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紅 王君慧 侯曉營 董翠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湖北 武漢 430030)
食管癌術后患者的康復期護理內容十分復雜,患者術后病情平穩由ICU 轉入普通病房后, 其日常的生活護理,將由護士與照護者共同落實,患者術后由于交接項目多,照護者經常輪換,極易造成交接漏項。 普通病房由于護理人員不足、重癥護理知識與技能掌握不足等原因不能為其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存在一定安全風險, 這些安全風險很大程度地導致了ICU 轉出患者重返ICU 及不良事件、ICU 后綜合征等的發生,嚴重影響重癥患者的結局[1]。 如何維持食管癌患者術后康復期的護理質量, 避免護理風險及差錯事故,護士之間、照護者之間能有效交接,安全落實食管癌患者術后復雜的護理內容, 是需要探討的新內容。 照護群集是針對某個疾病相關過程,將照護程序中的關鍵元素聚集在一起, 用系統性方法監控臨床護理過程的實施,提升護理質量[2]。 該護理理念已經在國外很多護理研究中運用實施,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通過此理念, 針對食管癌患者照護的特殊性,將食管癌患者關鍵的護理交接內容標準簡易化,編制匯總成手冊, 防范因轉床而發生患者信息錯誤的風險,避免差錯的發生,如何將轉床后信息錯誤風險降低為零, 既易于患者也便于護士工作是護理安全管理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筆者將照護群集管理的方法用于食管癌術后患者在普通病房護士之間、照護者之間的交接工作中, 防范因照護信息錯誤而發生護理與治療遺漏的風險, 編制食管癌術后患者護理項目手冊,用于臨床,起到幫助記憶的作用,并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8 年10 至12 月, 在我院胸外科行胸腹腔鏡聯合下食管癌根治術患者60例, 病情穩定遵醫囑由ICU 轉入普通病房。 交接者中,ICU 護理人員16 例,普通病房護理人員13 例,照護者93 例(部分患者存在照護者輪換),讓使用過該項目手冊的人員對該手冊做出效果評價, 使用問卷星APP 自制7 個條目的問卷調查, 共調查有效問卷111 份,其中護士29 份,照護者82 份。 11 份無效問卷原因均為照護者拒絕填寫。
1.2 方法
1.2.1 制定食管癌術后患者護理項目手冊 胸外科二病區全體護士在副高級及以上職稱護士長的指導下討論食管癌術后患者護理項目交接內容,達成共識,制定成手冊, 該手冊內容根據我科食管癌患者術后護理內容常規,進行匯總并編制,通過第1 次試用1周后,對29 例使用該手冊的護士進行投票“愿意使用”(23/29)或“不愿意使用”(6/29),組織討論修改調整交接內容及順序,隨即試用第2 周后,確定最終版本。 具體內容主要分為兩個大項目(即食管疾病術后患者照護項目和食管疾病術后患者腸內營養計劃單),其中食管疾病術后患者照護項目內容包括7 個小項目(即管路、體位、受壓皮膚、口腔護理、康復訓練、飲食和特殊交班)。
1.2.2 實施 患者轉入普通病房后按照項目手冊向照護者進行交接,交班護士完整填寫特殊交班內容,此手冊夾于病床床頭夾,告知照護者,在照護者之間交接時可使用此手冊,避免照護漏項。 責任護士每日與照護者共同核對患者管道和特殊交班內容是否改變,檢查患者受壓皮膚,督促患者行口腔護理和康復訓練,統計患者每日灌食總量和記錄患者主訴。 護士長或責任組長通過每天對護士床邊交接班工作的追蹤,檢查患者的護理項目是否到位,特殊交班項目是否交清,對存在問題及時提出建議,并記錄在質量控制本上備案。
1.2.3 效果評價 對29 例使用該手冊的護士和82 例照護者共111 名進行調查,針對該項目手冊的制作、實用性、可行性,效果評價表共7 個條目,前7 個條目均采用“是”與“否”的評價方法,最后一個條目為“您認為該項目手冊在您的交接和照護中哪些幫助最大? ”(按出現頻率排序)。
對60 例食管癌術后患者使用該項目手冊進行交接,未發生交接漏項和交接錯誤,對29 例使用該手冊的護士和82 例照護者進行效果評價調查顯示:28 例(96.6%)護士認為該項目手冊節省了宣教的時間;26 例(89.7%) 護士愿意繼續使用該手冊;27 例(93.1%) 護士認為該手冊可以幫助記憶;28 例(96.6%)護士表示該手冊可防止重要信息交接遺漏;22 名(75.9%)護士認為該手冊使護理交接工作更加程序化;24 例(82.8%)護士認為該手冊促使護士養成井然有序的工作作風。 對82 例食管癌患者的照護者進行效果評價調查顯示:78 例(95.1%)照護者表示該手冊便于照護者之間的交接;82 例(100%)照護者認為該手冊的內容,使自己十分獲益。 認為該項目手冊在交接和照護中幫助最大, 出現頻率前3 的內容分別是:73 例(89.0%)照護者提出,內容完整,方便照護者記憶;65 例(79.3%)照護者提出,重點突出,加上護士的每日強調和協助,照護者格外注意照護重點; 24例(82.8%)護士提出,使護理交接工作更加程序化,顯著減少了交接的漏項。
3.1 實施照護群集管理,降低食管癌術后患者照護信息錯誤風險 照護群集管理在國外很多護理研究中已經運用實施,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國內,王君慧等[3]將該理念應用于開胸術后氣管插管圍拔管期的護理教學中, 證實照護群集管理能使輪訓護士工作更加程序化,合理規避護理風險。 食管癌術后患者護理內容項目繁多,極易出現交接不全,在此情況下,不僅患者不能得到一致的護理,還易出現安全隱患。護理項目手冊的制定是將該類患者的交接關鍵元素進行整理[3]。本調查結果顯示,75.9%護士認為該手冊使護理交接工作更加程序化, 從管理和流程的角度來防范差錯的發生,逐項落實交接項目,按流程規范其工作程序。 同時,照護食管癌術后患者是一項較長久的護理過程,照護者和每班護士的輪換,每日護理與治療的更新, 增加了照護信息遺漏或錯誤的潛在風險。 采用照護群集管理的方法制作食管癌術后患者護理項目手冊, 護士按步驟對患者及照護者進行交接和宣教,并指導照護者閱讀護理手冊,便于照護者之間的交接,使交接工作規范化、格式化,避免可能出現的遺漏, 降低了患者每日的治療和護理信息未及時更新, 可能出現的護理與治療未落實的錯誤風險,將復雜的交接內容步驟化。
3.2 食管癌術后患者護理項目手冊促使護士養成井然有序的工作作風 照護集群管理強調完全遵守,所以項目手冊制定后, 執行和落實該項目手冊是重中之重, 所以護士長或責任組長每天對護士床邊交接班工作進行追蹤,對存在問題及時提出建議,并記錄在質量控制本上備案,增加護士的執行力。 本調查結果顯示,82.8%護士認為該手冊促使護士養成井然有序的工作作風,項目手冊的實施,讓護士對患者的護理項目有完整全面的認識, 在護理過程中避免因護理漏項而留下安全隱患, 有計劃有程序的對患者及照護者進行宣教和照護,并及時落實治療。 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減少人為思考的時間,將全部的重點一一列舉在手冊上方便記憶, 降低依靠個人經驗和能力交接發生交接信息錯誤的可能。96.6%護士認為該項目手冊節省了宣教的時間;89.7%護士愿意繼續使用該手冊;93.1%護士認為該手冊可以幫助記憶。總之,在不降低該手冊的實用性的同時,增加護士的執行力,做到交接過程簡潔省時,交接內容完整落實。
3.3 食管癌術后患者護理項目手冊可減少照護者之間的交接漏項 護理交接制度是護理核心制度之一, 交接內容的完整落實是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環節。 以往食管癌術后患者遵醫囑轉入普通病房后多用口頭交接的方式進行,存在“臨時照護者”或“輪換照護者”的現象,極易產生交接漏項,交接信息更新不及時的現象,發生問題后難以追究其責,影響護理質量和交接班質量。 食管癌術后患者項目手冊的設計,濃縮了此類患者的護理重點,使照護者一目了然,100%照護者認為該手冊的內容,使自己十分獲益。 照護者之間通過項目手冊的條目逐一進行交接,使接班的照護者清楚明了患者的康復進度, 并在護士的協助下完成護理內容。 本調查顯示:89.0%照護者認為項目手冊內容完整, 方便照護者記憶;79.3%照護者表示項目手冊內容中重點突出, 再加上護士的每日強調和協助, 是對自己明確照護重點的兩大幫助;95.1%照護者表示該手冊便于照護者之間的交接。 該項目手冊能夠促使和幫助照護者在照護過程中落實護理項目,明確護理重點,有益于患者出院后的延續護理。
制定食管癌術后項目手冊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護士之間、照護者之間在交接時能夠做到零漏項、零錯誤的風險。 照護群集管理在國外已廣泛運行,現如今,我國許多研究者也在逐漸開展,如開胸術后氣管插管圍拔管期的護理教學中[3],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功能鍛煉核對的研究[4]等,我科將該理念運用于食管癌術后患者的交接中,使看似復雜的護理工作,變得簡潔明了, 讓患者與照護者能夠以輕松的心態面對,并使護理效果達到最大程度的優化,同時,督促護士養成井然有序的工作作風。 因個體差異的問題,此項目手冊有待于改善, 使食管癌術后患者的交接工作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