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華淮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學院)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趨勢也從境內電子商務擴展到境外電子商務,我國消費者為跨境電子商務做出了卓越貢獻。在跨境電子商務異軍突起的同時,外匯管理也成金融行業的熱門話題,研究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的相關問題,需要了解其現狀與特點,并且深度剖析其存在意義與運行模式,最后積極尋找解決方法,這是當前市場經濟穩中求勝的必要條件。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交易金額同比增長較快,國內外的很多企業都加入了跨境電子商務的行列之中。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跨境進出口貿易都處于穩步上升階段,出口貿易相對進口貿易來說占比更大。當下網絡購物的熱潮帶動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無論是物流快遞,抑或是支付方式及售后服務都為其發展提供了便利,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外匯管理會受到更多來自國家、社會以及市場上的約束,這也將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
根據國家對于外匯管理發布的相關公告,系列法律法規以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為核心,規范跨境貿易的商品種類為重點,試行便利化跨境貿易管理措施。在跨境電子商務中,很多企業的交易過程交給第三方支付機構去做,這是外匯管理的新特色,也同樣帶來了新挑戰。因為有一些企業存在在貿易收支中作假的行為,這就使得跨境貿易的真實性難以保障,國家也在市場監管中加強了相關監督。與此同時,由于網絡虛擬交易存在一定的盲區,很多非正當的交易信息會避開市場監管,可能存在法律漏洞,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這些法律層面的問題國家也通過各種法律條文的發布及市場制度的完善在不斷解決。總而言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的發展趨勢良好,國家在其中的投入與監管也在不斷增加,相信經過市場的考驗,跨境電子商務一定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國際貿易帶來新轉機。
國外出口企業多數選擇與電子商城合作,消費者在國內跨境電子商城選購并下單后,商品信息被匯入境外商城,商品資金先行匯入第三方支付平臺,國內商城對商品的物流進行確認后,第三方支付平臺會與銀行合作進一步將貨款匯入國外企業賬戶上面。這是目前普遍的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流程。此種運行模式下,電商是承擔貨物保險的主體,外匯管理能夠統一規范。進口支付中,貨物的種類、消費者的身份、購買地區、支付機構等都受到嚴格限制,比如國家先行試點試行的地區僅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部分地區,B2B 模式下的電商平臺先行試點開放的市場也僅包括部分一線城市。當然進口貿易的嚴格監管絕不是無意義的,目前國內進口商品的主流交易平臺雖少,但存在不法交易平臺,這既給進口貿易帶來風險,也對消費者的權益帶來風險。在一些特殊進口交易中,國家間的進出口稅收不同也會給進口支付帶來爭議,消費者在支付時對某些稅收不理解也加重了海關以及電子商城平臺的工作量。總體來說,進口支付方面的運行模式是依靠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電商平臺的合作進行下去的,國家在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方面也會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跨境便利性消費體驗。
在我國經濟欣欣向榮的前提下,出口貿易額逐年增長,我國已經成為國際上的出口大國,中國制造也已經遍布全球各個角落。在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收款方面,我國也是國際市場的領頭羊,某些“國產”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在國際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出口收款的方式從傳統的銀行交易發展為依托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現代簡便交易方式。境外的出口貿易主要依靠電商平臺,國際的電商平臺包括亞馬遜等,國內的電商平臺包括阿里巴巴等。出口貿易的跨境電子商務流程主要是:境外交易信息在平臺形成訂單,訂單的商品物流交給第三方機構監督,第三方機構確認了物流信息以及海關信息后代為收款,在境外消費者收到實際貨物后第三方平臺根據提前與商城簽訂的合同打款,實現跨境電子商務的出口收款簡便可視化。這種運行模式目前在國際中屬于最優化的模式之一,這取決于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的先進技術和優秀運營。主要面臨的問題有,出口收款方如果是第三方支付平臺,那么在貨物出現問題時可能會追究不到實際收款人的法律責任,這是國內所有第三方支付平臺都需要考慮并規避的重點難題;包括在收款時企業與個人的稅收區分方面,市場監管不能百分之百做到零失誤,那么第三方支付平臺應該與地方審計部門、地方稅務部門聯合共同打擊企業逃稅現象,為市場經濟的出口貿易創造更美好的前景。由此可見,雖然我國在出口方面的運行模式已受到國際認可,但身為領頭者,為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探索更多可能,創造無限商機是我國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從理論上來說,跨境電子商務的資金流動要求是交易能夠符合外匯管理法規且能夠正常交易的,但是如果對方的交易背景是虛假捏造的,就極有可能造成資金異常流動,導致跨境資金在未真正交易的情況下大量流入我國市場。所以,這就需要銀行與支付機構提升自己公司的審核能力。不僅如此,支付機構一定要嚴格執行銀行制定的相關工作原則,還要加強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提高自我管理。與此同時,銀行要在自己的審核管理系統上添加對跨境電商的進一步審核,以此來保證交易支付中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然而,網絡數據如此龐大,一個公司能夠篩選的信息有限,所以銀行應該與支付機構共同建立一個數據庫。雙方可以在這個數據庫中對資金轉移、訂單信息和雙方電商的信息進行識別和對比,能夠更加有效的提升交易的真實性。另外,要弄清楚跨境電商的資金運轉模式,并對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做進一步的評估,然后再完善應對的方法。
將大量資金拆開分成很多小筆資金在匯入自己名下或者在網上購買自己創建的虛假商品都是不法分子規避監管風險的常用手段。雖然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規定了交易金額數目的大小,但是這種以分拆的手段來避開監管的現象依然存在。所以要完善跨境電子收支的流動數據及統計制度。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一是要建立并完善跨境電商的收支申報規定,規范相同業務類型應申報的交易編碼,而且需要在交易附言中表明交易類型等信息,以此來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二是要支付機構加強工作人員對集中收付款與逐筆還原數據的相關培訓,提高數據的質量,規范明細的類別,將第三方的所有信息直接與國際收支申報數據系統進行對接,以此減少在數據申報中發生錯誤的次數。三就是在貿易監測系統中加入新的監管方式,來增大采集數據的范圍與效率。通過限額、逐筆審核和停業等措施積極的控制跨境電子交易的風險。
增大監管核查的力度,加強相關部門的合作監管。跨境貿易的監管部門都有海關、外匯管理與國稅以及不同行業的各個主管部門。同時還有銀行、支付機構及電商平臺等業務單位,所以這些部門單位的合作監管顯得尤為重要。基于當下的形式,合作監管如果要做到配合無間十分困難。例如,外匯管理部門會定期進行支付機構的專項審核,通過不斷的在實踐中摸索對支付機構外匯數據的收集辦法,創建全面監測的風險提示以及預警系統等相關制度,時刻關注可疑的交易情況,如有必要時可以對支付機構與合作銀行進行工作約談以及指導。與稅務、海關、商務、工商等多個部門聯合監管,監管包括建立資金物流的信息共享、跨地區之間的配合,以此來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的良好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是一項新興業務,我們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以及相關政策法規都依然欠缺,雖然監管的手段也還正在探索,但是我們還是會認真思考并盡快建立并完善有效的跨境電商的外匯管理制度。
綜上所述,電子信息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進步,跨境電子商務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支付、交易方式,跨境電子商務在目前的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為了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穩定、促進市場健康長遠發展,所有相關部門一定要在我國國家政策的指導下,積極尋找并解決跨境電子商務外匯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隱患,健全電子交易平臺的制度規范,為消費者創建安全良好的電子交易環境,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更多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