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彥本
(蘭州新區農投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甘肅蘭州7303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房地產行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崛起,有力地促進了園林苗木迅速發展。環境美化和城市綠化需要大量的園林苗木,提高園林苗木移栽成活率、讓城市綠地實現“短期成景”或“一次成園”,是園林綠化者一直在積極探究的關鍵技術。
園林苗木從生長地被移栽至城市綠地的過程中,生長環境和條件都會發生非常大的改變,有的移栽環境與原來生長環境有著天壤之別,這會對苗木生態適應能力造成很大影響,進而降低苗木移栽成活率。總體來說,影響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溫度、土壤和光照等。移栽苗木后,苗木常會因不適應新生環境中土壤的酸堿度、排水狀況、肥沃程度和通氣性等而出現死亡或生長不良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可事先改良移栽地土壤條件,使之與苗木原生地土壤成分相近[1]。同時,利用遮光棚等工具對移栽地的光照、溫度以及風力等環境因素進行調整,盡可能地避免苗木出現死亡的情況,提升苗木移栽成活率。
在園林苗木移栽過程中,樹木受生長規律和植物生理特點的影響,會出現很多方面的問題,導致移栽成活率下降。
第一,大規格苗木尤其是大樹,在移栽時其根系已經長到了根幅最大狀態,大部分骨干根周圍的吸收根都已離心死亡,只有位于樹冠投影周圍的根系具有吸收能力。在苗木移栽過程中不可能帶太大土球,常常只將苗木主根進行移栽,攜帶很少或者不攜帶吸收根,因而很容易造成苗木代謝水分失衡,特別是移栽枝葉繁茂規格較大的苗木,往往會因為樹根水分吸收能力太弱、樹冠層蒸騰量太強,造成樹木嚴重脫水、枯萎死亡。
第二,生長時間較長的苗木,被移栽后會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緩苗期。隨著樹齡的不斷增加,按照樹木發育生長規律,苗木細胞再生能力會逐步降低。在苗木移栽后,不但移栽時受到損壞的根系需要較長恢復期,同時新的枝葉、新的根系的再生能力也較弱,由此導致城市綠地苗木成景速度延緩,影響觀賞效果和綠地作用[2]。
在移栽園林苗木時,要選擇長勢良好的壯年樹,過幼或過老的苗木容易在移栽后無法存活或緩苗期過長。最好選擇具有良好觀賞性、株型整齊美觀、分枝錯落有致、沒有病蟲害、未遭人為機械損傷的植株,其可在移栽后快速恢復生長,并能較快滿足美化景觀的要求,收到良好造景效果。在移栽大規格苗木(重點指大樹)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了解大樹樹種不同移栽難易程度不同。根據種植經驗發現:華北地區適宜栽植的樹種有槐樹、云杉、油松、合歡、柿樹、楊樹等。華東地區適宜栽植的樹種有白皮松、黑松、銀杏、七葉樹、廣玉蘭、桂花樹等。華南地區適宜栽植的樹種有樟樹、鳳凰木、水杉、榕樹、木麻黃等。二是選擇可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和環境條件的大樹,盡量做到適樹適地,最好選擇鄉土樹種,確保移栽后苗木快速健康成長,實現對當地園林植物資源的充分利用,體現當地植物的應用價值。三是引進外地樹種時,選擇那些已證明可以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并被長期種植的數種,進一步豐富當地植物景觀,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四是充分考慮原生長環境下是否適合移栽操作、交通條件是否適宜、土壤條件是否適宜等。
通常來說,最佳移栽苗木的時間為春季發芽前和秋季落葉后。春季發芽前,苗木還沒有解除休眠,苗木在秋季落葉后停止生長開始進入休眠期,如黑松、雪松、濕地松、火炬松等常青樹和金錢松、銀杏、樺樹等落葉樹都適合秋季落葉后移栽。不同苗木因發芽時間和季相變化不同,具體移栽時間也不相同。例如,櫸樹的最佳移栽時間為1—2月,這時候櫸樹生理活動較弱,樹液停止流動,苗木體內水分不會在移栽后過多流失,可提高成活率。含笑類植物的最佳移栽時間是3月份,廣玉蘭的最佳移栽時間是4月份[3]。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苗木移栽時間通常為3月底4月初,移栽時間較晚。
2.3.1 移前準備 在移栽苗木前,首先要做好規劃,嚴格落實各項責任,根據規劃的規格和數量進行定苗和選苗,同時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具體人員。為確保苗木成活率,避免出現工作疏漏,要將各項工作明確分工,層層落實責任,把工作細化到每個環節,明確到每一個人,實行一條線管理的方式。哪個環節有問題,就找哪個環節的負責人,增強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
2.3.2 土壤改良 甘肅省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氣候條件多干旱、少雨。土壤鹽堿大,pH 值大約在8.3。在進行土壤改良時,如果是喜酸性土壤的植物,應對堿性土壤進行改良,一般使用硫酸亞鐵[4]。如果是喜堿性土壤的植物,一般使用石灰對土壤進行改良。
2.3.3 苗木起挖 應按照種植現場的天氣情況和準備情況確定苗木起挖的數量和時間,最好確保當天起挖,當天運達,當天栽種,盡量減少根系或土球在外暴露的時間。選擇袋苗或假植苗,不用或少用裸根苗和地栽苗。選擇毛細根、主側根發達苗木和成枝力、抽枝力強的苗木,以及無病蟲害的苗木。
開挖苗木前,在確保樹形的前提下,對苗木的過密枝、徒長枝、交叉枝及重疊枝進行剪除。同時,剪除根部的病蟲根、劈裂根和過長根,使地上地下保持生長平衡。例如:國槐要摸頭修剪;落葉喬木應剪除主枝的2/3;常綠針葉樹應剪除枯死枝、過密枝、病蟲枝、下垂枝。
要按照苗木胸徑大小確定土球大小,通常是胸徑的8~10 倍,土球要包裝嚴實、光滑,防止出現松散脫落的情況。苗木大根應用手鋸鋸斷,不可使用鐵锨進行硬性處理,防止土球被弄壞,進而導致根系受傷。
2.3.4 苗木運輸 在裝車過程中,一定要輕拿輕放苗木,防止出現土球散落和苗木損傷的情況,人工搬不動土球時應使用吊車起吊,起吊時不要使用繩索綁縛樹干,應使用繩網兜起吊,起吊重量大于1 t 的土球時,要使用麻袋或草繩纏裹在樹干綁縛部位,吊索要使用帆布袋,掌握住起吊重心,土球方向朝著車頭,輕吊輕放。運輸裸根苗木時,要將根部蘸上0.5%的尿素漿,使苗木根系保持濕潤,裝車后用篷布覆蓋,并結實綁扎。
2.3.5 苗木定植 運達種植地后,裸根苗木應盡量當天種植,無法當天種植的苗木要進行假植澆水保濕。要輕拿輕放帶土球的苗木,使用吊車將苗木一次性植入坑中。盡量隨栽隨起,無法做到馬上種植的要進行實時灑水,使枝條和土球保持濕潤。
提前挖好樹坑,規格為80 cm×80 cm,樹坑上下一致規范,帶土球的樹坑要求深為20~50 cm,比土球大20~50 cm。將適量好土回填到樹坑底部,確保苗木能吸收到足夠的水分。
種植前對苗木進行檢查,如果有機械損傷要盡快予以處理,栽種時通常要比原土痕深栽5~10 cm。栽種帶土球的常青樹時可栽植深淺相同,將土球上的扎繩或包裝物在栽種前剪除,便于根系與土壤有效結合,還應多往樹干基部堆土,確保土球牢固、不動搖,樹苗太高時應利用支架加固,做好護圈[5]。
2.3.6 苗木管理 一是澆水。移栽苗木前澆水,樹坑要澆滿水不能只澆半坑,如果出現水下漏的情況,要馬上進行填土,直至土不下沉,否則土壤與根系之間存在空隙透氣會造成苗木枯死。在苗木栽植后的3 d內要2 次澆透水,10 d 內第3 次澆透水,之后根據土壤、天氣和樹種的具體情況確定澆水次數,每次澆完水后要處理裂縫,培土做好護圈。二是撒生根粉。在苗木移栽前撒生根粉或蘸生根粉,以促進苗木成活。三是施加肥料。無機肥和有機肥混合施用,主要施有機肥,每個坑大約施磷酸二胺200~300 g、農家肥10~20 kg、碳銨200 g。四是覆膜。移栽完苗木之后要覆膜,進行保溫、保濕。五是后期苗木管理[6]。結束綠化施工后,后期苗木管護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第1年苗木的管護,應由專人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苗木生長旺盛,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輕輕用手推動樹干,查看土壤與苗木根系結合情況,如果存在松動或裂縫,證明栽植不到位,要馬上進行補救。第二,查看樹坑。土壤疏松可促進根系生長,要先看澆水以后有無裂縫需處理,再看澆水后是否有積水。第三,查看是否將苗木栽植到位。如果根系未完全埋入土中,易導致苗木枯死,需進行重栽。第四,查看大樹支架穩固情況,防止風吹后苗木根系不能與土壤很好結合造成苗木死亡。第五,查看萌發新芽長勢,葉片是否存在枯萎、卷曲或脫落情況。
2.3.7 病蟲預防 苗木移栽完成后,應做好苗木病蟲害預防工作,如果出現病情,應盡快防治。
苗木移植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步驟,移植成活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園林綠化的質量。為提高園林苗木移栽成活率,應優選移栽樹種,科學確定移栽時間和管理移栽過程,以提高城市綠地建設中苗木成景的速度,實現“短期成景”或“一次成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