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985沒有廢物

2020-12-19 12:31:56
時代郵刊 2020年24期

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從小就被教育學習是唯一的出路,一路披荊斬棘,終于如愿考上了一所985/211。但他們并沒有過上理想的生活,沒有實現所謂的出人頭地。讀的是最好的大學,卻沒有過上與此相匹配的生活,所以自嘲為“985廢物”。

“985”們當然并不是真的廢物。經過最嚴格的教育制度遴選出來的百分之二,怎么可能是廢物。但學歷只保證一個人的下限,不能保證他的上限。出人頭地變得越來越難,也確實是一種堅硬的現實。

這現實包括階層分化、城鄉差距擴大化、上升通道變窄、高校擴招、產業轉型,等等。還有一個嚴峻的問題就是價值觀趨向單一,社會只有一條賽道,就是成功,人人都擠在這條道上,焦慮,惶惑,辛苦。

“985”們應該想通的是,普通人過普通的生活不算失敗,放棄努力才是失敗。你覺得艱難,不是因為你不行、你廢物,而是上升的路永遠是艱難的,越往上越艱難,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如此。

愿你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力量,也能在普通生活里體味快樂,實現價值。

主唱

努力的人都不是廢物

文 黃菲

如果高考是一場游戲,考上名校的年輕人便是游戲的絕對勝者。游戲通關,屠龍少年傲然屹立,英姿勃勃,意氣風發。然而,他們中的一些人,卻自稱“廢物”。

自稱“廢物”

烏斯生長在中部的一個小鎮,以高分考上名校。高考填報志愿,他選擇了一直最擅長的數學。然而大學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他很快發現數學不再是他的優勢,數學系的天才似乎一抓一大把,他得非常吃力才能拿到中游的成績。這是他第一次感到不如人。

他變得越來越沉默。他看到家境好的同學從大一就在討論雅思和出國;他看到社團的同學總能侃侃而談,而自己總是不知所措;他發現自己其實沒有真正的愛好,放棄了專業也難以找到其他的路。

中學時代老師總說人生如一場漫長的考試,他以為擅長考試的自己會是那個獲勝的人。現在他才發現,原來考試的內容會不斷加碼和更新,除了個人努力,還需要考核家境出身、社會資源和從小習得的眼界、氣質、性格、素養。他默默認領了“平庸”這個新標簽。

葉子在東北小城中長大,考上了985院校,而她的兄弟姐妹都留在了東北老家,有的勉強讀了大專,有的早早做了家庭主婦。

她背負著家人的期望上了大學,卻發現當初懵懂選擇的專業被稱作“四大天坑之一”,出路只有幾條:要么成績達到專業頂尖,一路直博;要么有一技之長,畢業后順利轉行;要么仰仗家庭資源,出國留學。她陷入尷尬的境地:專業成績難以遙遙領先;家庭也難以支持她留學;擅長的領域?她從來沒想過擅長什么。身邊的同學不但學習優異,還能在晚會上拉大提琴,在科學競賽中獲獎,可如今學習不再是她的驕傲,其他方面也毫不起眼。

大學畢業,父母預設的大好前途沒有到來。她只是一個褪去了名校光環的普通青年,繼續做著普通的工作,繼續接受自己“平庸”的事實。

高考改變了她的命運嗎?是的,沒有高考,她會像兄弟姐妹一樣留在東北小城。但高考真的改變了她嗎?她沒能跨越階層,只是繼續像一個普通人一樣活著。

在網絡上,他們匯聚在同一個地方,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

這個2020年5月創建的小組,至今已有十幾萬組員,還在不斷的增多中。成員們自嘲為“小鎮做題家”,意即從小鎮出來,憑著做題能力擁有了名校學子身份,卻混得并不理想的“失敗者”。大家在小組的帖子里分享各自的“失敗故事”——

“我曾是最耀眼的那一個,現在卻不是了。”

“看到優秀的同學在各個領域都能發光,我覺得自己真的好差勁。”

“大學四年渾渾噩噩,一進入社會就被吊打,全無反擊之力。”

“數學又掛科了,研究生資格被取消了,不知未來在何方。”

“今天得知中專畢業的堂姐月薪稅后一萬七千元,我是七千元。崩潰了。”

……

他們的故事有不同的情節,但有同一個內核:從優秀到普通,從天之驕子到泯然眾人,從人生贏家到失意者,甚至失敗者。

“985廢物”是一個新名詞,但并不是一種新現象。

早幾年就有一個很火的帖子,是一名大學生的自白《走到只剩我一個》,講述自己如何通過層層篩選進入名校——經過一次次的考試競爭,他的同學都被淘汰了,最后只剩他一個幸存者。這是一個榮耀但又近乎悲壯的故事。而故事的續集,很可能是另一個火爆的帖子,一名復旦學生的帖子《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來到大學后,曾經引以為豪的東西全都碎了,家境、外表、見識、人脈、情商……這些因素決定你過得怎么樣。”

此前對他們的評價標準是考卷的分數。來到大學后,更多維的評價標準讓他們迷茫。一直堅信努力就能考好,考好就意味著一切,然而,在大學里考試成績的優勢被迅速抹平,家境、見識、外表等更多無法短期改變的因素讓人感到無助和無力。曾經的“最優秀”來到大學后,泯然眾人。

“北大是我自卑的原因。”多年后,俞敏洪回顧自己讀北大的經歷時還是會用“自卑”來形容當時的狀態。終于考入北大,但同學個個光芒四射,自慚形穢的他極少參加集體活動,更別說去學生會競選。他多數時間都在拼命讀書,因為他發現同學隨手翻閱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自己甚至不曾聽說過。

時代在變遷,但青春的迷茫、痛楚、孤獨、熱切是相通的。一代代年輕人,都曾這樣承受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平凡的世界》今天仍出現在各大高校的圖書館借閱榜單上。一屆又一屆闖入新生活新世界的年輕人,在這部書里得到撫慰。初來乍到的他們有著和孫少平一樣的困惑:為什么十年寒窗依然只能成為一個普通人?

盡管今天的青年所面對的,和書中所寫的那個世界已經不同,但卻和小說里的主人公一樣,跌跌撞撞走到了社會另一個轉型期的門口。他們懷揣階層躍升的理想,卻遇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他們獲得了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又受到堅硬現實的種種限制;他們對新世界充滿茫然和焦慮,卻又不接受平庸的生活。他們的自嘲和自卑里,更有不甘和不服。

真實的困境

受過最好教育的年輕人自稱“廢物”,并非矯情。他們有自己真實的困境。

青春本身就是一個跋涉險灘的旅程。青春的迷茫和失落是一個恒久而普遍的問題。從高中到大學,從大學到社會,年輕人進入的是陌生的新世界。要在新世界中尋找自我認同,追問“我到底是誰”,“我該往哪里去”,要接受自己不再是那個全校前十的尖子生,而是一個成績、外貌、社交、能力、生活品位各方面都平平無奇的普通學生,要接受自己不再是一個有名校光環的天之驕子,而是一個和其他普通青年一樣,被職場挑選被社會教做人的普通青年,這樣的自我認同,如同顯微鏡一般的無情,手術刀一般的疼痛。

誰的青春不迷茫?青春時代的自我認同難免迷亂。二十多歲正是多情多思、脆弱敏感、忐忑不安又滿懷憧憬的年齡,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正是從青春的懵懂混亂中逐步確立自我身份認同的階段,這個過程是孤獨而充滿痛楚的,在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下,很容易陷入失落、迷茫和自我懷疑。

他們的困境有著復雜的社會因素:階層分化,文憑“通貨膨脹”,內卷化競爭,社會價值體系單一,等等。

“985廢物”的第一個落差在起點上,而起點無法選擇。一個人出生在沿海還是內陸,城市還是農村,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圍,都無法選擇。農村和小鎮走出來的985學子和城市同學的差異實質上是城鄉和階層差異的結果。

階層對人的影響包括成長環境、物質條件、教育資源、人際關系、價值觀等諸多方面。《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的作者樊悅書是從“一個電影院都沒有的小縣城”考入衡水一中,再考入復旦的。有人批評她不應該因為別人長得漂亮、家境好而自卑。這未免太苛刻。樊悅書列舉的自卑因素不僅有家境、外表,還有見識、品位、人脈、情商等,而這些因素大多取決于出身家庭的社會階層。

大都市青年比小城鎮青年優越的地方在于,他們的成長中沒有太多物質憂慮,父母有更多精力親自教育他們,他們有機會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有條件去看更廣闊的世界,有底氣去試錯,他們的觀念更開放,視野更開闊,性格更果斷。他們不僅會做題,還擁有更多的資源、人脈、見識、機會、才華。

小城鎮當然也有開明的老師和父母,但文化氛圍與信息流動和大都市有明顯差距。這是“小鎮做題家”進入“985”產生落差的主要原因。這種客觀上的差距,指向的是輿論中常提及的城鄉之間的二元對立以及資源差距。消弭二者之間的隔閡,需要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代又一代人的久久為功。

他們的困境還在于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相較之前,學歷在貶值。

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里,用教育實現階層躍升是可靠的路徑。身為父母一代的60后70后,趕上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學歷能換來人生階層的跨越。現在的95后00后面臨著高校擴招與經濟增速放緩的現實,學歷不再具有確定的優勢。

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提出“教育文憑的通貨膨脹”: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獲得更高的學歷,工作職位對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水漲船高。很多普通本科生完全可以勝任的工作,現在動輒碩士起步,導致內卷化競爭嚴重。這一代年輕人的學業往往來自一個家庭常年持久的投資和努力,所以他們更焦慮于能否保住父母奮斗出來的階層,保證自己的人生不下滑。

社會轉型期,現代化、全球化、市場經濟、競爭等已成為關鍵詞,這些詞語釋放出巨大的壓力。年輕人要買房——即使房價太高只好選擇租,租金也是一筆大支出,還可能碰上蛋殼公寓破產這樣的事情,被無辜趕走;要結婚、生子、育兒;要生活、社交、充電;如果原生家庭貧困,還要補貼家庭……這都是非常現實的壓力。這壓力不會因為你來自985就減輕,甚至反而更沉重——家人對你的期待會更高,你對自己的預期也會更高。而且,即使你愿意做一個普通的人,過普通的生活,現實也會告訴你:太普通的你可能無法過上普通生活。

沉重的現實壓力也催生了單一的價值觀——成功至上,唯有成功值得追尋也必須追尋。而成功的定義也是單一的,那就是名和利。這種成功焦慮是他們的另一個困境。人人都預設自己必須成功,否則就是loser。985的年輕人一開始的人生預期多是成為“精英”:取得世俗成功,成為人上人。普通的人生不值得一過,甚至,普通于他們就意味著失敗。正如教育學家項飆所說:“很多人有很強的中心情結,進入中心的欲望特別強,覺得邊緣的生活不值得過,造成極大的焦慮和扭曲。”人人都擠在一條賽道上往前沖,都要削尖了腦袋往上爬,都要進入“中心”,進入“上層”。那些被同伴拋下的人驚慌失措,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認命不認輸

認命就是認清現實,接受不能改變的那部分,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和預期;不認輸,就是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不放棄努力。

不管是自稱“985廢物”還是“小鎮做題家”,這些年輕人都應該想清楚這三件事。

第一:認清現實。

“985廢物”現象說明了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教育差異真實存在。農村地區大多數學子的高中生涯都是在高壓學習中度過的,城市學子則擁有更多教育資源、培養了更多興趣愛好。造成這種資源差異的原因之一正是城鄉二元結構。通過教育改革、社會改革,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人才選拔通道,打破限制階層流動的桎梏,當然很重要,但也要清醒認識到,城鄉融合發展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這是現實。

同時應該看到另一個現實:比起 60 后70 后的父輩,90 后00后農村學子和小城鎮學子獲得教育和升學的機會已大為改善,城鄉教育的差距正逐漸縮小,教育的鴻溝正一點點被填平。中國的教育機制仍然是公平的。各個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家庭的孩子,在一所大學里相遇,這種相遇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可能性,一種開放性。985年輕人的迷茫,從側面反映了優質教育的意義:他們沒有沿襲父輩設定的生活,而是通過高考改變了人生軌跡,有機會經歷不一樣的人生。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學歷貶值”是大趨勢,這是現實。但另一個現實是,優質大學和優秀學歷在職場仍然有很大優勢。《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實證研究》顯示的數據——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平均起薪9055元,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起薪6946元,普通本科院校起薪5442元,高職高專只有3528元,表明985、211學生整體的發展優于同齡人。

第二:認清自己。

你很普通。

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從這個意義上說,自嘲為“985廢物”未見得完全是一件壞事。正如一名畢業于名校的學生所說,“承認自己是‘985five(廢物)’是一件勇敢的事。因為這意味著你撕掉了社會對你的期待,撕掉了家人對你的期待,撕掉了所謂的名校光環,直面自己的期望和現實的差距。”

要意識到,考入一所好大學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實現階級躍升。每個人的發展都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定,但并不是所有限定都能被個體所突破。大部分人的生活,都逃不出“普通”二字。你考上了名校,但你仍然是個普通人。普通的人過著普通的生活,不是失敗,是正常。

你很幸運。

能夠進入心儀的大學,獲得父輩們不曾擁有的機遇,對個人的奮斗史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你所擁有的改變命運的選擇和機會,多于大部分小城鎮青年。只不過當你眼中只盯著那些成功者的時候,千千萬萬普通青年都成了“沒來的人”,他們沒有舉手。

改變命運是艱難的,但并非全部是苦澀,里面包含的還有你年少時的全部努力,被幸運眷顧的每一個機遇,有你為自己、為父母、為后代所創造和打拼來的一點點新世界。如一位985學生所說:“辛苦我這一代人了,但是我為后輩創造了一個更好的環境。”你為下一代爭取了更多自由的空間與資本。而你自己,也有機會、有基礎建立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和志業,在努力實現社會晉升之外,為自我保留一份趣味。

你很優秀。

你身邊的同學或許很牛,一畢業年薪幾十萬,或者拿到世界頂尖高校的全額獎學金,要么就是考公務員進了國家部門。但你忽略了一個事實:這樣的精英又有多少?

雖然跟其他精英同學相比也許有差距,但跟社會上同齡的大部分青年相比,你仍舊是“精英”。能夠考進211、985高校的人,本來就是鳳毛麟角。數據顯示,211高校(包括985)的全國平均錄取率約為4.21%,其中985的全國平均錄取率約為1.58%——難道這都不叫優秀?!

高考那么艱難的“題”你都做得出來,人生的其他“題”你也同樣有能力一個個去挑戰。那些做題訓練中培養出的自律、專注和堅韌,那些全然依靠自己打探前路的開拓精神,也一定會助你迎接未來的挑戰。

第三:好好努力。

實現階層躍升或是實踐理想藍圖,注定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接力賽。一次高考分數的勝利,并不足以為人生鋪設坦途。任何人的自我塑造,都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每一個人在成長的新階段都會迷惘和焦慮。無論處在什么階段,選擇什么道路,都不會一勞永逸。眼界狹窄,就努力拓寬;社交能力較弱,就試著走出交往舒適區……停止自卑,去行動!

學者黃燈以南方一所普通二本院校一個班主任的身份,觀察了某班學生的命運。她在《我的二本學生》中得出的結論是:“他們通過各種努力和嘗試,大都能擁有一份踏實的工作,并在工作的庇佑下,得以成家立業,實現讀書改變命運的古老承諾。”這些二本學校的年輕人所擁有的條件,遠不如985或者211的你,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切實地改變命運,你有什么理由懷疑努力的價值?

如何走出困境?我贊同教育學家熊丙奇的建議:“要拋棄自己的高學歷身份;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要思考‘以后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一旦確定了目標,就要給自己做好管理,以能力為導向,把握時間,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熊丙奇的另一句話,更是一字千鈞:“不要抱怨社會能給予自己什么,要思考自己能為社會創造什么。”你接受的是中國最好的教育,你不止對自己、對家庭有責任,對社會、對國家更有責任。真正的精英,不是指“混得好”的人,而是指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人,有人民情懷、國家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人。你要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985沒有廢物。中國的年輕人,沒有廢物!

盤點

他們的故事:在掙扎中尋找意義

當分數不再是驗證自我獨特性的唯一標準,他們不得不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他們在“平庸”中,掙扎著尋找光明和意義。

“你認真生活,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趙大海是武漢一所985名校的畢業生,也曾是“別人家的孩子”。

他是學校所有競賽項目的最佳選手,國旗下發言的優秀學生代表,走在校園里所有人都認識。最輝煌的一次,是在初中一次考試,他高出了第二名60分。數學老師專門為他出一道很難的題,全校只有他一個人會做。

理所應當的,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了全市最好高中的競賽班,高一學完高中所有課本的內容,高二做奧賽題,高三備戰高考。他進入武漢一所實力雄厚的985名校。

14年過去,他目前在深圳一家口腔創業公司做消費者調研,“每天早出晚歸,沒什么朋友,只有工作沒有生活。”一次在深圳的出租車上,他信手翻閱到“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帖子,聯想到自己的經歷,感觸之下寫道:“32歲了還沒成家沒對象,小時候的驕子成了家里的累贅,翻身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他的同學們有的拿全額獎學金在美國讀到博士后,有的進入“孔雀計劃”(深圳推出的引進高技術人才的項目,納入“孔雀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可享受160萬至300萬元的獎勵補貼),有的進入知名高校任教。

趙大海經濟學專業畢業后,因為缺少規劃,最初從國企跳槽到外資銀行,四年后因為與領導不合,轉行進口腔行業負責宣傳與包裝工作。至今他仍在口腔行業,其間換了三次公司。

他不認為自己身上有“985光環”,“畢竟,到了社會還是要回到工作的本質上來,情商、人際關系處理、對挫折的態度、面對選擇的能力、能否堅持的毅力,這些品質比你從哪個學校畢業重要多了。”

他覺得自己“事業沒有很好,也沒有很差,沒有成家立業,一事無成”。他已經接受了比同學們差的現實。在銀行工作期間,他結識了許多有錢的客戶。與這些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他意識到“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把物質欲望降低一點點,多親近大自然,多關心朋友家人,這是我現在想要的,所以我經常回老家。”

趙大海目前有自己創業做平臺的想法,常在個人的知乎賬號科普口腔行業的知識。他喜歡英國小說家毛姆,把毛姆的書差不多看完了,“有時候對這個世界的東西無法理解,在他的書里找到了一些共鳴。”他選擇與自己和解并繼續向前,“人生不是非得找出什么樣的意義。你認真生活,這就是你人生的意義。”

“一定會有乘風破浪的機會”

第一次看到“小鎮做題家”這個詞的時候,余沛感覺被戳中了。這個帶有自嘲意味的概念誕生于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意指“出身小城,埋頭苦讀,擅長應試,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

26歲的余沛仍然清楚地記得縣城高中的宿舍冬天濕冷。高考,她以優異成績從貧困的廣西沿海小鎮考到上海的名校,卻在文化沖擊和繁難的學業中陷入自責和懷疑。

來大學報到一周,余沛仍不敢坐地鐵。她擔心出丑,等到周末,讓另一個先來上海讀書的廣西同學來接,才感到安心。到上海讀大學,她經歷了許多第一次:被朋友帶去吃薩莉亞,第一次吃蝸牛,發到人人網上;在校園里的全家便利店第一次買了日式咖喱飯,激動地拍下照片。“那時候站在馬路上就覺得有無限的希望。”余沛回憶。

落差很快掩蓋了希望。余沛想要交朋友,和一個同班女生出去吃飯,女生請客,點了五六個菜,第二頓飯余沛自然地回請,一下花掉300元。她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地選擇不再約飯。在寢室,她提起初高中宿舍里沒有空調,來自城市家庭的室友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怎么會有人住在沒有空調的房子里?”

更多的時刻敏感而尷尬。老師上課不時蹦出上海話,余沛聽不懂,只能跟著同學大笑;聽同學說“pre”(課堂展示),不知道是指什么;站在講臺上,她有時膝蓋發抖。

高數課上,余沛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坐在第一排正中間,期待能聽懂課程的內容。然而,回去面對空白的試題,她還是茫然。過去的題海戰術失敗了。

余沛高考時是市狀元,填志愿時,她和父親完全沒經驗,依據分數填報了學校最熱門的經濟管理大類專業。因為數學經常掛科,成績墊底,大二,余沛被分到人數最少的公共衛生管理專業。她發現,一起分流的同學也大多來自貧困地區。在小組發的帖子里,余沛記錄,三年后,19個學生里如期畢業的只有5人,其他人因為掛科太多不得不延遲畢業。

這些過去的事,余沛很少和他人傾吐,而“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是一個安全的角落——小組像一個漂流于大眾視野之外的小島,收納著許多和余沛相似的痛苦與困惑。

在組內,余沛敲下自述的帖子,最終命名“寫給小鎮做題家們的一封信”。她寫道:“個人奮斗固然重要,但家境、出身、父母資源、社會時局和運氣也在一個人的人生軌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勉勵和她一樣的小鎮青年,既然能考出來,一定會有“乘風破浪的機會”,“以后人生得意之時,也不要忘記自己的出身,不要去嘲笑那些深陷窘境的人。”

“不想繼續混吃等死”

張峰“北漂”了一個月,手里只剩下一萬八千元的存款,還沒有找到工作。他欠著學校的貸款,希望在存款花完之前盡快找到工作,才能繼續在北京生活下去。

來北京之前,張峰經歷了三次考研,三戰均以失敗告終。得知第三次結果的那一刻,他說自己“心如死灰、一片迷茫”。

他選擇北上,和網友拼房,打地鋪,房租1200元一個月,投了近10份簡歷,還未收到offer。父親常常打電話來問有沒有找到工作,這種關心慢慢讓他覺得難以忍受。他自己比誰都焦慮,每天早晨9點左右醒,晚上凌晨一兩點睡。吃飯很不規律,一天就吃一頓,最多兩頓,有時下午3點吃,有時5點吃。他不敢將這些情況告訴家人或朋友,也不敢發朋友圈,偶爾在豆瓣群組里分享時,收到來自陌生網友的安慰,他覺得暖心。

張峰從一所雙一流的211學校畢業,專業是自己不喜歡且不擅長的機械工程。熬過了難挨的學業考試后,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頂尖的律師,因此跨專業考研,沒想到以三敗告終。

他完成了一個互聯網大廠的二面,崗位不是他喜歡的類型,但如果薪資給得可以的話,他表示也會去。此時的他太需要一份工作。他甚至在考慮要不要去酒吧里做調酒師兼服務員,轉正后每月5000元,能讓他活下去。他一個通過校招進入某知名電商平臺的同學,現在年薪20萬元。

“如果我當時好好實習,說不定我也跟她一樣。”他坦然形容自己為“廢柴”,就是“沒用,沒有出息,又不會賺錢,又不會交際,各方面能力都不行”的人。

這種挫敗感,有時來自自己,比如當上一份工作中他是里面學歷最高的人,和三本畢業生在一樣的崗位拿一樣的薪資時,心里會有點難受;有時候也來自父母,他明白,父母雖然表面不說,心里還是會拿他跟同事們的孩子比較,“很多沒有讀書的人,或者學校沒我好的人,他們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賺了很多錢。他們會這樣對比。”

張峰的上一份工作年薪8萬元,但覺得學不到更多東西最后選擇辭職。他說,“我已經混吃等死很多年了,這樣只會越來越嚴重,我不想在工作中繼續混吃等死,想要一份真正能學到東西的工作。”

事實上,那些自稱為“985five(廢物)”的人,在發泄情緒的同時,也在尋求幫助,找到自己的出路:張峰的夢想如今已經跟律師無關,而是有一份體面收入的工作,在同齡人中處于中上水平。在這之前,先要解決當務之急。“我現在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愿望,對別人來說是很小很小的愿望,就是趕緊存到一些錢,有一份正常的工作。”

“未來還是要靠自己”

陳飛常提到“內卷化”,這個詞最近在網絡上很流行。辭掉工作后,陳飛已經失業了半年多。今年,他在網上尋找高校工作時,發現其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陳飛在一個普通二本讀的社工專業,研究生考上了北京一所985高校,學了社會學。畢業后,回到老家云南省,在一所大專院校當輔導員。

因此,他決定放棄讀博士了。“最近看招聘,發現職業學院、大專招老師,要求博士生,碩士只能去當輔導員。云南師范大學招聘行政人員,都是要求本碩雙一流優先。現在大城市的一些中學,流行招博士當老師,以前聞所未聞。”

2011年,陳飛剛念大學時,學校的老師大多是碩士生。臨近畢業,學院里來了個博士當輔導員,老師的門檻變成了博士生。在陳飛讀研究生時,發現普通本科高校已經傾向招博士后、海外留學博士來當老師,普通的博士生則沒機會去一流大學任職。等到自己碩士畢業后,這個學歷只能去普通大學當輔導員,或者去大專院校當老師。他把這些變化,解釋為典型的社會內卷化。

在民辦技術學院當輔導員的這一年,陳飛更加發覺教育差異的背后,更多是地區、家庭之間的差異。陳飛的學生,都是高考的失利者,大多來自云南省的小城市、鄉鎮。“他們小時候,父母就出門打工,也沒有經過很好的教育,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沒人管,中學的時候成績就很差。”

陳飛去過四次派出所,專門領學生出來,還碰到過學生卷入進傳銷組織。“學生們大多來自農村,第一次從小地方到了昆明。他們不太了解城市中的復雜面,周圍的酒吧、KTV、夜店,各種能找到快樂的地方,很容易吸引他們。畢業后,他們在求職上的競爭力,不說遠低于大學生,也會比從小生活在城市的人要吃虧許多。”

另一方面,畢業才一年多的陳飛自己也面臨同樣困境。很顯然,學歷在越來越成為必備品的同時,也在迅速貶值。一個朋友向他抱怨過,大學念的生物制藥專業,當時可以在藥廠找到研發工作。但畢業后,他發現只能從普通的基層工人做起。

“每一個經濟體,發展到一個階段,很可能碰到中等收入陷阱。沒有任何國家,會永遠保持無限的高速發展。在現代化建成后,各方面的增長會變慢。“ 一直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他,試圖用宏觀經濟來解釋目前的現象。

在“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逛得越久,陳飛覺得自己思考得越清晰,他認為組員們更多是心理上的不平衡,以及自身意識沒有轉變過來。“他們沒有認清學歷和未來,兩者之間的關聯度不再那么緊密,有可能是在象牙塔里呆久了。未來,還是要靠自己。”

伴唱

“一個接受過合格大學教育的人有幾個‘更強’”

坦率地講,你們以往的高分,大多來自應試教育環境中對于特定問題所尋找的標準答案,而大學需要的是自己主動去尋找問題。只有充滿激情地去探索、去思考,積極主動地投入和行動,你的大學生活乃至人生才會更加精彩。必須積極、熱情、專注,主動地去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自己去發現一些活躍的思想、領域和團體。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原清華大學校長 陳吉寧

自稱“廢物”,潛意識里是對自己的不認同,優秀的學生沒有覺得自己在做優秀的事情。收入高不高、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優秀、領導是不是肯定我的意見,都是外在的東西。用他人的標準替代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這個“自我”是假的,是功利社會塑造出來的自我。

——臨床醫學博士、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 徐凱文

一個人接受過合格的大學教育,體現為幾個“更強”:一是學習能力更強,當你的工作與人生需要學習新知識時,你能從ABC開始變成專家;二是意志力更強,危機發生時,你更有韌性;三是功能更強,更有普適性,能做的事情更多。

——作家 連岳

這種命名是他們對自我身份的審視,這是自我覺醒的第一步,成長的開端。人在成長過程中,有一段時間,自我價值認同會特別低,覺得自己沒用。怎么走過這個坎兒呢?一定要勇敢走出來,跟社會接觸,這樣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的知識,才能有落地的機會,才能真正在實踐中加速個人的成長。

——學者、作家、大學教師 黃燈

如果把人的能力看作冰山模型,用人方越來越在意的不是冰山上能看到的那一角,就是硬技能的部分。尤其是對應屆生來講,學校里學的知識和技能,跟實際工作有出入。大家在意的是冰山下的個性特征、價值觀、驅動力等。

——某知名互聯網公司人力資源副總裁 段曉慶

經歷過高考的“千軍萬馬”,得到了美好新世界的入場券,卻發現被承諾的寧靜踏實并沒有到來,反而面臨著前所未有又難以理解的困境。并且,高考后的戰場,不再擁有老師、家長甚至同齡人間的相互扶持,只剩下每一個孤獨的新生去面對自己人生的課題。這樣厚重的委屈和焦慮,的確讓習慣了將成績作為主坐標系的學子掙扎不已。

——某媒體評論員 澎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人与鲁专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www精品久久| 性欧美精品xxxx|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红杏AV在线无码| 久久性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青青青草国产| 久久毛片基地|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乱码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色视频|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国产www网站| 熟女视频91| 啊嗯不日本网站|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欧美午夜小视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韩国福利一区| 亚洲男人天堂2018|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综合九九| 9啪在线视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色综合| 福利一区在线|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午夜三级在线| 成人午夜网址|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av在线手机播放| 色九九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精品视频福利|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