候,這個33歲的男人還急哭過。憑著“國家有難,有召必回”的信念,他憋著一股勁兒,終于完成了任務。
到了武漢,北京醫療隊為游青山端上一大盆熱氣騰騰的餃子。幾天沒吃上熱乎飯的他一口氣全吃完了。卸完貨,醫療隊員本想留他多休息一會兒,但他卻說,這次出來太久了,要回家看一看。
英雄司機回家了,故事還沒有講完。之后,一家公益機構授予游青山“戰疫英雄獎”,同時獎勵他兩萬元獎金。但他卻說:“表揚我收下了,把獎金捐給更需要的人吧。”
從李曉強那里,我得知了清油運抵武漢的消息。我立即與武漢前方記者取得聯系,前后方聯動,準備推出第二篇報道。看到前方記者發來的熱情洋溢的文字,我堅信,同事們也被堆龍人民的情誼深深打動了。
對于北京醫療隊來說,堆龍人民送來的這批補給非常及時。在清點清油時,駐地餐飲部負責人表示,駐地的食用油只剩下了三天的量。司機師傅的事跡在醫療隊員中間傳開后,大家紛紛表示,這批補給來之不易,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得知前方的情況后,我立即對身在拉薩的北京援藏醫生,以及堆龍德慶的李曉強進行了電話采訪。就在堆龍人民支援的4.8噸清油交到北京醫療隊手中的同一天,在北京市第九批援藏醫療隊的指導下建成的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正式投入使用。在堆龍德慶,李曉強感慨萬分。他說,運輸清油的路線走的主要是109國道。這條國道一頭連著拉薩,一頭連著北京。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決戰決勝之時又遇新冠疫情,為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挑戰。脫貧攻堅不能等待,防控疫情也不能松懈,對于億萬中國人來說,今年必須要同時打贏兩場戰役。回到新聞報道本身,我認為,這既是脫貧攻堅報道,又是抗擊疫情的報道,更是民族團結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