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我在朋友家看了電影《墊底辣妹》——我只是陪客,主要觀眾是朋友正上高二的女兒小Q。
《墊底辣妹》里,每天只知道逛吃逛吃、買買買、穿穿穿的沙耶加,曾經是墊底生,但她一朝覺醒,日日發奮,用一年時間將“偏差值”提高了40分以上,考入慶應大學。其中一個情節是這樣的:沙耶加原來最喜歡和朋友們去吃飯、唱歌、過夜生活。在她開始發奮之后,因為盛情難卻,曾和朋友出去玩了一夜。散伙時,朋友們對她說:“我們以后不來找你了,因為我們不想打擾你學習。”
朋友和小Q都連連贊嘆:“沙耶加有一群多么好的朋友呀。”
我使命在身,立刻問小Q:“如果你是沙耶加,如果朋友不是主動說以后不約你玩了,還是經常叫你出去,你怎么辦?”小Q被問住了,直翻白眼。
我完全知道朋友為何讓我同看:小Q也有很親愛的閨密,每天姐妹一樣無話不說、無事不做。但上高中后,小Q像沙耶加一樣,原本朦朧的夢想漸漸成形,她也愿意為夢想每天不眠不休。可是,如果一定要在學習與朋友之間選擇時,該怎么辦呢?
朋友和小Q同時看向我。我說:“也許,你可以試著‘微笑說拒絕。”
我直起頸背,先露出甜美的笑容,再堅定地搖搖頭:“就是這個表情。你們還是朋友,還是互相喜歡,但是,安排好的事必須完成,不能浪費在玩樂的時間就是不能浪費。小Q,如果這一年,你能學會什么表情,我希望是‘微笑說拒絕。”
后來怎么樣呢?有小Q給我寫的微信留言為證:“快期終考試了,老師們讓我們自主復習。我正躊躇滿志打開書本,閨密們嘰嘰喳喳來找我了,‘來,我們組隊先玩一盤農藥吧。看她們那么雀躍,我能想象,如果我開口說‘不,失望會像蚊子一樣,在她們臉上叮下好多斑斑點點。
“要不然就答應了吧?大不了我回家熬夜。不行,我還有100天健身計劃呢,如果明天起不了床,就又荒廢了。
“到最后,我想起了阿姨您那句‘微笑說拒絕,深吸一口氣,像您一樣,挺直腰背,先露出真誠的笑容,再搖搖頭,‘不行,我今天有復習計劃。”
Bingo。金針度人,我自己35歲之后才學會的事,小Q能在16歲學會,真是大福音。
就這樣,朋友告訴我,小Q一次次拒絕了和閨密逛街、去網吧、去KTV,每次都是“微笑說拒絕”。而最讓她意外的是,閨密并沒有因此跟小Q生氣,相反,她們也點點頭,若有所悟地說:“是呀,時間寶貴。”這樣,小Q的學習效率越來越高了。
可是,很快,小Q又來問:“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微笑說拒絕嗎?”
她經常會遇到掃碼推廣。一般都是年輕女孩,帶著笑,在人們面前彎下腰,軟語說:“你好……”大部分人都只是搖頭,有人完全不回應,像沒聽見沒看見。有一次,小Q遠遠在地鐵車廂這一頭,看到一個女孩彎了好多次腰,卻沒有一個人掃:要在地鐵里逗留多久,才會積夠她想掃的碼?這奔波的一天,無數次的笑臉貼冷屁股,多么辛苦。她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抑或僅僅是工作?
總之,就在女孩從小Q身邊走過時,小Q喊住了她:“你的碼是做什么的?給我看看。”
聽完小Q的話,我沉吟很久。我讀過《推銷員之死》,也看過《當幸福來敲門》,對推銷員,總是抱有同情之心。故事也許是虛構,但虛構里可能有很多的真實。對他們,和小Q一樣,我愿意“微笑”,卻無法說“拒絕”。我對小Q說:“按你的心意來吧。”
每一個微笑都是真誠的,每一次拒絕都是有口難開,能夠“微笑說拒絕”而且能夠區分什么情況才拒絕,我想,就是長大。
(摘自“作家葉傾城”微信公眾號,豆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