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劍 慈鑫 楊屾 梁璇

2020年3月24日,國際奧委會聯合東京奧組委宣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于7月24日至8月9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行。
時間撥回到2016年8月22日,“東京8分鐘”在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驚艷亮相,一個充滿夢幻和未來感的日本讓全球觀眾驚嘆,并對4年后的東京奧運會充滿遐想。沒人能想到,4年后的今天,當東京奧運會的圣火已經在雅典采集完成,當整個賽事籌備已經進入臨近開幕的沖刺階段,奧林匹克卻遭遇了歷史上從未遇到過的重大變故。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東京奧運會何去何從始終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國際奧委會高級官員迪克·龐德早在2月25日就公開表達東京奧運會可能會被取消的看法,隨后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迅速否認,直至3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表態日本政府將如期舉辦東京奧運會。
盡管日本方面再三作出承諾,有能力保證東京奧運會安全、順利舉行,但進入3月之后國際體壇接連出現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表明,體育賽事作為人員密集活動,再嚴密的安全防范措施也很難保證所有參賽人員的健康。因此歐洲多國足球聯賽、美國NBA聯賽都出現了較大程度的疫情傳播,運動員人心惶惶。而在3月24日東京奧運會正式宣布延期之前,已有美國田徑協會、美國游泳協會、加拿大奧委會、澳大利亞奧委會等多個體育組織呼吁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行。部分世界知名運動員,如奧運冠軍、西班牙羽毛球選手馬林公開表示,如果東京奧運會仍按計劃舉行,她將放棄本屆奧運會。
此外,奧運會牽涉到超過1萬名各國運動員和數以萬計的各國官員、媒體人員以及以10萬計的游客,無論這些人去往日本還是從日本返回各自國家或地區,都意味著巨大的防控壓力。因此即便在日本國內,民眾對東京奧運會無法正常舉行已有心理準備,日本共同社3月16日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已有69.9%的被調查者認為東京奧運會無法按期舉行。
3月24日,“東京奧運會延遲到2021年”的“靴子”落地。
在現代奧運會歷史上,只有戰爭曾影響到奧運會的舉辦。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估算,延期舉辦將令日本經濟損失6408億日元(約合410億元人民幣)。奧林匹克專家、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任海表示,國際奧委會十分清楚奧運會延期的后果,然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威脅到運動員和觀眾的生命。維護生命安全,是奧林匹克人文精神不可逾越的底線。因此,國際奧委會不得不退避三舍。
按全球體壇賽事原有的排期默契,舉辦奧運會和世界杯的雙數年被視作體育大年,各單項世錦賽則在單數年輪番登場。疫情突至,讓包括足球歐洲杯、美洲杯等大賽或推遲或取消的消息屢見報端,東京奧運會確定延期,2021年妥妥成為史無前例的超級體育大年。
“超級”背后是驟然擁堵的賽道。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示,至少有33個奧運項目的全球賽程安排需要調整,其中原定于2021年舉行的游泳和田徑兩大單項世錦賽,就率先決定“讓路”。
而一向以“奧運戰略”和“全運戰略”作為發展主線的中國競技體育,也不得不盡快重新規劃賽事序列,首當其沖的正是2021年將在西安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以及在成都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據新華社報道,陜西省體育局副局長徐鵬表示,東京奧運會延期肯定對全運會造成了影響,國家體育總局和陜西省人民政府正在分析、研判相關情況。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知名體育賽事專家劉清表示,“奧運會延期舉辦,是對我國競技體育競賽體系和近兩年競賽計劃的正面沖擊。”如果把我國的競賽體系看作一個金字塔,頂端的正是奧運會,第二層則是全運會、亞運會和青奧運,在“奧運爭光計劃”的引導下層層選拔人才,“現在的正常節奏被全面打亂”。
除了陜西全運會,被稱為“小奧運”的2021年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同樣陷入被動。首都體育學院校長鐘秉樞表示,這兩項賽事都是拉動和檢驗我國西部地區振興的重要賽事,因為和東京奧運會同年舉辦,比賽的關注度和商業價值會大幅下降,“世界大運會是時隔10年再次來到中國,但奧運會突然出現,勢必影響很多頂尖青年運動員原定的參賽計劃,這對世界大運會的品牌價值影響很大”。
陸專正和隊員們在酒店接受隔離,東京奧運會推遲舉行,對她們來說,有些特別。
2019年11月10日,中國橄欖球實現歷史性突破:在東京奧運會7人制橄欖球預選賽亞洲區資格賽中,中國女子橄欖球隊在決賽中以33∶0擊敗中國香港隊,拿到了東京奧運會門票。“過去幾個月,我們一直在積極備戰。”陸專說,“我們是奧運會新兵,多一年的磨合和準備還是好的。”
中國女子7人制橄欖球隊的姑娘們是幸運的,但并不是每一位運動員,都能體會到這樣的幸運。西班牙籃球明星保羅·加索爾在得知奧運會被推遲后說:“感謝國際奧委會作出如此艱難但極為必要的決定。……大家要團結起來,我們將會贏得金牌。”但每個西班牙球迷都知道,已經40歲的加索爾,目標就是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然后宣布退役,但現在,這位西班牙球星有可能會帶著遺憾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
奧運會推遲對于很多像加索爾一樣的運動員來說,可能等同于一個夢想的終結。沒有人能夠確定,一年之后自己的狀態還在巔峰,這期間自己不會遭遇傷病。也許,這推遲的一年,就意味著自己與奧運金牌、獎牌擦肩而過。
而對寄希望于在今年完成最后一搏的老將來說,更殘酷的事實恐怕是新人對自己的沖擊。對教練而言,沒有理由拒絕出色的運動員,良性競爭是所有教練員,特別是集體項目的教練,最希望看到的情景。但對進入“奧運倒計時”的老將來說,奧運夢想本應該可以實現,卻因為疫情而被最終斷送,這種傷痛很難愈合。
在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任期(2001年至2013年)內,“卓越、友誼、尊重”成為當代奧林匹克核心價值觀的最簡潔表述,這樣的核心價值觀貫穿整個奧林匹克的歷史:1936年柏林奧運會,男子跳遠比賽美國運動員歐文斯兩次試跳失敗,他的競爭對手德國運動員盧茨朗主動告訴他把毛巾放在最合適的起跳處可以避免犯規,最終歐文斯奪冠、盧茨朗獲得亞軍,而看臺上的觀眾用熱烈的掌聲向盧茨朗致敬;2000年悉尼奧運會,霍姆布斯灣奧運賽場改造過程中為了保護一種瀕臨滅絕的特殊青蛙,從而修改工程計劃,不惜額外支出數十萬澳元用于讓青蛙安家……
“我們現在強調奧運會和舉辦城市的相互成就,在舉辦城市辦好一屆奧運會的同時,奧運會還要造福這座城市,所以我們把奧運會稱為一座城市的特殊‘成人禮。”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裴東光說,“在疫情面前,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都是受害者,這屆奧運會將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怎樣的印記,非常值得我們期待。我希望這是一屆符合奧林匹克精神的盛會。”
2020年東京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推遲奧運會的舉行,一年之后在災難中重生的這一屆奧運會,需要給全人類帶來全新的“奧運認知”。
“我希望東京奧運會能讓大家對奧運金牌有一個新的認識,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抗疫成功后的第一屆奧運會,要展示出人類命運共同、人類公共衛生共同、人類體育共同。”鐘秉樞說,“對于中國體育界來說,東京奧運會可能是一個最好的時刻,我們要展現中國人的未來,體現我們已經走到世界舞臺中央的這種作用,讓‘金牌至上走向‘金牌之上。”
(摘自2020年3月31日《中國青年報》,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