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輝生
(甘肅省民樂縣蘇油口水管所,甘肅民樂734500)
我國是農業大國,加強農業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國的農田水利灌溉事業取得了明顯進步,但是就目前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實際來看,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地區結合自身實際,在農業現代化發展政策下,采取相應的改進完善對策,以提高農田灌溉的實際效果,滿足農業經濟發展需求。
做好農田水利灌溉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從實際開展效果來看,它的基本要求包含有三個方面。首先,重視節水灌溉意識的宣導,在農作物不同生長周期需水的要求下不斷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在各種先進節水設施利用下實現節水目的[1];其次,從農業經濟發展角度出發,進一步明確水利灌溉管理的目的所在,實現經濟發展和節水灌溉的協調統一;最后,對現有的水資源進行科學配置,最大程度地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保證灌溉管理的高效協調,既可以滿足農田用水需求,又可以實現用水的可持續發展。
縱觀當前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并沒有一個完善健全的管理體系,內部管理職責不夠清晰,這就會直接導致崗位分工模糊,相應的責任分配也就不夠細化,在具體的工作開展上存在有很多漏洞。除此之外,由于我國水資源在時空分布上的不均勻,使得很多糧食產出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資源供需不均問題,由此引發的浪費問題不可避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內部管理體制的缺陷造成的,內部監管和責任體系不協調。
我國農田面積較大,農田水利灌溉是確保農作物健康生長的重要環節。當前很多水利灌溉管理模式還沿用20世紀80年代的模式,以計劃經濟的基本管理理念為主,這就導致了管理人員在進行管理工作時容易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跟不上形勢變化,管理的職能也僅僅局限在水費收取、抗旱防洪等方面,沒有做到與時俱進,而且管理模式也難以結合實際狀況進行靈活調整,達不到農田水利灌溉的現實需求。
水利灌溉管理一項復雜性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需要多個方面多個部門協調進行,確保管理要求滿足實際需要。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資金投入是關鍵因素,它是一系列水利灌溉工程建設的保障,但是,結合當前我國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實際來看,所投入的管理資金大部分都是由政府部門主導的,民間集資幾乎沒有,這種資金投入渠道較為單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管理資金的投入力度不夠,直接影響到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間接性的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我國農村地區的節水灌溉意識還遠遠不夠,對于管理部門來說,需要根據地區實際構建完善健全的管理體系,形成內控和外控的協調統一,大大提高管理效率,進一步加強節水意識的宣傳引導。與此同時,還要對內部管理的職責進行明確細化使各部門間的協調具有高效性,根據農田實際明確發展目標和要點,形成和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水利灌溉執行方案,并將其作為價值引導,推動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管理人員還要立足于長遠,對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完善,增強管理的靈活性和可控性,從而使其更好的服務于農田水利灌溉,確保農作物生長對水資源的需求,減少浪費。
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在這樣的良好背景下,要切實提高水利灌溉管理的實際效果和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采取有效措施改進現有管理模式,確保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先進性[2]。在進行管理模式創新過程中,還需要改變舊的經濟思想[3],實現建設和管理兩者的有機統一,根據當前經濟發展態勢,學習和借鑒新的管理理念,對現有工作流程進行優化,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在現有管理工作環節上延伸服務,同時還要調動農戶積極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實現管理的實效性,不斷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跟上時代發展變化,滿足農作物生長的用水需求,只有形成動態化的管理模式才可以確保管理質量的不斷提升。
水利灌溉離不開水利工程,而水利工程建設又是一項耗資巨大的項目,要確保水利工程的高質量就必須要擴大資金投入量。國家在水利工程中的資金投入多以一次性投資為主,對于經濟條件欠發達地區,很難實現二次的民眾籌資,這就需要通過政府部門,根據地區實際情況構建切實可行的節水資金補助制度,把農業節水作為水利灌溉管理的重要內容來抓,強化農戶的節水意識,從資金、制度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入手,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從而為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從根本上確保管理的高效性。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所在。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是農業健康發展的保障,做好這項工作勢在必行,針對當前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需要地區結合自身實際,跟上時代發展態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完善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并加大資金投入,從而推動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