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

2020年4月6日晚,一個“帶貨”直播間讓眾多網友陷入“瘋狂”,大聲喊著:“我為武漢胖三斤!”
不怪網友太激動,只因這個直播間的主播組合堪稱“王炸”——朱廣權+李佳琦。一個是央視“段子手”主播,一個是直播“帶貨一哥”,這樣一對看似毫無交集的“小朱配琦”組合湊到一起,迅速引發網友圍觀。其實,此次合作是為湖北地區做的公益直播。直播過程中,兩人妙語連珠,向網友們推薦了熱干面、洪湖蓮藕湯、玉露茶等十多種湖北美食。
這場讓人直呼“上頭”的直播,累計觀看次數1.22億,點贊數1.6億。直播間也不僅僅是“看著熱鬧”,數據顯示,當晚共售出66萬單湖北商品,成交總額4014萬元。
如此看來,一個“國家級帶貨新星”正冉冉升起……
直播首先是從李佳琦的直播間開始的。當晚李佳琦先上線介紹了一撥湖北美食:熱干面、米酒、蓮藕湯、綠豆糕……像往常一樣用夸張的語氣說著“OMG!買它買它買它”。
隨后,朱廣權忽然出現,李佳琦迅速正襟危坐起來……直播間的高潮這才剛剛開始。
一上來,朱廣權就帶著央視主播的腔調,來了一段震撼全場的“文藝帶貨rap”。“煙籠寒水月籠沙,不只東湖與櫻花,門前風景雨來佳,還有蓮藕魚糕玉露茶,鳳爪藕帶熱干面,米酒香菇小龍蝦,手種金蓮不自夸,趕緊下單買回家,買它買它就買它,熱干面和小龍蝦。”這段開場白里不僅用了《泊秦淮》里的詩句,還順便介紹了武漢的美景與美食,不得不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接著,活潑的朱廣權還模仿李佳琦的風格來了一段“rap”。“‘人間嗩吶一級準備!OMG!不是我一驚一乍,真的是又香又辣!好吃到‘死掉的熱干面不能作罷,舌頭都要被融化!趕緊攏一攏你蓬松的頭發,買它買它就買它!天哪!運氣好到爆炸!不光買到了,還有贈品禮包這么大!為了湖北,我也是拼了……”
在當晚幾小時的“帶貨生涯”中,朱廣權總是保持著“文化人”的底蘊,帶貨的同時也不忘文藝地包裝一下產品。賣藕的時候:“送對象禮物要送藕,藕代表專一,因為奇變偶不變……”賣熱干面的時候:“漫步東湖之畔,黃鶴樓上俯瞰,荊楚文化讓人贊嘆,但是不吃熱干面才是真的遺憾。”賣茶的時候:“茶——人在草木間。”
這一系列操作,讓網友對朱廣權又“刷新了認知”。以前只知道他會講段子,沒想到帶起貨來也是一把好手。“沒點文化我都不敢進直播間。”“李佳琦竟然遇到了對手!”當晚,朱廣權成功“反客為主”,讓直播帶貨一哥李佳琦完全插不上話,連李佳琦都不禁感嘆:感覺自己是來他直播間做客。
朱廣權也因此獲得“央視第一帶貨王”的新稱號,他的直播帶貨語錄更是在網絡瘋狂流傳,大家紛紛調侃他是“被央視耽誤的段子手”。
作為一個“不走尋常路”的段子手主播,朱廣權與播音主持的結緣,源自其高中時期的偶像。
1979年4月21日,朱廣權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8個月大時就會說些簡單的詞匯,1歲時就能背誦古詩;上學后,更是憑借優異的成績,成為老師和同學眼中當之無愧的學霸。
在松原市江北三中讀高中期間,朱廣權有了自己的偶像——當時央視《東方時空》主持人白巖松和《世界報道》主持人康輝。作為學校廣播站的一員,他每天一有空就苦練氣息,練習吐字,學習偶像的主持節奏,夢想有一天能和偶像一起主持節目。
兩位偶像都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朱廣權的高考志愿就鎖定了這所大學。第一年高考專業課不過關,盡管還有其他很好的大學可以選擇,但朱廣權決定復讀再考。
復讀的一年里,在學好文化課同時,他苦修專業課,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研究經典稿件,不斷地練習,和磁帶里面的標準播音進行對比,直到滿意為止。最終,朱廣權如愿以償考進了中國傳媒大學。
大學里的朱廣權憑借自己的扎實功底,迅速成為學校播音專業的名人。
每次成績考核,他都毫無懸念地占據第一名的位置。“有朱廣權在,大家都是來爭奪第二名的。”同學們無奈地感嘆。
2003年,朱廣權大學畢業進入央視工作。前三年里,他一直做的是播音員的工作,幾乎沒有上電視露臉的機會,只能默默在鏡頭背后努力。為確保工作不出現一絲紕漏,他每天都提早來到辦公室,準備材料,熟悉稿件。踏實嚴謹的工作態度得到領導認可,2006年朱廣權從幕后播音走向電視直播。
之后,這個“根正苗紅”的好少年播過《國際時訊》《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共同關注》等節目。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幾乎把央視各個類型的節目都主持了個遍。從幕后播音到臺前主持,再到新聞現場報道,這種全方位的歷練,讓朱廣權的專業技能得到飛速提升。
有人說是他運氣好,但康輝認為:“他(朱廣權)展示出的驚人的知識儲備讓人印象深刻,這為他贏得了更好的機會。”
隨著主持經驗的豐富,朱廣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充分發揮東北人的幽默特質,在嚴謹的基礎上將新聞稿進行再創作,盡量讓文字活潑生動,接地氣。初期,朱廣權還是很克制的,畢竟是嚴肅的央視、嚴肅的新聞節目。
直到2017年,朱廣權與李文靜搭檔主持《一年又一年》時,有網友在直播間里問:“你們電視臺放假嗎?”“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朱廣權段子手體質的回答,瞬間逗樂觀眾,視頻片段一改大家對央視嚴肅刻板的印象,被傳到網上后很快就火了,無數觀眾紛紛路轉粉:“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央視。”“喜歡這樣接地氣的央視。”
發現觀眾比較喜歡這種風格,央視領導鼓勵他繼續保持。得到肯定后,朱廣權開始放飛自我,在段子手的路上越走越遠,金句頻出,屢登熱搜。“新聞確實更嚴肅,但是你可以高,不能冷”,朱廣權用自己的風格,殺出了一條血路。
看似總以一副段子手形象示人,但了解朱廣權的人知道,這份“瀟灑自如”的氣質背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支撐。

如今,朱廣權已經在央視奮斗了十幾年,臺上他很愛講段子,臺下篆刻和解讀水滸是他的兩大愛好。他曾和央視其他主播搞了個“星藝雅集”公眾號,專為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項目創作音頻節目,朱廣權就在里面講水滸。這份工作正對他的胃口。朱廣權講起課來,才氣沖天。光“啥是楔子”就講了好幾分鐘,不僅引了金圣嘆的話,還舉了《紅樓夢》的例子,上下貫通,知古識今,名言金句信手拈來……這樣深厚的文化功底,恐怕在“段子手圈”也是數一數二的。
每次上節目之前,朱廣權總會一個人靜靜地打磨稿子,讀書寫字;微博上,除了那些喜聞樂見的段子,他也會分享很多讀書心得。他對古代文學、古典文化很感興趣,也喜歡讀李敖和金庸的作品。
“段子手”朱廣權獨樹一幟的風格,也曾經被人質疑和擔憂,而提及被網友封為“央視段子手”這件事,他微微一笑:“我們不認為那是段子,就是想讓我們的新聞有點溫度,而這樣的做法我們至少已堅持了6年。”他的修煉之路,從不比別人少一滴汗。
“幽默中不失分寸,創新中不離主流,修身時不忘擔當”,也許這才是對朱廣權最為恰當的評價。
(資料來源:“環球人物”微信公眾號、砍柴書院、騰訊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