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興蕓 ,張曉陽 ,常彥莉 ,祁國霞 ,虎 威 ,邊 蕊 ,邵旭平 *
(1.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農業綜合保障服務中心,甘肅蘭州730030;2.蘭州金橋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蘭州730050)
大果型中晚熟花皮西瓜品種是我國北方露地種植的主栽品種,主要有“西農 8 號”“金城 5 號”“金橋5 號”“綠寶1 號”等品種,這些品種普遍具有大果型、抗病、豐產等優點。隨著消費者對西瓜商品性和口感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種植者對西瓜更高貯運性的要求,蘭州金橋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確定了選育花皮、大紅瓤、大果型、優質、耐貯運、抗逆性強的西瓜育種目標。
母本“365-2”是以自有材料365 為基礎,經多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植株生長勢較強,性狀整齊一致,遺傳性狀穩定,易坐果,果實圓球形,果面綠色,果面上分布12~16 條深色條帶,果肉大紅色,肉質細脆,口感良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皮厚中等,耐裂性較強,適應性廣,單果質量7 kg 左右。
父本“103-6-1”是蘭州金橋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自有的穩定自交系,果實長橢圓形,花皮,皮較薄,果肉大紅色,肉質脆硬,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種子褐色,千粒重 28 g,單果質量 6~8 kg,豐產性好,適應性廣。
2012 年春季在蘭州金橋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金塔試驗地共配制組合210 個,同年冬季在海南樂東南繁鑒定基地進行組合篩選,初步篩選出了11個較優組合。2013 年春季在蘭州金橋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金塔試驗地經過進一步優選,組合“365-2”ד103-6-1”因表現最為突出且符合育種目標而中選: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肉質細脆,果肉大紅色,耐裂性較強,適應性廣,單果質量8 kg 左右。2013—2014 年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2015—2016 年進行了區域試驗,2017 年進行了生產示范,2018 年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 西瓜(2018)620135。2018—2020 年進行了各地引種大面積試驗示范,2020 年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變更登記,擴大了適宜種植區域。
2013 年冬季在海南樂東以及2014 年春季在蘭州皋蘭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小區面積30 m2,每小區定植30 株,株行距為0.5 m×2 m,3 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定植10 005 株/hm2,以“金橋 5 號”為對照。地膜覆蓋,3 蔓整枝,每株在主蔓的第二或第三雌花節位上留1 果,其他管理同常規栽培。試驗結果(見表1)表明:“金橋13 號”坐果率高,果實橢圓形,淺綠色果皮上覆有12~16 條有規則墨綠色中寬條帶,外形周正美觀,皮薄且耐裂性強,耐貯運,田間抗病性強,瓤色大紅,瓤質細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且中邊梯度小,商品性強,適應性廣,綜合性狀優于對照,符合育種目標。
“金橋13 號”2015—2016 年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見表2、表 3、表4),試驗點設在甘肅靖遠、甘肅寧縣、陜西定邊、內蒙古臨河,試驗設3 次重復,隨機排列,每小區定植20 株,株行距0.5 m×2 m。2015年4 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平均產量68 317.5 kg/hm2,比對照品種“金橋5 號”增產5.2%,平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邊部10.8%,中抗病毒病、炭疽病和枯萎病,居9 個參試品種第一名。2016 年4 個試驗點全部增產,平均產量71 385 kg/hm2,比對照品種“金橋5 號”增產6.2%,平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邊部11.1%,中抗病毒病、炭疽病和枯萎病,居11 個參試品種第一名。

表2 “金橋13 號”在區域試驗中的田間表現

表3 “金橋13 號”在區域試驗中的產量表現

表4 “金橋13 號”在區域試驗中的果實性狀表現

表5 “金橋13 號”在生產試驗中的主要表現
2017 年生產試驗安排在北方地區西瓜主產區的甘肅靖遠、甘肅寧縣、陜西定邊、內蒙古臨河、寧夏沙坡頭,對照品種為“金橋5 號”,小區面積100 m2,沒有設重復,按照當地栽培習慣管理。“金橋13 號”在5 個試驗點平均產量69 271.5 kg/hm2,較對照“金橋5 號”增產11.9%,達到顯著差異水平(見表5)。3.4 各地引種試驗示范情況
2018 年起,蘭州金橋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結合本公司其他西瓜品種的銷售在全國主要大型西瓜種植區進行引種試驗和生產示范,累計種植面積達1100hm2。主要引種示范地區有甘肅靖遠、甘肅寧縣、陜西定邊、內蒙古臨河、寧夏沙坡頭、新疆石河子、遼寧新民、安徽碭山。引種示范結果表明:“金橋13 號”植株生長勢較強,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坐果率高,商品性好,外觀靚麗,瓤色大紅,口感好,品質佳,抗病性強。容易栽培,種植經濟效益優于同類型其他品種,深受種植者和消費者的喜愛,推廣前景廣闊。
“金橋13 號”為中晚熟一代雜交西瓜品種。全生育期100 d,果實發育期32 d。植株長勢較強,主蔓長度2.6 m 左右,分枝能力較強,葉緣裂缺中等。主蔓5~7 節顯第一雌花,易坐果。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46。淺綠皮覆墨綠齒條帶,果面光滑,果皮厚度1.0 cm,堅韌耐運。瓤色大紅,瓤質細脆,口感純正。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邊部11.1%,中邊梯度小。平均單果質量7.8kg,折合產量69271.5kg/hm2。中抗病毒病、炭疽病和枯萎病。商品種子淺褐色著小麻點,大粒,千粒重101 g。
適宜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安徽省、遼寧省、陜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及同類生態區種植。
一是宜選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灌便利的沙壤土,秋季深翻,灌足冬水。前茬作物以小麥、胡麻、豆類為宜,該品種可適度連作。在結合秋深耕時要施足底肥,耙耱平整。冬春季適時鎮壓提墑、保墑。二是西北地區一般于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露地播種。三是保苗9 000~12 000 株/hm2為宜。四是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忌偏施氮肥。一般施腐熟好的優質土雜肥60 000~75 000 kg/hm2、磷酸二銨 600~750 kg/hm2、尿素150 kg/hm2。五是開花坐果前嚴格控制水肥,雙蔓或三蔓整枝,并及時去除多余枝蔓。選留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瓜坐齊后,加大水肥管理。六是坐果期遇連陰雨天時,應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七是病蟲害主要有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蚜蟲和地老虎等,要做到提早預防。首先采取種子消毒,做好苗前防御;其次要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適宜的農藥品種,并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