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政治·哲學·法律
公司決議不成立之訴獨立性價值探討
肖海軍,丁 昕(1-1)
論知識產權侵權獲利返還的請求權基礎
李紅錦(1-11)
新時代推動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路徑分析
唐 勵(1-16)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基本經驗
李效洲(1-24)
理論自信視域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策略分析
范 舉,華 宇(1-31)
國學經典教育助推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探析
梁貴紅,羅一斌(2-1)
不安抗辯權與預期違約的競合與界限
——兼論我國《合同法》68條與94條的立法優化路徑
覃榆翔(2-6)
大學生心理安全感的影響因素及提升建議——基于北京高校樣本的分析
危雪婷(2-15)
論黨領導國有企業工作由虛到實的基本路徑
唐淑萍(3-01)
試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思想文化基礎——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的契合為視角
胡芳萍,林志友(3-05)
毛澤東與新中國治理——第十二屆全國“毛澤東論壇”綜述
胡 丹(3-11)
論日本非遺傳承團體的法律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
劉瀟宇(3-16)
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及當代啟示
車 轅,楊景欽(4-1)
青年毛澤東交友觀的統一戰線思想意蘊
阮東彪,王奕淼(4-7)
國有企業廉潔文化建設思考與探索——以國家電投集團江西電力有限公司為例
董鳳林(4-13)
法治視角下老年人精神贍養權益保障的實證研究——以206份裁判文書為分析樣本
高松瓊,唐東楚(4-18)
論實事求是之“是”的求真、真理與創新之維
文 祥(5-01)
論新時代國有企業黨支部建設目標及達成
陸成龍(5-08)
論建筑物維權缺陷侵權責任的統合
宋 蔚(5-13)
陳云黨內民主思想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郭國祥,郭 一(6-01)
新時代地方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探討
符長喜(6-08)
論習近平傳統文化觀及其時代價值
謝周艷(6-12)
“法治安徽”研究的回溯與展望——基于CNKI論文的統計分析
韓劍塵(6-17)
曾國藩及晚清湘軍研究(全國高校學報特色欄目)
論曾國藩的科舉觀
王向清,張小陽(1-37)
曾國藩“勤儉”家風思想探析
苗慶科,李新偉(1-43)
晚清駐外使節對西學的探索及認識——以曾紀澤為切入點
伊紀民(1-47)
《銅官感舊圖題詠冊》的文學價值——兼及其成書、刊行與校理
陳松青(2-22)
左宗棠在收復新疆之役中的現代國際視野
董大亮,丁政方(3-20)
曾國藩修身治世的特征及其價值探究
曾志誠(4-43)
曾國藩與左宗棠的科考經歷比較探究
王鵬娟(5-20)
再論曾國藩道德領導
周海生(6-23)
曾國藩修身“實學”對年輕人的借鑒價值
黃 力(6-32)
清朝中樞穩定的制度性原因
肖昊宸(6-37)
梅山文化研究(全國高校學報特色欄目)
新的視角 新的成果——中國·安化第六屆梅山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歐陽恩濤,彭分文(2-44)
《沅州府志》中民俗謠諺的特點及功能研究
周佳桔(2-50)
新化山歌花草興象的生命附著意義
姜珍婷,哇秀姐(3-37)
梅山張五郎信仰再探討——基于18—20世紀張五郎神像和發愿文的考察
李慧君(3-42)
奄官干政問題的解決之道——以船山之論為視域的考察
唐若嚴(4-49)
湖南漣源金石方言的任憑義句式
喻程琪(4-57)
習武風氣對我國當代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影響——以湖南新化孟公村為例
陳永輝,彭健民(5-26)
1985年版《獅燈故事歌全集》的內容及社會功能分析
龍宋軍,羅鳳梅,彭健民(5-33)
武陵山片區村落體育的分類與基本特征
彭健民,梁越輝(6-42)
區域文化視野下的梅山居民性格特征芻議
龔高昌,陽 驍,高玉泉(6-49)
文化象征與性格表征——從梅山飲食中探析新化人的群體性格
羅國奡(6-54)
梅山民俗文化翻譯的可接受性分析
萬正發(6-59)
女性文化研究(全國高校學報特色欄目)
“公主”至“主公”之進化史——從迪士尼形象嬗變探女性意識
陳 麗(1-53)
柏拉圖《理想國》的女性觀探究
洪靖雯,黃高曉(1-58)
曾憲植婦聯工作的特色及成因
劉人鋒(2-29)
《史記》中秦漢時期的婦女形象
季升輝,何曉霞(2-36)
中國近代職業女傭群體探究——以《婦女生活》為視角
劉熠琳,龔大明(3-26)
戰爭中女性命運的二重性——論丁玲《新的信念》《我在霞村的時候》
曾文艷(3-32)
女性勞動權益保障之瓶頸與優化對策——以《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及省級相應規定為中心
章 敏(5-38)
湖湘女性文化的精神特質
顧 娟,王鳳華(5-45)
由深閨走向社會——清末民初女性主體意識覺醒的過程
蘇 宇,王繼平(6-63)
《謝小娥傳》中的佛教哲學思想探析
黃思雨,王 宏(6-69)
經濟·管理
行政區經濟視角下湖南省區域融合發展研究
賀曲夫,李 寧,曾萬濤(1-63)
構建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肖湘雄,汪雯露(1-70)
高校創客教育構成要素的效能考量與評價研究
陽素云(1-77)
貧困戶對生態精準扶貧認知及其行為決策探析——基于羅霄山與武陵山連片特困區貧困戶的實地調查
劉加林(2-54)
上市公司審計風險行為動態演化博弈分析
曾 嘉(2-62)
大學生持續使用抖音APP意愿的影響因素探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為例
吳國安,吳喜珍(2-69)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旅游創新發展研究——以安徽博物館為例
李經龍,彭開利(3-49)
基于股權結構視角下的家族涉入對企業創新影響探析
陳家田,查修哲(3-55)
現代法治視閾下個人所得稅改革分析
胡小鳳(3-63)
湖南省糧食零售價格指數的影響因素分析
唐 慶,陳國華,余思敏,李軍成(3-67)
論商標領域反公地悲劇現象及其對策
張一泓(3-74)
論高校學生公寓安全體系構建中寢室信息員的角色認知
劉鐵峰(4-62)
湖南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問題與對策
宋安平(4-66)
湖南省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水平實證研究
龔瑞風(4-73)
財務轉型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優化研究
馬巾英,王嘉瞳(4-80)
城鄉接合部基層空間治理體系的再造——基于上海S村違法建筑綜合整治的分析
沈菊生(5-50)
基于閱讀推廣視角的高校圖書館拓展書香旅游服務功能探討
劉辛田,王業良(5-58)
優勢視角下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路徑探究
楊小軍,程 威(5-64)
江西省高等教育投入產出效率評析——基于DEA方法視角
喻均林(5-69)
湖南省農業產業結構與競爭力演進分析——基于動態偏離份額模型
羅 暄(5-74)
從國家本位到市場化:德國公共服務的發展與啟示
楊 煉(6-72)
論農村籍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策略——基本湖南省兩所公辦高校調研分析
劉奕奕,石季雨,朱 婷(6-78)
疫情防控專題研究
黨的領導優勢與防控重大疫情的治理效能論析
齊 峰(4-24)
疫情防控期間漲價型哄抬價格行為的認定研究——以正常銷售價格的確定為視角
李勝利,張一武(4-30)
內控視角下重大疫情應急管理機制及完善
張 薇,陸小成(4-38)
婁底經濟社會發展研究
婁底民俗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現狀、問題與對策
嚴 旭(1-82)
湖南省雙峰縣農村土地流轉問題探究
王靜怡,王慧青(1-87)
三產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以湖南新化縣油溪橋村為例
徐佳蕾,王國安,陳凱琪,文 灝(1-92)
文學·語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地方戲劇作品研究綜述
劉奇玉(1-96)
劉辰翁文學理論對其詞意象塑造的影響
張丹丹(1-104)
視覺語法視角下政治漫畫的多模態隱喻構建
莫慧芳(1-109)
東晉南朝浙西航線的文學生產與傳播
沈 琪,李德輝(1-114)
皮爾斯符號學視野下的文學經典闡釋問題再探
趙小雙(2-74)
胡天游辭賦創作試論
張雨順(2-79)
鋼琴曲《引子與賦格·大理風情》創作分析
安 靜(2-86)
現代漢語動詞重疊研究述評
鄧夢林(2-91)
東方禪思的西方回響
——禪宗美學與美國戰后藝術家的藝術認知
李 陽(3-80)
王躍文小說的日常化敘事
伍 丹(3-86)
略論敦煌俗賦人物形象塑造
孫偉鑫(3-92)
新舊《唐書》文學觀比較——以文苑(藝)傳為切入點
朱睿姿,李德輝(4-84)
論先唐詩歌“黃鵠”意象
隋雪純(4-88)
“再說”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劉道峰(4-93)
基于言據性策略的多模態英語多元識讀能力培養研究
張 點(5-80)
外語專業文化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需求、困境與路徑
楊 蔚(5-85)
地市級傳統媒體融合轉型路徑探索——以婁底市新聞媒體為研究對象
彭永忠(5-90)
中英酒店簡介多模態語篇互動意義的對比分析
唐麗君(5-95)
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新聞倫理失范探析
彭柏林,伍晴輝(6-82)
《易傳》“象”義析
張紹時(6-89)
文獻學研究
新見王闿運佚文五篇考述
朱德印(1-119)
白居易詩汝州李常侍考——以新出石刻材料為中心
曾 澗(1-124)
何天行《<楚辭>作于漢代考》綜評
鐘興永(2-96)
1921至1931年譯著文獻中“經濟憲法”述及的考論
劉孝陽(2-103)
教育·教學
基本結構方程模型的高校大學生學習負擔形成機制研究
——以湖南省六所本科院校學生為例
王晶晶,周發明(2-108)
融入專業元素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朱育鋒,磨 燕(2-115)
地方師范院校師范畢業生從教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基于湖南省的研究
易學瑾(2-120)
大學美育教學中的人格理論應用
王福雅(3-114)
關于碩士研究生選撥機制的新探究
段 煉,龍志文,周國立(3-119)
對話導向的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基于戴維·伯姆對話理論
鄧芝韻,周俊凡(3-123)
新時代背景下“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課程教材建設初探
陳曉紅,李明磊(4-99)
日本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培養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蔣冰清,楊 柳,李瑞娟(4-104)
大學外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
白 藍(4-108)
當前社會工作畢業實習現狀及“服務學習”模式的實踐價值
和秀涓,譚景林,李思聰(4-114)
融媒體時代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
朱 鵬(4-120)
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教學的效果與評價——基于邏輯思維導圖與PBL教學法
賀桂和,曾漢生(5-100)
現象圖析學:理解實在的質性教育研究方法
蔡傳杰,陽 驍(5-106)
基于“三全育人”視域下的研究生德育模式研究
余文武,許 琛(5-112)
湘中區域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與提升策略
唐淑紅(5-116)
藝術設計專業“二維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
賀 平(5-122)
大學教學范式的變革:內涵、困境與應對策略
李國強,周發明,陳 勇,唐淑紅,李 艷(6-96)
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為例
蔣 毅,王金穩(6-105)
學科競賽推動地方院校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提高
侯海良,陳 潔(6-110)
提升大學生學業挑戰度的內涵、動因及對策
敖 潔,林樹苗(6-115)
運動人體科學實驗PBL綜合性課程設置研究
宋衛紅,周知華,肖 俊(6-120)
地方高校英語教師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實踐探索——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為例
趙 楊(6-125)
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理論驅動下農業碩士研究生創業教育路徑探索——以湖南省三所本科院校為例
陳 慧,彭建民(3-98)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成效之影響
陽 驍,余思瑤,石季雨(3-103)
論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培養
鐘洪彬,李茂花,吳海燕,李 琪,文 瑾(3-109)
書 評
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研究的創新之作
——并序《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紅色文化大眾化研究
周向軍(2-126)
激活傳統文化資源,追尋生命的智慧
——讀彭玲的《孔子自由思想研究》
禹建湘(4-125)
封二·封三
學者風采:段仁燕
1-封二
我校學報在全國高校社科期刊評優活動中獲多項獎勵
1-封三
科技應對疫情 決勝醫療垃圾——記最美逆行者“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陳慶平科研團隊”
2-封二
生命的火鳥——致抗擊SARI的勇士
2-封三
學者風采:彭紅霞
3-封二
我校省級高水平應用特色學科簡介——材料科學與工程
3-封三
學者風采:段健芝
4-封二
湖南省級社科普及基地瀟湘家庭文化實踐基地簡介
4-封三
學者風采:毛攀云
5-封二
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中分中心落戶我校
5-封三
學者風采:白婧
6-封二
稿 約
6-封三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20年總目錄
本刊編輯部(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