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法典編纂背景下動產抵押登記對抗規則的解釋和完善

2020-12-20 18:51:22楊善長
山東社會科學 2020年1期
關鍵詞:抵押規則

楊善長

(南京審計大學 法學院,江蘇 南京 211815)

公示對抗主義是承認動產抵押的現代各國立法所普遍采用的模式,日本、法國等的相關立法皆采公示生效主義。我國《物權法》第188條以及《民法典物權編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均采用動產抵押公示對抗主義,這一做法值得肯定。但該規則在適用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需要從解釋論的角度予以明確,作為動產抵押登記對抗規則例外情形的動產浮動抵押中的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尚有完善的空間。

一、動產抵押登記對抗規則中第三人范圍的考察

《物權法》的“善意第三人”是一個極為抽象的表述,這一術語只有被放置于生動活潑的物權法律關系實景中,才可以被具體化,才得以被明晰。(1)董學立 :《如何理解物權法第199條》,《法學論壇》2009年第2期。物權法律關系可以區分為靜態物權法律關系和動態物權法律關系,下文將對這兩種形態的物權法律關系中的相關“第三人”分別進行考察。

1.靜態物權法律關系中的第三人

靜態物權法律關系是指,在物權變動之后,當事人未就物權客體實施后續交易行為并再次發生物權變動,而在物權人與義務主體之間存在的絕對權法律關系。在靜態物權法律關系中,即使存在第三人,該第三人也不是針對物權客體而實施交易的第三人,因而其應該受到物權效力的拘束,須尊重他人之物權。靜態物權法律關系中的第三人包括抵押權的侵權人和抵押人的普通債權人兩種。

(1)抵押權的侵權人。抵押權是絕對權,除了抵押權人之外的包括抵押人在內的任何其他人都負有尊重、不侵害抵押權之不作為義務。相應地,侵害抵押權的行為人包括抵押人和抵押人之外的其他人。不妨將抵押人和抵押人之外的其他人統稱為第三人,因為在靜態物權法律關系中,抵押權的絕對權屬性決定了權利人之外的任何人在法律地位上都是一樣的,都是抵押權的義務人。

由于抵押權的設立不轉移占有,在抵押期間,仍由抵押人占有抵押物,因而客觀上抵押人的行為可能導致抵押物的價值減損或毀損滅失。這種情況下,抵押人的行為侵害抵押權,抵押權人有權行使保全請求權。這種情況下,抵押人不存在主觀上善意、惡意之區分,只要其行為侵害了抵押權,抵押權人即可行使保全請求權。因此,抵押人不屬于“善意第三人”之列。抵押人之外的侵害抵押權的人同樣不存在善意、惡意的問題,只要其行為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未登記的抵押權人仍可向其主張損害賠償責任。不論是抵押人本人抑或抵押人之外的其他人實施了侵害抵押權的行為,抵押權人均可行使相應的請求權對抗之。此時,侵權人并無因善意而免責之可能。因此,抵押權的侵權人不屬于“善意第三人”。

(2)抵押人的普通債權人。動產抵押權公示對抗中的“第三人”是否包括抵押人的普通債權人,意指未公示抵押權人能否優先于抵押人的普通債權人受償。抵押權人設立抵押權旨在使自己的債權就抵押動產優先于抵押人的其他債權人受償,在抵押人財產范圍特定的情況下,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意味著抵押人的其他債權人面臨債權不能獲得完全清償的風險。因此,動產抵押權與抵押人的普通債權之間的沖突顯而易見。

有論者認為,《物權法》第188條、第189條中的“善意第三人”應作廣義理解,泛指所有具有利害關系之第三人,包括抵押人之普通債權人。在抵押權人實現抵押權時,抵押人之善意債權人亦得對抗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請求參與抵押財產變現價值的平等分配;反之,若善意的普通債務人對擔保物為強制執行時,抵押權人亦無優先受償權。(2)謝在全 :《民法物權論》(上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701頁。然而不論從動產抵押權的法律屬性,還是從“對抗”之文義抑或債權人的交易安全考察,抵押人的普通債權人都不應成為未經公示的動產抵押權所不能對抗之“善意第三人”。

其一,就權利性質而言,未經公示的抵押權也是物權,物權具有排他性和支配性,抵押權一旦設定,縱然沒有辦理登記,抵押權人同樣享有優先于抵押人的其他債權人就抵押動產價值受償的權利。只要承認未經公示的抵押權是物權,基于物權的特性,抵押權人優先受償權乃天經地義之理。倘若因為未辦理登記就否認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無異于否認未經公示的抵押權的物權性質,也是否認動產抵押公示對抗主義的合法性。與抵押權的排他性和支配性不同的是,抵押人的普通債權僅生相對效力和請求效力,只能向債務人(動產抵押人)主張,而不能直接對債務人的特定財產為支配。因此,賦予未經公示動產抵押權以優先受償效力,實則是物權效力優于債權效力之應有之義。

其二,就“對抗”之文義而言,“對抗云者,系以權利依其性質有競存抗爭關系為前提”(3)王澤鑒 :《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第228頁。。作為支配權的物權,其支配力直接及于物上,而作為請求權的債權,其請求的對象是特定債務人的履行行為,而不能憑借債權,直接支配于物。抵押權優先于債權乃基于物權與債權權利性質之不同的當然結果,自不發生所謂對抗問題。這也表明,能與抵押權產生對抗的只能是性質上同為物權的民事權利,它們之間的對抗關系非自權利屬性及效力本身即可得出結論,而須以公示作為判斷依據。

其三,就普通債權人的交易安全而言,賦予未經公示動產抵押權以優先受償效力,并不會對普通債權人的交易安全構成實質損害。首先,并非任何情況下都存在普通債權人的交易安全問題。民法上所謂交易安全,須以造成不安全因素之事實發生在第三人的交易行為之前為前提。若普通債權成立在前,動產抵押權成立在后,就不存在“債權人信賴該物之上沒有權利負擔的假象,從而誤判債務人的清償能力,而為交易的意思表示” 。此種情況下,普通債權人本亦可通過設定擔保物權以避免其債權遭受不測,故由其自擔風險實屬合理。其次,倘若債權人的交易行為發生在動產抵押權設立之后,其交易行為的實施系信賴債務人之清償能力的結果,縱然因債務人的特定動產之上已設未經公示之抵押權而致債權人發生誤判,債權人亦應承受債權不能獲償之風險,而不能以交易安全為由對抗設立在與其債權并無直接關系之動產上的抵押權,除非債權人能舉證證明債務人因逃債而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虛設抵押權。(4)王澤鑒 :《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第228-229 頁。只要動產抵押權的設定是合法的,不論是否公示,普通債權人都不能對抗之。

2.動態物權法律關系中的第三人。所謂動態物權法律關系,是指在物權變動之后,當事人就物權客體實施后續交易行為并再次發生物權變動,而在物權人之間存在的競存法律關系。動態物權法律關系中,同種類物權之間或不同種類物權之間因支配權能發生沖突而呈現出一種互相排斥的競爭關系,這種處于同一平臺之上的競存關系才屬于對抗。

在公示生效主義物權變動模式下,由于物權變動效果的發生系于公示,特定財產上已發生之物權變動通過公示對外表征,同一財產上后變動之物權的權利人就不可能以其不知先期物權之變動而為善意之主張,因為在此種情形下,法律推定第三人對公示的物權是知情的。(5)董學立 :《如何理解物權法第199條》,《法學論壇》2009年第2期。在公示生效主義模式下,只要公示沒有發生錯誤,動態物權法律關系中亦無善意第三人的存在空間。動產抵押采公示對抗主義立法體例,抵押權有經公示的抵押權和未經公示的抵押權之分,在抵押權未經公示的情況下,第三人則可能因為不知抵押權的存在而與抵押人就同一財產為交易并發生物權變動。這種物權變動既可能是所有權的轉移,亦可能為擔保物權的設定,此時就會出現先期設立的未經公示抵押權與后續變動的其他物權之間的對抗問題,后續變動的其他物權的權利人即為“善意第三人”。

(1)抵押物的買受人。抵押權的設定并沒有改變抵押動產的所有權歸屬,即抵押物所有權仍歸抵押人。根據所有權理論,抵押人仍然有權處分抵押物,但基于保護抵押權之需要,抵押人對抵押物的處分權應受到一定的限制。為此,《物權法》第191條確立了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應征得抵押權人同意的限制性規則。由于抵押人仍然占有抵押物,而且抵押權人無法對抵押人的行為實施日常性監督,這就有可能出現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與第三人,第三人基于動產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而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情況,由此就會產生抵押權人與抵押物買受人之間的利益沖突。

在登記生效主義立法體例下,不動產抵押權與后買受人取得的所有權競存的結果是抵押權恒優于所有權,因為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以登記為要件,在先成立的抵押權已有登記作為公示方式,其自始即具有完全的對世效力,后買受人在辦理所有權變更登記時不可能不知抵押權之存在,故此時不存在后買受人的善意問題。在奉行公示對抗主義的動產抵押制度中,在抵押權未經公示的情況下,對于后買受人而言,無從通過外觀或查閱登記簿知悉動產上的抵押負擔,其完全可能因占有而信賴抵押人對動產享有不受限制的處分權,進而做出交易的意思表示。此時,基于保護交易安全之需要,應賦予后買受人取得的所有權以完全對世效力,即能夠對抗抵押權人的抵押權。一旦抵押權人欲行使抵押權,后買受人可基于所有權對抗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此種對抗的結果實際上導致抵押權歸于消滅,亦即后買受人取得無抵押負擔的所有權。所以,動產抵押未經公示的情況下,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后買受人,屬于抵押權不能對抗之“善意第三人”范圍。

(2)抵押物上設立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動產之上已設有抵押權的情況下,抵押人可以再次就同一抵押物為其他債權人設立擔保物權,此即重復擔保。若抵押物的價值足以償付數個已擔保的債權額之和,擔保物權人之間不存在競存關系,自然不會發生對抗問題;如若抵押物的價值不足以償付所有已擔保債權之和,此時擔保物權人之間的順位問題就會凸顯。重復擔保的情況下,先設立的未公示抵押權能否對抗后設立的抵押權?

情況之一 :抵押權人。未公示抵押權設定后,若抵押人就同一動產再次為其他善意的債權人設立抵押權,此時先設立抵押權能否對抗后設立抵押權,取決于后設立抵押權是否公示。存在兩種可能 :一種是后設立抵押權已公示,此時,先成立抵押權不得對抗之;另一種是后設立抵押權也未公示,此時,根據《物權法》第199條的規定,兩個抵押權按債權比例受清償。均未公示的抵押權是彼此之間互不對抗。在先設立的動產抵押權未經公示的情況下,后設立的動產抵押權人均屬于“善意第三人”范圍,而不論后設立的動產抵押權公示與否。

情況之二 :質權人。未公示動產抵押權設定后,倘若抵押人就同一動產為其他善意債權人設立質權,未公示的抵押權與質權競存的結果應為質權優先于未公示的抵押權受償。動產抵押權沒辦理登記,缺乏法定公示,其對世效力不充分,而質權以轉移動產占有為生效要件,這就意味著動產質權自設定之初即為已公示的擔保物權,其對世效力強于未公示的抵押權。當然,未公示動產抵押權不能對抗質權須以質權人主觀上善意為前提,若質權人主觀為惡意,未公示動產抵押權仍可對抗質權人。因此,后設立的動產質權人屬于未公示動產抵押權所不能對抗之“善意第三人”范圍。

情況之三 :留置權人。未公示動產抵押權設定后,第三人因法定原因為擔保其特定債權而對該動產享有留置權時,抵押權和留置權就可能發生沖突。這種情況下,一般適用費用性擔保物權優先于融資性擔保物權的原則,不論在先設立的動產抵押權是否公示,留置權均可優先于抵押權受償。留置權之發生,非依當事人為擔保一般融資性債權而約定成立,而系法律為保障債權人因對標的物施以勞務、技術或提供材料,保全或增進標的物價值所生之費用債權,為其提供法定之特別擔保,故應賦予其優先于融資性擔保物權(意定擔保物權)的受償效力。(6)謝在全 :《民法物權論》(上),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版,第 45 頁。

抵押權與留置權競存的情況下,不論抵押權公示與否,留置權皆優先于抵押權受償。因此,“不能對抗留置權人”并無區分公示抵押權與未公示抵押權效力之功能,從這個意義上講,留置權人當不屬于“第三人”之列。此外,在抵押權與留置權競存的情況下,有無區分留置權人善意、惡意之必要?留置權的成立以債務人屆期不履行債務為前提條件,在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法律關系成立且債權人占有債務人動產之時,對于債權人而言,債務人屆期是否履行債務還不得而知,而留置權所擔保的債權是特殊的費用債權,只要債務人屆期不要履行債務,債權人即便為惡意,基于留置權制度的特別價值訴求,留置權仍能成立并優先于抵押權受償。因此,在抵押權與留置權競存的情況下,區分留置權人善意、惡意并無意義。綜合上述兩點得出,留置權人不屬于未公示動產抵押權所不能對抗之“善意第三人”范圍。

二、動產浮動抵押中的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的解釋和完善

在動產抵押一般規則之外,我國《物權法》確立了一種特殊的動產抵押,即浮動抵押制度,該制度的確立是我國民事立法移植英美法系法律規則的一大典范。作為一種特殊的擔保物權制度,浮動抵押在拓展中小經營者融資渠道,解決其融資難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浮動抵押的制度引人注目的特征當屬買受人不受追及。與浮動抵押作為一種特殊的動產抵押類型相匹配,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也是動產抵押登記對抗規則的一種例外情形。《物權法》和《草案》相關條文都設置了浮動抵押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需同時滿足三個要件 :在正常的經營活動中購買,支付合理價款,已經取得抵押財產。上述要件的規定總體上符合浮動抵押設立的宗旨,但該規則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釋和完善。

(一)“正常經營活動”的界定

《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及《草案》第195條將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的適用限制在“正常經營活動”中,但又未對“正常經營活動”的范圍進行界定。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困惑是,如何從裁判規范上確定“正常經營活動”的判斷標準?

1.“正常經營活動”僅限于買賣行為

除了買賣之外,《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中的“正常經營活動”是否包括以經營財產為客體所實施的其他物權變動行為,如設立抵押、質押等行為?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只有買受人才能受到《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的保護,抵押、質押等擔保行為中的權利人則應被排除在外。(7)王利明 :《物權法研究》(下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519頁。筆者認同該觀點,理由在于 :其一,《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明文規定的是“買受人”不受追及,從文義解釋的角度,不宜將此處的“買受人”擴大至所有物權交易相對人。其二,從物權規范體系的角度,抵押權和所有權之間的對抗與擔保物權之間的對抗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權利法效博弈,相應地,在《物權法》中分別適用不同的規范來調處。前者適用《物權法》第188條的“動產抵押登記對抗規則”,即未登記的動產抵押權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此處的善意第三人是指善意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買受人。只有滿足善意取得構成要件的買受人才能對抗設立在先的未登記抵押權,而且一旦買受人善意取得,抵押權隨之消滅。這是動產抵押公示效力的一般規則,而《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屬于特別規則,該款在以下兩個方面突破了一般規則 :(1)在浮動抵押中,即便抵押權已經登記,也不能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的買受人;(2)正常經營活動中的買受人不受追及不以主觀上善意為必要。后者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不同擔保物權之間的效力順位,適用《物權法》第199條、第239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9條所確立的“留置權>已登記抵押權>質權>未登記抵押權”“先登記抵押權>后登記抵押權”“同時等級以及均未登記的抵押權按債權比例受清償”的一般規則。遺憾的是,由于《物權法》及《草案》尚未對浮動抵押的效力順位問題做出規定,浮動抵押中的擔保物權效力順位問題尚屬于立法空白。綜上,浮動抵押的效力順位問題不屬于《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的調整范圍,該款中的“正常經營活動”不應包括設立抵押、質押等財產處分行為。

2.買賣行為的擴大解釋

根據一般理解,買賣是指賣方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賣方支付價款的行為,即以金錢為代價取得財產所有權的交易行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商法典》對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中的買賣行為進行了擴大解釋,即以現金或其他財產作為交換對價的行為以及依據已有的交易合同對貨物或所有權憑據的領受都屬于買受,但貨物的大宗交易、為擔保債權實現以及債務清償之目的而為的財產轉讓應排除在外。筆者認為,可參照美國法的規定,對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中的“買賣行為”做擴大解釋,除了狹義上的以金錢為給付對價轉移財產所有權的情形之外,還包括財產互易行為以及以物抵債行為。

互易與買賣并無本質上的不同,唯一的區別在于互易是標的物的交換,而非標的物與價金的交換。正因為如此,我國《合同法》第175條規定,互易合同在法律適用上參照買賣合同的有關規定。因此,與浮動抵押的抵押人實施互易行為的當事人,理應受到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的保護。根據通說,債的當事人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后達成以物抵債的協議,在性質上并非雙方達成一個新的買賣合同,而是對原債務的一種變通履行。以物抵債與買賣行為一樣屬于一種有對價的交易行為,因此,浮動抵押的抵押人以抵押物抵債的行為也應受到《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的調整。

3.“正常經營活動”客體的限縮解釋

浮動抵押之所以受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民法的青睞,其制度構造中所蘊含的效率價值功不可沒,抵押人財產處分自由以及與此珠聯璧合的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恰是該制度中“物盡其用”價值取向的充分表達。然而,作為一種債權的擔保手段,浮動抵押制度所固有的安全價值并不能被抹殺。如果片面強調浮動抵押的效率價值,不當地擴大抵押人的處分自由,而忽略凸顯其制度本色的安全價值,勢必會增加抵押權人債權不能實現的風險,大大折損浮動抵押的擔保功能。要在保障債權的基礎上,讓抵押人和交易第三人在抵押財產的自由經營管理與處分中獲得最大化收益。(8)馬新彥、盧冠男 :《浮動抵押制度的價值沖突與解決——以我國浮動抵押制度的全新闡釋為目的的研究》,《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11期。法律設置“正常經營活動”這一條件的立法目的,正是為了防止抵押人肆意處分抵押財產從而損及抵押權人的利益,以此實現效率價值和安全價值的均衡。

一般情況下,經營活動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標的物和價格,因此,判斷抵押人的經營活動是否正常亦應從這兩方面認定。由于《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已將“支付合理價款”作為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的另外一個獨立的適用條件,因此,此處的“正常經營活動”應從交易標的物的角度予以解釋。鑒于物權法的私法屬性,“正常經營活動”的界定首先應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由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明確約定。只要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抵押人對任何浮動抵押財產的處分都可納入正常經營活動的范圍。當然,當事人也可以對正常經營活動中抵押人能夠處分抵押物的范圍進行限縮性約定,將某些抵押物排除在處分范圍之外。(9)鐘維 :《民法典編纂背景下我國浮動抵押制度的釋評與完善》,《廣東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

倘若當事人未就此達成一致,筆者認為,應該依商業主體經工商登記而確定的經營范圍來判定正常經營范圍。若交易行為屬于抵押人工商登記的經營范圍,買受人則可以受到《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的保護;反之,若交易行為超出抵押人工商登記的經營范圍,則無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的適用余地。在浮動抵押權已經公示或者雖未公示但買受人明知浮動抵押存在的情況下,抵押人在經營范圍之外處分抵押財產,受讓人的交易利益應當讓位于抵押權人的擔保權益。

我國《物權法》第181條所規定的抵押財產包括“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第189條第2款又籠統地規定,以第181條所列動產設立抵押的,均可適用買賣人不受追及規則。這就是說,針對“生產設備”而發生的交易行為亦屬于正常的經營活動。這顯然與浮動抵押的設立宗旨不符,不利于抵押權人的利益保護。對于浮動抵押人而言,其出售生產設備的行為明顯超出正常的經營范圍;從買受人的角度看,以購買生產設備屬于正常經營活動而對抗抵押權人,亦顯牽強。因此,《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及《草案》第195條應對第三人不受追及規則的適用范圍進行限制,將從浮動抵押人處購買“生產設備”的買受人排除在外。

(二)關于買受人的主觀心態

《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賦予符合條件的買受人以絕對的對抗效力,即不論抵押權是否公示,買受人都可以對抗浮動抵押權人。在浮動抵押已為公示,買受人可以通過查閱抵押登記簿知悉浮動抵押存在的情況下,抵押權人都不能對抗買受人,未經公示的浮動抵押權自然更無對抗買受人的效力,因此,買受人的善意、惡意的區分在此并無意義,不影響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的適用。按一般理解,此處的善意、惡意是以買受人是否明知或應知標的物上存在先設定的浮動抵押權為評判標準。一般動產抵押中,若買受人為惡意,抵押權人的利益必定受到損害,因而抵押權人可對抗之。但鑒于浮動抵押的特殊性,當事人在抵押權設定時,一般情況下抵押權人并不會對抵押人通過正常的經營活動處分抵押物施加限制,故買受人即使知道標的物上存在浮動抵押權而仍然購買,也不會損害抵押權人利益。但社會生活是復雜的,交易當事人的需求也具有個性化特征,并不排除浮動抵押設定時雙方當事人約定有抵押人“禁止處分條款”。(10)此處當事人對“禁止處分條款”的約定其實就是浮動抵押當事人對抵押人“正常經營活動”進行意定限制的情形。若買受人明知此條款的存在仍然購買,就會損及抵押權人的利益,此時就不宜適用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在浮動抵押中,仍有區分買受人善意、惡意之必要,只不過要適用特殊的區分標準。具體而言,若買受人明知其所購動產之上存在浮動抵押權,而不知“禁止處分條款”,仍構成善意;若買受人明知當事人間約有“禁止處分條款”,即構成惡意,從而不得主張適用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11)董學立 :《浮動抵押的財產變動與效力限制》,《法學研究》2010年第1期。

(三)“合理價款”的認定

《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要求買受人支付合理價款。對于合理價款的認定,在司法實踐中存在頗多爭議,學界對此也有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在對合理價格進行認定時要區分財產類型。對于那些非特有動產,可直接按照《物權法司法解釋》第19條進行認定;對于那些沒有市場價的特有動產或者此前尚未投入流通的新產品,就無法適用上述標準。此時,允許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對轉讓價格進行預先約定,若當事人通過約定限定了轉讓財產的最低價,應參照該約定。只有抵押人轉讓財產的價格不低于約定的最低價時,才構成合理價款,才有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的適用。如果當事人沒有事先約定轉讓價格或者約定的轉讓價格明顯不合理時,則可參照《增值稅暫行條例》中關于視同銷售的組成計稅價格的計算方式來認定,即合理價格不得低于生產該種產品的“成本”+“利潤”。總之,在認定合理價格時,并沒有一個完全確定、客觀的標準,要兼顧多種因素,如轉讓財產的性質、當事人有無事先約定、轉讓財產的市場價格等。

(四)“取得抵押財產”的認定

根據《物權法》第189條第2款,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的適用還須以“取得抵押財產”為要件,然而對何謂“取得抵押財產”,法律卻未予明確。有觀點認為,買受人“取得抵押財產”不以受領交付為必要,只要所受讓的標的物已經特定或可得確定,即可認定滿足該要件,無須比照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要求標的物已經交付給買受人。該觀點有商榷余地。首先,浮動抵押權如同其他擔保物權一樣,權利人所看重的是標的物的交換價值而非使用價值,浮動抵押權也因此具有物上代位性,但買受人是向抵押人而非抵押權人支付合理價款,若抵押人受領價款后未提前用于向抵押權人清償或者未及時提存,而是將其隱藏、轉移,抵押權人并沒有從該價款中受益,此時對于抵押權人而言,保住了抵押物的所有權就等于確保了優先受償權的實現,其利益訴求和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原權利人恢復所有權的愿望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次,買受人未實際取得抵押物,即意味著買受人仍處于債權人地位,即便抵押物已經特定或可得確定,其對抵押物亦無任何支配權,若此時仍適用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賦予其對抗抵押權的效力,違背“物權優于債權”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動產抵押權“公示對抗”的基本內涵。因此,“取得抵押財產”應界定為受讓人已通過受領交付取得對抵押財產的占有。在買受人尚未取得抵押財產的情況下,應賦予浮動抵押權人對抗買受人的權利。

三、結論

公示對抗主義既能滿足交易實踐的需要,在立法精神上又契合民法的有限性、寬容性與經濟性等精神。此外,公示對抗主義與物權的本質屬性并不沖突,未經公示的動產抵押權不僅具有抵押權的優先受償效力,而且在現行法的框架下,也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因此,《草案》延續《物權法》做法,采用動產抵押公示對抗主義立法模式,具有學理正確性和制度合理性。鑒于對善意第三人的范圍以及“對抗”含義的理解尚存分歧,為便于司法裁判,更為了裁判者能準確實現立法意圖,《草案》中應增設相關條款明確登記對抗規則中的“第三人”包括后設立的動產抵押權人、后設立的動產質權人、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后買受人。我國《物權法》所確立的買受人不受追及規則,總體上符合浮動抵押制度的多元價值取向,但從具體制度構造和法律適用的角度看,尚有解釋和完善的空間。在民法典編纂之際,期望浮動抵押制度能在現有的規范基礎上得以完善規則,并實現與其他民法制度的體系和諧。

猜你喜歡
抵押規則
《民法典》時代抵押財產轉讓新規則淺析
客聯(2022年6期)2022-05-30 08:01:40
撐竿跳規則的制定
數獨的規則和演變
俄藏5949-28號乾祐子年貸糧雇畜抵押契考釋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2:42
動產抵押登記辦法
規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 05:22:42
讓規則不規則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
房地產抵押中存在的風險及控制措施分析
TPP反腐敗規則對我國的啟示
搜索新規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性欧美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久久精品66|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日韩第八页|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婷五月综合|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视频| 亚洲精品va| 在线国产91|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国产欧美性爱网| 啪啪啪亚洲无码|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www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特级毛片|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成人三级|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日韩午夜片|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综合天天色|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福利视频久久|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精品国产自| 91福利片|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久久人体视频|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网综合|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91精品综合|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91精品视频网站| 日韩毛片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91偷拍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