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鋼
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從2013 年開始參與“目的地想象”課程與賽事活動,并在這項全球總賽事(每年都有50 多個國家的1000 多支隊伍)中三次奪得全球冠軍,非常了不起。
正如謝英校長在文章中所指出的,“目的地想象”這一活動和賽事完全契合了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篤學善創,寧靜致遠”的校訓,契合了學校2009 年就開始進行的兒童創意學習項目的研究,契合了學校讓兒童“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自主者,享受學習的挑戰和快樂的辦學理念與培養目標。“目的地想象”已超越了作為特定賽事的本來意義,對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而言,不僅是一種課程和活動的品牌,也是一種學校文化符號。
筆者以為,兒童“創意學習”就是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建構而成的校本化的“目的地想象”。因為它能夠讓兒童學習變得更有成效、更有品質,也更為快樂。“目的地想象”凸顯了創意學習的重要特征,即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使兒童學習走得更遠的有效方式。“目的地想象”可以廣泛而有效地運用在兒童的日常學習中。
在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的創意學習中,最受兒童歡迎和喜愛的就是“目的地想象”活動。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和創造性實踐中,他們為每一個兒童開發了真正屬于兒童的、真正能夠體現兒童創意的、真正能夠讓兒童享受學習內在幸福的“兒童嘉年華”。
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保留了全球賽事的基本規則和內容,如“核心挑戰”和“即興挑戰”的形式,“創意思維”“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的硬核等,進行了以下重大改進:一是活動面向全校學生,每一個兒童都可以組隊參與賽事;二是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目的地想象創新思維訓練”,課程目標很清晰,注重團隊合作,促進多門學科融合,重視兒童時間管理、工程計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三是每年一次“DI 嘉年華”,這是全校師生的創意節,師生完全沉浸在創意世界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創意和享受純粹的學習快樂;四是“美得冒泡”主題巡游,全校每個兒童戴著一頂自己設計的創意帽子,在開幕式上走過主席臺,帽子必須是用環保材料自制的,富有創意,功能獨特;五是“徽章交換”,每個年級都自己設計一套精美的徽章,制作成品后,與其他年級的兒童交換,徽章交換的過程就是印證創意、交流創意的學習提升過程。
在這樣一種面向每一個兒童的每年一次的“嘉年華”活動中,兒童不僅發現了“直面挑戰,成就自我”的內在幸福,而且在心靈埋下了創意學習的幸福“種子”。
如果要讓創意學習進入更為廣泛的課程學習領域,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就必須著眼于現有課程框架,設計并開發新的思維工具,以便兒童能夠借助思維工具實現多個領域的創意學習,尤其是學科課程或國家課程的學習。為此,在關于“思維工具”的認識和實踐上,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的觀點,我認為是很有見地很有價值的。
首先,明確“思維工具”的性質。我們是在學校教育的語境中討論思維工具,因而必須鮮明地體現教育學的倫理性和道德性。這種倫理性和道德性就在于促進每一個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上,就在于引領兒童向美、向善,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與未來,形成完善的人格。因而,從哲學、邏輯學和方法學的角度看思維工具,思維工具本身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和善惡,只要能夠有效解決人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實現特定的目標就行。那么從教育學的角度看,思維工具必須具有“道德性”和“生長力”,必須有助于從積極的方面助力兒童的成長,因而必須強調思維工具的“安全性”“規范性”“合作性”等。
其次,明確“思維工具”的定位。思維工具是幫助和支撐學生“創意學習”的工具,而不是一般的學習工具。譬如語文學習最常用的工具是字典,但字典不是“思維工具”,而是解決語言學習中文字障礙的通用工具;數學學習經常要借助三角尺和圓規,他們是數學學習通用的工具,也不是數學思維工具。回到“目的地想象”上,即“思維工具”運用于學科學習,也一定是能夠激發“創意思維”“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的有效工具,是能夠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學習工具,是能夠形成深度學習和高階思維的綜合工具,從而與一般的、通用性的學習工具相區別。顯然,這樣一種定位還涉及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兒童學習的基本特征,如兒童學習數學,由于數學學科本身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而更多地要求開發能夠外顯化的思維工具,以支持兒童的學習,而在科學學科的學習上,則要提供程序性和策略性的思維工具,以支持兒童在獲得有效證據的基礎上進行創意學習。
最后,思維工具具有“橫斷性”,即能夠“跨學科、跨領域”融會貫通地運用。從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所開發的“學習地圖”“微距斷層”“四格漫畫”“經典解碼”“萬物圖鑒”等思維工具來看,都涉及學習的元認知、學習的特定程序和策略、思維外顯和操作化的方法等,具有明顯的跨學科特點,可以有效地適用于多個學科的學習。這樣,我們就能夠理解“經典解碼”最初開發和運用于美術學科,而這組文章給我們提供的是一個典型的語文學科經典解碼的案例;“萬物圖鑒”開發于科學學科,但“圖鑒”這樣一種工具可以多種方式運用于數學學科,正如《圖鑒:讓數學思維“看得見”》一文所述。
從提供課程教學的支撐到提供思維工具的支撐,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的創意學習又向縱深推進了一步,思維工具更貼近兒童學習的需要,更能支持兒童創意學習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為此,思維工具的開發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服務于創意學習和創意思維的發展,是更凸顯出兒童和兒童學習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