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
在大自然中,鹿是一種美麗、輕盈、靈巧的動物。在漢字世界里,小鹿的優美自如也被充分展現出來。
這是古文字中的鹿,它是一個標準的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突出了鹿高大的犄角和輕盈的身姿,這和我們講過的“犬、豕、馬、象、虎”等都不一樣。《說文解字》中說:鹿,象頭角四足之形。仔細去看,“鹿”上面是鹿角和鹿頭,下面是四條長腿。到了楷書,“鹿”下面變成了一個“比”,失去了象形的意味。
繁體字中的“塵”是從鹿的。小篆中的“”上面是三頭小鹿,下面是一個土,《說文解字》中說:“,鹿行揚土也。”一群小鹿結伴而行、飛快奔跑,揚起滿天塵土。這個字很形象,但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太難寫了!因此,它被不斷簡化,先是三頭小鹿簡化為一頭,寫作“塵”,后來干脆把“鹿”換成“小”——小土為塵,也講得通。
鹿善于奔跑,和駿馬不相上下,在古代,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成語——“指鹿為馬”。秦二世昏庸無道,太監趙高權傾朝野,他擔心有大臣反對自己,便想了一個很有“創意”的辦法。有一天,趙高進獻給秦二世一頭鹿,秦二世很高興:“趙愛卿,你人真不錯,送給朕一頭鹿。”趙高卻說:“不對,這明明是一匹馬。”秦二世一聽:“怎么可能,朕能連鹿和馬都分不清嗎?”趙高一臉嚴肅:“這就是馬,不信您問大臣們去!”
大臣們并不傻,誰都知道這是一頭鹿,但有人支支吾吾,不敢言聲,有人干脆附和趙高:“這確實是馬啊!”只有個別大臣說了真話。趙高把說真話的大臣暗地懲處,自此以后,他也就真的一手遮天了。
古代還有一個和鹿有關的成語,叫“逐鹿中原”,指的是英雄豪杰爭奪天下。世界上有那么多好東西,爭奪天下為什么叫“逐鹿”呢?這也體現出“鹿”在古人心中的地位。鹿的皮毛十分美麗,在先秦,它是做客時常帶的禮物,結婚時男方給女方家里送禮,更少不了它。一方面,鹿皮色彩斑斕,很是漂亮;另一方面,“鹿”和 “祿”讀音相同,把鹿皮作為禮物,也有“送祿”的內涵。
正因如此,古人用象征福祿的“鹿”比喻國家政權。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爭奪天下,《史記》記載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誰抓住了這頭鹿,誰就是天下的主人。 (“章黃國學”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