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才
(甘肅省靖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靖遠730600)
富坪村位于靖遠縣北灣鎮寺兒坪農場,是2013年定西岷縣、漳縣6.6 級地震后,在省內異地安置的移民村,于2015年8月整體搬遷入住,占地7.5 km2,大部分群眾在老家從未接觸過日光溫室,搬遷初期貧困發生率高達93.5%。面對移民群眾產業基礎不強、致富能力較弱的實際,靖遠縣千方百計為移民群眾謀劃脫貧致富產業,立足當地實際和群眾意愿,以提升質量、穩定脫貧為導向,精心培育脫貧產業,確立并實施了以日光溫室為主的產業發展模式,逐步讓每戶都有一個脫貧致富主導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掀起了一場改寫移民群眾旱作農業習慣的產業革命。
富坪村日光溫室發展緊緊圍繞“建基地、創品牌、育龍頭、占市場”的發展思路,已建成日光溫室866 座,確定了以種植一大茬黃瓜為主的種植模式,水肥一體化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建成標準化蔬菜交易市場1 座,建成100 m3果蔬保鮮庫2 座,并成立了2 家規范化運營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農戶共同發展,提供日光溫室種植新技術、新信息,拓展了黃瓜銷售市場,拓寬了銷售渠道,實現了從技術指導到貯存銷售全產業鏈的跟蹤服務,在黃瓜質量、銷售價格等多個方面優勢明顯,切實提高了富坪村黃瓜的市場競爭力,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目前富坪村已建成了866 座的日光溫室黃瓜生產基地,年生產黃瓜超過1.2 萬t。盡管富坪村日光溫室產業有了較快發展,但專業種植技術人員缺乏、種植結構單一等諸多問題仍然制約著富坪村日光溫室產業的健康發展,間接影響了示范輻射和科技帶動作用的發揮。
由于富坪村所在北灣鎮普遍種植黃瓜,移民群眾以前沒有接觸過日光溫室,日光溫室普遍種植一大茬黃瓜,種植結構單一。黃瓜苗子普遍從周邊育苗基地購買,品種混雜,很難保證品質及商品率,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目前已建成的日光溫室大多只做到了規模連片,雖然有專業指導團隊,并聘請了技術指導員,但由于農戶以前沒有接觸過日光溫室、文化程度低等各種原因,造成了標準化種植程度低、關鍵技術應用還處于原始階段,農戶對日光溫室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影響農產品品質和產量的關鍵性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
一是移民群眾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以前沒接觸過日光溫室,對新技術接受領悟能力弱。大多種植戶對棚內環境人工控制、病蟲害綜合防治、水肥一體化科學管理等影響黃瓜品質、產量的關鍵性生產技術還處于摸索階段,日光溫室生產管理還非常粗放,做不到精細化管理。二是比較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人員。目前聘請的技術員大多為周邊種植農戶,從事設施蔬菜專業化生產的技術人員缺乏,加之每個指導員指導的日光溫室數量較多,農戶自身種植經驗空白,經常出現“首尾不能兼顧”的現象,造成個別棚內病蟲害嚴重,富坪村日光溫室產業的健康發展對技術的要求和種植戶自身技術水平的矛盾還非常明顯。
目前富坪村的年輕人長期在外務工,日光溫室種植農戶大多年齡在45 歲以上,文化程度普遍在小學以下,對日光溫室相關生產技術掌握不夠,做不到精細化管理,特別是在病蟲害綜合防治、澆水、施肥等關鍵生產環節的管理較為隨意,增產潛力挖掘不夠。
能夠自主銷售蔬菜的交易場所還沒有,黃瓜銷售以外來商販設點收購為主,農戶不能主導自己的產品銷售。蔬菜銷售代辦等經紀人隊伍混雜,人員不穩定,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雖然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但是在服務、運行、管理及帶動等方面沒有發揮出該有的作用,專業化組織程度不高,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對接還不夠緊密,種植戶單打獨斗的思想嚴重,還不能與市場需求實現有效的對接。缺乏品牌意識,沒有形成自主品牌。
目前雖然成立了以銷售黃瓜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但還是存在數量少、規模小、專業組織程度不高、引領帶動能力不強、沒有自主品牌,還不能與市場需求實現有效對接。同時,目前的市場銷售體系不夠健全,收購點分布獨立,相關產品收購信息不能及時傳遞,沒有發揮相應的帶動作用,并且在開拓市場方面沒有發揮相關的作用。
一是繼續加大日光溫室產業發展等相關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爭取產業扶貧資金、日光溫室產業發展資金等資金投入,進行市場化運作,政府補助一部分,農戶自籌一部分,為富坪村日光溫室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繼續整合扶貧資金和相關資金,開展棚區水、電、路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二是引進發展成熟的產業龍頭企業,在農資購買、產品銷售、技術服務等相關方面給予農戶相關服務,實現共同發展。
進一步加強日光溫室生產相關配套實用技術的集成和推廣。一是示范、推廣適宜富坪村栽培種植的日光溫室黃瓜優良品種,同時引進集約化育苗企業和專業化合作組織,開展工廠化育苗。二是大力推廣按需施肥、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高溫悶棚、膜下溝灌等日光溫室生產技術。三是示范推廣水肥一體化、尾菜處理等無公害生產技術。四是爭取相關科技項目,試驗示范日光溫室相關省時、高效技術。
根據市場需求,按照“創自主品牌、興富農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針對目前富坪村及周邊收購市場中黃瓜包裝普遍存在包裝不統一、商標“多、亂、雜”的現象,按照“統一設計、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質量”的發展要求,主推“花兒新村黃瓜”這一品牌,同時借鑒其他地區先進做法,從而實現由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的轉變。鼓勵和指導專業化合作組織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通過參加省內外各類展銷活動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花兒新村黃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完善市場規范化運行機制,引進專業化農產品銷售企業,創新市場發展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農戶收益。大力發展規范化管理、引進先進設施設備的全過程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從而降低損耗和農產品向市場流通的成本,進一步確保農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同時,健全市場流通體系,加快農產品在市場中的流通速度,并加大與大型超市、企業的對接,提升“花兒新村黃瓜”的銷售能力和市場占有能力。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農網平臺的連接,從而減少中間環節,實現單一渠道銷售向多元化銷售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