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煤礦安全監察局、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江蘇省能源局、江蘇省總工會印發《江蘇省規范煤礦勞動用工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務包括:
1.逐步取消井下勞務派遣用工。煤礦井下工作崗位是煤礦企業主營業務崗位,不得采取勞務派遣用工。要摸清本轄區煤礦企業勞務派遣用工情況底數,制定詳細計劃,按照保安全、穩就業相關要求,在不影響煤礦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采取以轉為勞動合同制用工為主的方式,有序將勞務派遣用工轉為直接用工或實施轉崗,推動煤礦企業在2020年底前取消井下勞務派遣用工。
2.嚴格控制非主營業務崗位勞務派遣用工。煤礦企業要按照《勞動合同法》中勞務派遣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的規定,嚴格控制非主營業務崗位勞務派遣用工數量和用工比例,到2021年底前,將比例控制在從業人員總數10%以內,并且要將被派遣勞動者納入統一管理和培訓。
3.規范井下作業人員工作時間。煤礦井下作業人員工作時間過長,得不到合理休息,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督促指導沖擊地壓煤礦2020年底前實現智能化開采,推動煤礦企業大力開展智能化礦井建設和煤礦機器人研發應用,推行“一優三減”,鼓勵煤礦積極推行“四六”工作制等縮短單班井下作業時間,降低勞動強度、強化勞動保護、改善作業環境。煤礦企業應依法制定從業人員工作時間管理制度,嚴格遵守國家關于勞動者工作時間、延長工作時間的相關規定,其中,井下作業人員每日工作時間(包含從井口到作業地點往返時間等)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0小時。確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從業人員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從業人員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煤礦企業安排井下作業人員延長工作時間的,應依法安排補休或支付加班工資。
4.鼓勵逐步取消夜班作業。鼓勵有條件的煤礦企業通過優化采掘設計、改進勞動組織、升級裝備技術等措施,減少夜班作業,逐步實現取消夜班作業。對于夜班取消采煤、掘進作業的煤礦,按有關規定優先給予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補貼支持。
5.引導逐步提高工資水平。積極引導煤礦企業逐步提高從業人員工資水平,實現工資待遇與勞動強度、崗位貢獻相匹配,促進工資水平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地區經濟發展、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相協調。建立健全留人、用人制度措施,優化煤礦技術津補貼的配置使用,加強煤礦對優秀技術管理人才吸引力,夯實煤礦技術管理基礎。加大工資收入向技能型人才、井下一線和艱苦崗位人群傾斜力度,以較為優厚的工資待遇吸引青年到井下一線工作。依法依規保障停工停產、脫產培訓等期間從業人員相關待遇。
6.強化人員崗位匹配。煤礦企業應做到煤礦從業人員素質與工作崗位要求相匹配,推動煤礦企業把好人員準入關,礦長、副礦長、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等安全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井下作業人員、群眾安全監督人員等應具備相應的學歷要求、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具備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培訓基地、設備、設施,綜合采取理論、實踐、VR模擬場景等培訓手段,加強崗前和在崗安全培訓、技能培訓等。
7.逐步實現“入企即入校”。要結合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推動煤礦企業加強校企聯合,大力推進訂單培養、委托培養、聯合辦學、定向專業培養等,對招用的煤礦從業人員開展培訓,到2021年底前基本實現“入企即入校”,變招工為招生。鼓勵煤礦企業通過建立“大師工作室”“創新工作室”等方式,強化傳、幫、帶,推進提高煤礦從業人員技能和技術革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