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新
(中共常州市委黨校 江蘇 常州 213147)
為進一步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曉率,在總結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應該進一步創新核心價值觀傳播的方式、方法和路徑,以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深度,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層次,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效果。
1.1 利用好報紙雜志書籍等傳統紙媒作為價值觀傳播陣地。報紙宣傳減少整版24 個字一體宣傳的方式,可以在不同版面、專欄、文章、報頭等將不同價值觀有針對性地分散植入。比如,在廣告版中可以突出“誠信”一詞,甚至可以在一些商業廣告中植入價值觀的“軟”廣告;專設“民主”、“法治”等欄目;針對社區物業管理中的矛盾類專題可以植入“和諧”;在一些重要文章后面,可以標識價值觀詞匯。
1.2 加強影視劇創作,打造優秀電視廣播節目,加強影視評論,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代性、娛樂性、大眾性。一些電視節目、欄目可以以一定的價值觀冠名,或者在相應角落以字幕的形式點綴;在特定時期、場景、事件等情形下,可以通過一些公益廣告將價值觀予以呈現。影視劇、電視節目等應重點宣揚法治、文明、改革創新、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想、信仰、愛國、創業等現代價值觀。要讓英雄人物更接地氣,對歷史題材的影視片也要以現代視角進行符合核心價值觀的建構。要加強影視評論工作,并通過報紙、網絡、廣電等立體多元地評論、討論、引導觀眾的價值認識與價值認同。
1.3 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價值觀宣傳的隱性化、平民化、深層化。政府或相關部門的官方網站,要根據欄目、內容、網頁的特點,巧妙地植入價值觀宣傳。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務微博,要注重對價值觀的宣傳,采取植入一定的“軟文”方式,或直接在文章后面,像植入廣告一樣進行價值觀宣傳。宣傳方式不應該僅僅限于標語口號式的簡單宣傳,要學會用講故事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播價值觀。對于一些有爭議的理論問題、哲學問題或網絡上傳播的重大負面思潮、文章、事件爭論等進行專業有效的回應和輿情引導。要堅持弘揚正能量,要發動黨員干部和公務人員、志愿者利用博客、微信、微博、論壇、QQ 等自媒體,通過雙向溝通、話題討論、日常浸潤、榜樣示范等靈活多樣的隱性傳播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受眾施加影響[1]。
1.4 在媒體融合與互動中深化價值觀的引導討論辨析。當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之后,要積極通過媒體互動設置專欄、議題等,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主流媒體,特別是地方主流媒體上要有析事辨理的時評文章,要有討論互動的交流,并通過網絡平臺組織對熱點問題、存在價值沖突的事件進行評析引導,直接引導正確的價值觀。
2.1 分層次階段,進行分次傳播。過去是整體宣傳,實際上不可能一次性將價值觀的24 個字直接灌入人們頭腦中,應該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進行宣傳,之后還要進行更深入的解讀、討論、規約、踐行。當然,可以同時進行不同層次的宣傳,但要有側重點。
2.2 化整為零,實行分類傳播。根據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可以分為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一個公共區域側重宣傳某一個層面;也可以根據內容的相關性,打破國家、社會、個人分類,進行個別或分組宣傳,比如在國家機關可以重點宣傳民主、法治、公正等內容,在專業貿易市場重點宣傳誠信等內容,在社區側重宣傳和諧、友善等內容。
2.3 針對不同對象,實行分眾傳播。比如針對立法、司法、執法機關及其對象可以重點進行法治宣傳,在村民、居民自治組織,特別是換屆時,大力宣傳“民主”價值觀,在工廠、車間主要進行“敬業”的宣傳,在旅游景區重點進行文明的宣傳,對物業公司側重進行“法治”“誠信”的宣傳。
2.4 融入工作生活點滴,進行細節化傳播。比如,在影劇院,開映前可以打出提醒字幕“請各位觀眾保持安靜,不要隨手丟垃圾,自覺做文明的使者”;在公廁水池上印有節水標志;將可回收垃圾桶標示為“資源回收”;可以在一些商業廣告或物流包裝、公共部門信封、有關證件(如駕駛證)等上面植入價值觀宣傳,比如有機糧食、蔬菜包裝上可以印上“生態文明”的字樣。
2.5 借助標志性場所,實行放大傳播。我國許多城市都有人民路、解放路,一些動車、高鐵被命名為“和諧”號,這些都包含了價值觀內容。在未來城市建設中出現的新的道路、廣場以及一些顯著性、重要性、地標性的公共建筑等,可以用價值觀內容予以命名,比如“民主廣場”、“和諧路”、“文明快車”、“富民大廈”、“創新園區”、“尚德路”、“尚學路”、“尚文路”等。
3.1 把握好節慶、重大事件等時間節點進行宣傳。比如國慶節、抗戰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前后,利用各大媒體大力宣揚愛國主義;憲法日前后大力宣傳法治。在重大公共性事件發生后,及時并高密度地宣傳相關核心價值觀。比如針對高考,闡明正確、理性的平等觀念;針對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加強對法治的宣傳;在基層組織集中換屆期間,強化民主、法治等價值觀宣傳;全國或地方兩會期間,重視對民主、法治,包括自由、平等等價值觀的宣傳。
3.2 通過豐富群眾性文娛活動傳播核心價值觀。大力支持發展各類文體類社會組織,以社區或小區為單位讓群眾組織起來,以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市民的公共精神、社區精神,培育社會道德、和諧文化與核心價值理念。
3.3 建立有效的核心價值觀傳播陣地。通過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倡導家風文明、培育農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志愿服務等方式,在培育新時代良好鄉風民風實踐中倡導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黨員組織生活中,用共產黨人核心價值觀引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一些年輕黨員、新黨員的“黨員沙龍”,針對熱點難點困惑點,定期組織輕松活潑民主的討論。黨員還要有網上精神家園,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提高通過互聯網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