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霞
(廣東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廣東 惠州 516008)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其中對于礦產資源過度開發是一種常見現象,導致超出了環境負荷,導致了礦山地質環境惡化,所以需要極探索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措施,從而更好的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保護。
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指的是,礦產采掘的周邊區域共同形成的一組比較獨立的自然生態系統。在采礦期間,會形成大量礦渣和毒氣等有害物質,進而給礦產周圍的自然生態帶來較大影響。此外,在采礦期間,形成的尾礦占地面積也非常大,同樣會影響到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因此在采礦期間,假如對生態系統未能做到充分的維護,便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該區域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工作,因此在采礦期間,必須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充分維護,進而維護好原有的自然生態系統。
在采礦期間,土地資源被嚴重損壞,在煤炭生產過程中最嚴重的危害包括露天開采和廢石堆積。在進行具體的采掘工作時,會有很多工業固體廢物產出,其中煤矸石、粉煤灰和尾礦的派出量在全球中都是非常嚴重的。例如,一金屬礦每年產出的尾礦在50x10"t,并且在這基礎之上每年尾礦的產出度以4-5x10"t的速度在不斷提升,進而使得有越來越多的自然林地和農用耕地被征用,另外,因為花草樹木等植物的損傷,導致大量地皮處于裸露狀態,最終形成水土流失與自然災害頻發的局面。
在采礦期間極易對原來的自然生態系統造成破壞,針對土地土壤更是會再來無法挽回的破壞力。在雨季來臨時,采礦作業中產出的礦渣會因為雨水的作用而流進該區域中的河水中,使得當地水庫、水塘、河流中水的質量遭到破壞,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需要注意的問題為,采礦的地區與采礦產出的殘渣廢料堆放起來,極易形成酸性的污染水滲透到該區域的水資源中,按照實際統計結果表明,我們國家在各類礦產的采掘工作中所產出的廢水量是非常巨大的,針對相關區域的水資源也帶來了嚴重的破壞。
在對礦山進行采掘期間,還會有很多顆粒懸浮于空中,致使出現霧霾樣的天氣,是當地居民感覺到呼吸不順暢,對呼吸系統帶來損害,潛藏下大量的安全隱患。知識產生此類問題的主要因素為采礦工作破壞了植物,同時在礦石輸送和生產過程中會產出大量灰塵,導致當地空氣遭受嚴重破壞,另外,在采礦的初期階段中,對于炸藥和柴油的使用同樣會產出大量毒氣,這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是非常嚴重的。
在對礦產資源進行采掘應用的過程中,也使得地下的空洞量在持續增多,同時因為回采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致使回采工作未得到充分執行,進而導致出現了大量沉降和塌陷的情況。經過分析研究不難看出,在采礦期間,假如每年采掘一噸就會使得土地沉降0.2hm,這對于地質構造的穩固性會帶來不可挽回的破壞性。
(1)要充分遵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基本原則來進行生產工作。在對礦山進行采掘工作期間必須保證其得以長久良性的發展,此外還需要保證礦產的采掘和自然生態保持和諧發展,平衡好采礦工作中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對局部和整體的利益都要給予充分重視,最終推動采礦業朝著長久穩定的方向發展。
(2)要始終遵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來進行生產工作,在采礦期間,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充分的維護和預防性治理,一手抓防御、一手抓治理,使得礦產采掘的主要工程和周圍生態維護工程能夠得到共同的規劃、施工與利用。
(3)要充分遵照“礦山生態環境監測、治理和科學研究、科學管理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來進行生產工作,對極為重要區域中的礦產與自然生態進行整體化的檢測試驗工作,創建環保采礦的示范點,然后在不斷進行規模上的擴充,做好充分的環保宣傳工作。
負責礦山采掘工作的人員必須對所有工作人員進行環保意識的培訓,充分意識到礦山自然生態受到破壞后會對我國社會經濟帶來怎樣的損失,改變礦山采掘工作的思想理念,提升環保意識,提升采礦期間的責任心,要始終保持環保開發的可持續性發展觀念。另外還需提升對于創產資源的法治管理力度,提升執法的強度,使礦山采掘工作的治理得以規范花、秩序化發展。完善良好的礦山生態保護規范可以有效管制采礦行為,構建完善的礦山生態維護法規與管理體系,嚴格執法、強化力度,針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實施確切劃分,將礦產資源監測與開采的工作程序保護好,進而在最大程度上維護礦產的自然生態,做好防御和治理工作。
采礦公司在對礦產資源進行采掘期間,必須擁有完善的資格認證,同時還需要在有關單位制定的規范和管控條例下,來核查新型的礦山的構建標準是否合規。另外,這部分管控內容必須按照有關采礦公司的作業資質來開展認證工作,同時在保證手續完備、確定其環保檢測成效以后,再針對污染處理措施進行確切評價,最終有效保證礦產資源的生產境況和自然生態得到維護。在對礦產進行采掘期間,有關治理單位也需要提升針對礦山生態的監管工作,在將生態評估工作實施好的同時,構建完善的生態干擾報告,在采掘規劃中,保證訊息數據的完善性,同時針對采掘公司制定的地質生態災害防治規劃,進行適度的修正。在對工作流程進行完規范化的操作以后,便可以在環保單位和國土開發單位的共同審核、批復下,明確有關采礦公司針對礦山的采掘資質,以更好的確保采掘公司進行采掘工作的能力。需要關注的一點為,在具體采掘期間,假如礦山地質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則必須實時進行相應的監督和檢測,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小采掘工作帶來的破壞性。
一般情況下,針對采礦活動的生態監督管理,必須由上級的管理人員來進行,同時在構成聯合監督管理系統以后,對于有關內容構成良好的監管與控制。特別是對水、空氣、土地等自然生態進行監督管理工作期間,必須針對生態完好的地區加以重點監督和控制,同時針對已被破壞的地區開展控制和修復工作。將采礦中的三廢問題作為實例,在對其進行處理期間,必須利用嚴明的監管體系,催促有關單位實施技術監管工作,同時在地方財政規劃的支持下,保證款項的用途符合規定,在采礦收益中拿出部分資金當作治理生態環境的資金,最終完成經濟和生態的共同向好發展。
提升投資的力度,對過去采掘中留下的環境問題進行修復,構建治理的方案,將自然修復和人為修復的界限劃分清楚,對于必須人為修復的地區,還需要進行深化區分,包括景觀再造、復墾復綠、產業植入等等,不斷投放資金,對財政方面的資金和社會方面的資金進行引導,完成秩序化的管制。在引導投資的過程中,促進礦產地質環境的恢復工作步入長久良性的發展道路中。針對礦山采掘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修復資金機制進行落實實施,將治理資金根據治理規劃用于礦山生態的修復工作中;提升資金的監督管理力度,確保資金隨時到位,規避資金閑置的情況發生。
不斷構建完善的礦山地質環境檢測體制,針對我國土地生態恢復能夠起到促進作用。針對礦產資源開采區域的地表坍塌、含水層檢測、土地環境、地勢地形等的改變,以往采掘留下的生態問題與問題恢復成果檢測等工作,在以往的監察方式之上,還需要將現代化的先進技術用到礦山地質環境的檢測活動中,例如,可以利用無人機、精度較高的GPS技術和衛星遙感等。構建地質環境檢測信息庫和平臺,建設從省到市、到縣、再到企業的由上而下的監管體制,這對礦山地質環境的檢測警示工作與國家土地生態恢復工作均擁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按照礦山地質和自然生態的實際情況,想要確保生產工作的順利進行,可以在礦產資源采掘期間,進行生態化采掘區域的示范建設。在針對以往礦產資源采掘期間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匯總期間,構建成完善、系統的生態管理規劃,不但增加了生態管制和生態恢復的規劃,還可以在整個區域中覆蓋上生態構建的成果,對良好的生態環境進行推廣。另外,還應該從整體上提高生態資源的應用效果,同時在提升礦產的回收效果、利用價值以及減小毒害物質生成的情況下,降低生態資源的耗費,維護礦山的地質生態環境。
在礦產企業的發展中,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為指導思想,通過合理的規劃,對地質環境環境進行保護,促進經濟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從而更好促進礦產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