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茜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跨境電商行業在國內經歷了近10 年的發展,一直依托于其他跨境電商平臺采用掛靠模式或自建電商網站模式進行著,在經濟貿易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經過相關部門進行調查統計,在這10 年的發展時期內,跨境電商對現金業務、技術創新、服務標準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樣行業競爭情況也越來越激烈。
跨境電商是從傳統工商業逐步轉向國際化貿易當中去,從側面也反映了國家經濟實力在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也在不斷地提高。
如何提高中國“品牌出海”的核心競爭力是擺在中國經濟社會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跨境行業如何在全球經濟中更好地發展的一個重要考驗,如何把這種模式在實際運用中樹立完善,如何保證品牌化流通的順利進行,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進行探索的。
中國龐大的市場造就了現代的跨境電商活躍度全球第一,交易總量最大以及商品交易種類最多,這就無形當中彰顯了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優勢所在。為此,在現在的跨境電商模式下,如何將中國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水平提高,將是未來長期的任務目標,也是能否將中國商品“品牌出海”順利實施的主要工作。
在中國加入WTO 以來的20 年內,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不斷地與世界經濟接軌。從1978 年國家大力著手實施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就標志著國家逐步建立并實行新的經濟體制,這也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指導方針和目標。在1992年以后的中國正式進入自由貿易階段,國家大門向全世界敞開,以開放和包容的政策吸引著海內外商業的聚集,起初是以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城市如廣州、珠海、深圳等城市開始試點運行,發展勢頭一片良好,也體現了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正確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電子商務在國內出現的初期階段,受到了實體經濟的巨大的干擾,發展曾一度出現阻力,難以找到切入點進行試水。在互聯網慢慢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后,人們對于網絡的認識更加的成熟,并認可和接受互聯網影響下的生活方式,并切身體會到互聯網的便捷性,于是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相結合的電商行業就應運而生了。電商行業出現了很多種交易模式,比如B2B、B2C、C2C 等,在這些模式中,由于本國商品漸漸不能滿足人們生活需求時,跨境電商在悄然而生,所以本土的跨境電商在國際貿易中也發揮了強大的作用,對于國家外匯經濟起到了主導作用。
那么,現在中國“品牌出海”除了要求企業自身的努力,還應借助跨境電商的支持,這就需要實體經濟和電子商務有機地結合才能更好地發展海外貿易經濟。
現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十大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各有特色,各自擁有經營模式,這也是利用自身的優勢贏得更大的市場的必要手段。隨著互聯網經濟不斷地發展,B2C 在逐步取代其他模式成為一種消費者更能接受的模式,同時也是交易規模中占據最大市場的模式。
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國際貿易的發展,隨著全球局勢、外幣匯率、物流行業等行業的發展,國家對于如何更好地發展跨境電商給予了更大的政策支持以及待遇補貼。在中國與更多的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的協議書后,給予電子商務行業提供了國際政治立場上的支持,更是拓寬了跨境電商市場的發展道路,為從業者提供一片沃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和海外貿易受到國內經濟干預,以及生產、制造、運輸成本的影響,一直不溫不火地發展,在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國的跨境電商想要更好地發展,也是有很大困難的。現在國家從全球貿易角度出發,為跨境電商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助力中國商品更好地走向海外消費市場。
一直以來,國內的跨境電商主要是集中在國內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因為經濟發達的地區營商環境好,經濟發展迅速,人民思想觀念超前,故更能接受和容納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帶來的益處;相反,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當地經濟基礎薄弱,實體經濟不能很好地提供營商環境,導致跨境電商難以發展壯大,再加上人們思想觀念大多保守,所以對于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動力產生了阻礙。
如何保證在全國范圍內,使得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商品和服務的“品牌出海”順利實施,也是需要國家政策的均衡制定,以及對于不同地區的發展特點設立不同的補貼方式,使得發達地區發揮自身的長處,欠發達地區補足自身的短處,重新審視自身的優缺點,積極尋求新的模式去融入到“品牌出海”中去,提高國內跨境行業的整體實力,更能為國內的營商環境提供一個更好契機去實現良性循環,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套成熟的模式,使得貿易經濟正常運轉。
在全球跨境電商的激烈競爭下,如何保證更好地發展是需要從業者不斷摸索研究的。在人民對于商品質量的要求下,對于服務也是更加的重視,比如售前、售后服務,質量低、服務差往往是電商行業的通病,也是衡量電商行業標準的指標之一。在現在的電商行業發展背景下,只有把商品做到更加地品牌化才是國內電商發展的正確道路。
在當下跨境行業的發展背景下,只有跨境電商不斷地創新思維,探索新的模式,積極尋求更好的合作途徑,發揮自身的長處,把國內商品和服務做到國際品牌化,并不斷地做強做大的同時,做出自身的特色,才可以更好地提高中國的跨境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過去的時間內,跨境電商一直過度依靠實體經濟而存活,這首先是一種錯誤認識,雖然跨境電商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如果一旦過度依賴,就會導致跨境電商的發展方向的局限性,更是容易受到實體經濟的波動而出現危機。
跨境電商只有在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助力中國國內商品和服務的品牌化發展,不斷創新模式,更好得讓“品牌出海”模式慢慢地成熟起來,才是兩種經濟模式最好的合作方式。
在跨境電商正常推進中國“品牌出海”的發展過程中,還要維持整個產業鏈的順利性。
首先,跨境電商產業鏈從生產源頭開始,就要嚴格把控生產商品的質量,既要保證商品符合國際標準,又要保證商品具有特色性,這樣就可以把商品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青睞。
然后,在整個產業鏈中,從商品的生產到運輸、過關、地接等環節中,需要相關人員保證整個環節中不能有漏洞,以此保證商品交易的順利,這也是跨境電商助力商品“品牌出海”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如果商品交易程序出現紕漏,也是變相地阻礙商品正常的流通和交易,更是對于跨境電商的模式的一種考驗,所以產業鏈的成熟與否是考驗中國商品和服務的品牌化流通的一個重要的標準。
在當今跨境電商日益成熟的模式下,中國商品和服務的品牌化被漸漸提上日程,這也是在全球經濟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背景下而形成的規律和產物,是贏得全球商品競爭力的必要手段,也是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現象。如何更好地創新國內商品和服務“品牌出海”的成熟模式,是國內社會共同的任務和責任,也是是否能夠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使得中國取得更高的經濟地位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方式。
為了更好地發揮跨境電商的作用,就需要科學地借助實體經濟的優勢和競爭力,有效把兩者融合起來,取長補短,在享受并實施國家良好的貿易政策下,為中國品牌的國際化鋪平道路,為商品和服務品牌的國際標準提供有力的支持,也為了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制造的強大,讓世界消費者愛上中國商品和服務,同時也讓中國的跨境電商行業在世界上同行業競爭中更加的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