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翔
(上海建科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200032)
環境影響評價簡稱環評,是分析項目建成后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并提出減輕或消除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手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為環境保護以及產業的節能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發展時間短,運作體系相對不完善,環境影響評價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難以滿足新形勢下的環保需求。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過度注重于高速的發展,缺乏環保的理念,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取得GDP 的高速增長。受制于此,雖然近年來中央層面逐漸重視環境保護,地方決策層卻落實不到位,在環境影響評價方面仍缺少足夠的重視,監管不嚴、考慮不足、重審批、輕監管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忽略了環評對項目決策的科學支撐。工程建設過程中違規行為不斷發生,對環境帶來了不可逆的影響,即使有些項目開展了環境評價也只是敷衍了事,走個過場,不僅污染了環境也為今后的發展帶來了隱患。
自1973 年首次提出環境影響評價概念以來,我國陸續頒布了《環境保護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日趨走向完善。當前,雖然已經有相關法律出臺來給予約束與規范,但這只是一個基本的框架,相當于建筑工程只是打下了地基,對于還不夠成熟的環評行業,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未能發現和解決,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未來還會出現更多難以預料的問題,法律的起草和擬定與行業發展的進程相對延遲,這對于環評工作的開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生態紅線”制度,為中國特色的創新制度,但仍處于摸索階段,對于紅線區的保護,特別是海洋生態紅線的保護,還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據。
環境影響評價方面的專業人才短缺,專業技術力量薄弱,難以滿足新形勢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由于過去社會對該方面缺少重視,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做得也不夠扎實,現今行業上的從業人員也缺乏一定的專業素養,整體水平不高,如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環評文件不規范。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規劃與建設的項目數量眾多,而環境影響評價隊伍不夠專業,這就會出現環評工作人員工作強度大、工作量高且工作效率低下的現象。另一方面,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特別是近兩三年以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名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等悉數修訂或新頒布,管理要求和技術要求不斷變化,而符合要求的環境影響評價人員數量較少,如此一來多方面的影響都不利于環評工作的有序開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明確了建設單位的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應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產或者使用,并對內容、結論和所公開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不得在環評過程中弄虛作假。但實際工作中多數建設單位未能重視其主體責任。比如太晚委托環評,造成環評單位倉促開展工作而降低環評報告的質量;未開展環評即開工建設;未落實環評提出的環保措施等。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不止依賴于專業的工作人員還有賴于附近生活著的居民,他們的參與和監督也對環評工作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但由于公民環保意識薄弱,對一些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缺少關注與反饋,過分關注自身的利益而忽視了對周邊環境的關注。比如生活垃圾焚燒廠等類似項目的建設,周邊居民往往過分關注鄰避效應,甚至出現集體上訪事件,忽視了項目建設的整體環境效益。
在新形勢下要提高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必須要提高環保意識,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將環境保護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將生態文明建設看的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要建設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方面的上層建筑,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好調研與規劃設計工作,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加以分析研判,為環評的發展做好理論框架以及制度的設計,減少可能產生的問題和影響,同時引入市場機制,促進良性競爭與發展,推動行業的創新與升級。
推動政府間各部門的合作,建立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機制。環評審批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應深化溝通與合作,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實現數據的共享,打破環保測評、審批與監管等部門的信息孤島現象,提高工作效率,針對專門的項目,還可以建立數據庫,實現動態監管,為環境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學的指導與技術方面的支持。
為了適應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以便更好地開展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新形勢下應該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按照高標準嚴要求建立一支優秀的環境影響評價專業人才隊伍,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針對在業人員,要加強專業技術方面的培訓,可以開展短期的課程,豐富其專業知識儲備,提高專業素養,同時要加強思想建設,使其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并意識到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使其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工作更加認真負責。
在專業建設方面,社會各界要提高相關專業的重視程度,完善相關的課程體系和制度建設,爭取培養出高質量的專業人才來滿足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行業的需求,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另外還要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組建高素質的管理工作團隊,環評管理工作人員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還要精通各項管理理念,這樣才能提高人員管理效率,保證工作的高效開展。
政府部門仍需不斷加強引導和宣傳,讓企業充分認識并主動承擔其主體責任并有所作為,真正做到在項目前期引進時即開展環境影響評價,認真評估項目開展可能帶來的影響,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產或者使用,企業要提高環保意識,正確認識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影響,不能犧牲了環境而獲得短暫的收益,要在符合當地產業政策、環保規劃、生態紅線等要求的前提下,根據環評報告分析及建議的環保措施降低建設項目對環境的污染,讓企業認識到環境成本也是其生產經驗成本之一。
要增強居民的環保節能意識,加大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方面的宣傳,使居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建設項目的開展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其實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完善公民參與機制,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環評工作中來。同時要促進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安排更多的個體、企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個主體加入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當中,此舉不僅能獲得更多的數據和資源,還能促進環評工作的自我完善與創新。另一方面,要完善公眾參與的監督機制,確保工作開展的公平公正公開,同時要建立相應的反饋渠道,方便公眾對環評工作的開展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這個渠道還可以為環評工作提供幫助和線索,一方面加強了與公眾的聯系,得到支持,另一方面推動工作的開展,廣泛地凝聚群眾的力量來推動環評工作的改進與創新。
過去長期的無序、不合理的發展已經對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在新形勢下要提高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完善相關的上層建筑,加強環評工作的體系化建設,同時加強監管,避免違法違規現象的產生,以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要不斷引導和宣傳建設單位落實其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要建設專業人才隊伍,提高行業專業水平,同時提高公眾節能環保理念,使其參與到環評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