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躍鳴
(滑縣水利局 河南 滑縣 456400)
滑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土地面積1814 km2,域內屬古黃河沖擊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條件優越,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大縣,素有“豫北糧倉”之美譽,是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又是國家級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隨著全縣工農業的發展,地下水利用量不斷增加,每年地下水開采量達4 億多m3,而全縣地下水資源量僅為2.757 億m3,采補失調,屬于嚴重超采區和嚴重缺水區。地下水位呈逐漸下降趨勢,地下水最大埋深達31.8m,機井報廢率不斷增加,提水設備更新頻繁,給當地農業生產、村民生活造成威脅,嚴重制約全縣農業經濟的發展。為此,發展節水灌溉,厲行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科技節水含量,是促進全縣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十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節水灌溉工作,始終把推廣發展節水灌溉作為確??h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促進農業增產增收方式轉變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來抓。以項目帶動為抓手,創新投入機制,創新發展模式,統籌各部門一齊發力,調動全縣群眾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為全縣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基礎,為滑縣連續13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提供了堅強保障。
2011年度,縣發改部門實施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建高標準農田4.8 萬畝;縣財政部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存量資金土地治理項目,建高標準農田2 萬畝;縣水利部門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高標準農田2.9 萬畝;農業部門實施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產業類項目,建高標準農田1.056 萬畝。共建10.756 萬畝。2012年度,縣發改部門實施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建高標準農田5.62 萬畝;縣財政部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存量資金土地治理項目,建高標準農田4.0 萬畝;國土資源部門實施土地整理項目、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建高標準農田3.443 萬畝;縣水利部門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高標準農田2.16 萬畝;農業部門實施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產業類項目,建高標準農田1.268 萬畝。共建16.491萬畝。2013年度,縣發改部門實施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建高標準農田4.925 萬畝;縣財政部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存量資金土地治理項目,建高標準農田3.0萬畝;縣國土資源部門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建高標準農田14.821 萬畝;縣水利部門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高標準農田2.565 萬畝;農業部門實施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產業類項目,建高標準農田1.13 萬畝。共建26.441 萬畝。2014年度,縣發改部門實施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建高標準農田4.2萬畝;縣財政部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存量資金土地治理項目,建高標準農田3 萬畝;縣水利部門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高標準農田3.34 萬畝;農業部門實施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產業類項目,建高標準農田1.2 萬畝。共建11.74 萬畝。2015年度,縣發改部門實施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建高標準農田5.541 萬畝;縣財政部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存量資金土地治理項目,建高標準農田3 萬畝;縣水利部門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項目,建高標準農田2.51 萬畝;農業部門實施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產業類項目,建高標準農田1.19萬畝。共建12.241 萬畝。2016年度,縣發改部門實施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建高標準農田8.64 萬畝;縣財政部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存量資金土地治理項目,建高標準農田6.3 萬畝;縣國土資源部門實施補充耕地儲備、土地整治項目,建高標準農田8.809萬畝。共23.749 萬畝。2017年度,縣國土資源部門實施補充耕地儲備、占補平衡項目,建高標準農田4.952 萬畝。共建4.952 萬畝。2018年度,縣水利部門實施2018年度高效節水灌溉等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高標準農田0.509 萬畝。共建0.509 萬畝。2019年度,縣財政部門實施涉農資金管理改革試點高標準糧田建設項目,建高標準農田13.018 萬畝;縣農業農村部門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高標準農田10 萬畝。共建23.018 萬畝。
截至目前,“十二五”以來全縣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29.897 萬畝,為全縣糧食連續豐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1 建立組織,強化領導??h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組織的建立,縣政府成立了由主管農業副縣長為組長,政府辦、發改委、財政、國土、水利、審計、紀檢監察等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及項目鄉鎮領導為成員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提出了“抓住機遇、強化措施、科學規劃、優化設計、加強管理、發揮效益”的工作方針,明確各責任單位的責任義務,做到各成員單位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加強監督管理,切實按照節水規范要求,高質量、高標準、按期完工,保證工程實效充分發揮。嚴格管理工程建設資金,杜絕違規違紀、挪用現象,保證建設資金合理運用。
2.2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節水灌溉模式選擇符合實際,優先選擇水資源短缺,灌溉方式粗放、落后,實施節水有潛力可挖,農業種植結構合理,節水灌溉增效顯著,群眾積極性高的鄉鎮作為項目區。根據作物種植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滑縣縣情的低壓管灌節水模式,與農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
2.3 多元投入,落實資金。除大力爭取上級部門投資外,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縣政府出臺《全縣涉農田間工程項目資金整合實施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資金整合方案。以項目帶動整合資金,重點以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為引領,帶動發改、財政、農開、農業、國土、電業、交通等部門支農資金,發揮資金規模效應,解決好項目交叉重復問題,確保完成各項重點任務。加大宣傳力度,利用“一事一議”、以獎代補等方式調動社會群眾參與投入農田水利的積極性。同時,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成立農村用水者協會,從項目規劃、項目申報、資金籌措、用水管理及水費收取等方面進行管理,協會全程參與,增強群眾責任感及主人公意識,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2.4 狠抓質量,注重實效。一是嚴把工程規劃設計關。凡是列入國家計劃的示范項目,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結合項目區的實際情況編制《項目可研報告》 及《項目實施方案》,經專家評審,經上級有關部門批復后方可開工興建。二是嚴把設備質量關。凡是用于節水項目的設備材料,公開招標采購,從物資材料、設備進貨開始,嚴格按照技術質量標準檢查驗收,將假冒偽劣等不合格產品拒之門外。三是嚴把施工質量關。在節水工程建設中,建立了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目標,責任到人,并將工程進度、質量指標等列入考核內容。施工中派專職技術人員跟蹤服務,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檢查、督促各施工單位做好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工作。四是嚴把工程階段驗收關。實行層層驗收制度,上一工序或工種未合格前不得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并安排專人做好竣工資料整理和竣工驗收準備工作。五是加強項目監督和檢查。在節水工程建設中,根據工程進度,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監督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益,真正做到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
2.5 健全機制,嚴格管理。為使工程發揮最大效益,建立健全工程的長效管理機制,根據“誰投資、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明確了工程管理權。根據項目設施的不同情況進行移交,移交到項目鄉鎮、行政村,變壓器、田間道路、橋涵、硬化溝渠等要落實到村,機井、管道、地埋線落實到農戶、田塊,由項目鄉鎮與行政村管理人簽訂工程管護責任書,落實管護主體,明確管理責任,建立健全各項工程運行管護制度,確保各種設施良性運行和持續發展,使工程發揮應有作用。
3.1 年久失修,部分設施多有損壞。由于地下水位連續下降,工程多年運行,自然老化,地埋管道堵塞、破裂漏水,水泵損壞,地埋線被地下生物破壞不通電等,客觀上限制了正常效益的發揮。
3.2 節水項目由縣多個部門實施,雖有政府領導統籌,難免存在部門重視程度、技術力量、質量標準要求差別,客觀造成項目建設質量參差不齊。
3.3 工程建后管護措施落實不到位,重建輕管,節水工程維修沒有經費保障。
3.4 近年來,滑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大田作物向種植優質瓜菜轉變。瓜菜面積穩定在60 萬畝左右,其中溫棚4 萬棟,面積7 萬畝。這將是今后節水灌溉支持的重點,也是以前節水工程實施的薄弱區域,要推廣噴灌、微灌等先進節水模式,強力支持高效農業。
4.1 多年來滑縣高效節水項目由多個部門實施,隨著2019年縣機構改革、各部門相近職能的調整集中,高效節水由新組建的縣農業農村部門獨家實施,將為今后滑縣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提供組織保障。
4.2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資金,對滑縣部分節水灌溉工程提升改造。特別是運行時間長,機電設施老化,管道、地埋電纜損壞嚴重的,應分年度、分步驟進行更新提升。
4.3 加強維修管護。節水工程規模小,零星分散,受益少,運行成本高,沒有后期維修經費。積極探索改革維修基金籌集辦法,受益群眾集一點,財政補一點,成立節水維修基金,確保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4.4 加大滑縣引黃蓄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力度,補充地下水資源,提高地下水位,緩解地下水供需矛盾,保持生態平衡,將為節水灌溉工程持續發揮效益提供支撐。
4.5 滑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節水農業是農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水資源持續利用的關鍵?;h域內有大功引黃灌區、渠村引黃灌區和人民勝利渠灌區,“十四五”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的實施,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上升國家戰略,將為滑縣強力發展節水農業創造機遇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