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昱瑾
(張掖市耕地質量建設管理站,甘肅張掖734000)
打造出綠色、環保、無污染的食用農產品是當前人們需要關注的重點。因此,采用全程控制的方法分析食用農產品在前期生產、加工所存在的問題,要求工作人員著手這些根本問題,做出必要的優化,有利于提高產品的質量,這對于食用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是有利的。
受環境、生態等方面情況的影響,可能會使食用農產品中有農藥、污染物等物質附著。這些污染物具有隱蔽性、嚴重性的特點,并且會加大食用農產品的不安全因素。若人體長期食用污染性農產品,可能會引發人體患慢性疾病。因此,要完善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環節,利用精準、完善的檢測方法分析食用農產品的質量情況,不僅有利于實踐安全評價標準細則,還能提高食用農產品的安全性,從而減少污染性物質對人體機能的損害。
農藥、污染物指標超標會增大食用農產品的安全隱患,包括果蔬類食品、肉制品、食用菌、水產品等。若此類食用農產品中含有有機磷復合型農藥,如甲拌磷、甲基對硫磷等農藥,不僅會污染土壤環境,還會污染食用農產品本身,進而危害人體、生物的健康(見表 1)[1]。
市場監管是當前市場運行需要注意的,具體反映在人力分配、財力支出以及物資分配不均勻,導致某些管理步驟不精準的情況,這無疑為不良商家制造了管理漏洞,導致部分不合規食用農產品流入市場。另外,由于監管項目過于龐大,且管理方法、管理技術不完善,可能會出現管理不切實的情況,例如“特供”情況,會導致部分商家鉆相關監管漏洞,可能導致部分食用農產品出現質量、安全、供應方面的問題。
設立完善的質量控制標準,結合當前的食用農產品標準進行完善,如GB18406-2001 項目標準進行完善配置,有利于全面提高食用農產品的核心質量。另外,工作人員需要明確監測要求,結合食用農產品生產、運行、銷售等環節進行優化,有利于減少農作物污染方面的影響。此外,提高農業、畜牧業的管理強度,同時分析實際生產中食用農產品生產技術、產地環境以及投入情況,為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穩定、安全的市場環境[2]。

表1 某地食用農產品污染情況統計
危害分析的臨界控制點(HACCP)主要是采用完善、可靠的方法分析食用農產品整套運作流程的質量控制情況,有利于避免食用農產品健康問題對人體的危害。由此,需強化核心控制指標的設計,在必要的監控軟件中分析生產、加工等環節過程所存在的問題,減少這些操作環節發生問題的概率。另外,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當地食用農產品監管規定,利用多元化的項目實踐技術,分析食用農產品中所含有的重金屬含量(鋅、鉛、汞)指標情況和有機物污染(氯、磷、硫)指標情況,減少土壤生態污染的發生概率。
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管控重點是做好產前、產中、產后三方面的控制,并借助相關控制規定,減少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對機體功能的影響。
3.3.1 產前控制 產前控制需要工作人員分析出食用農產品產銷地址和主要銷售群體,同時做好產地、生態環境的檢測工作,包括農業用水、種植土壤等方面。通過分析食用農產品種植地周圍的潛在污染源,利用相關控制規定和指標分析出前期種植過程中的生產和要求,有利于實踐“三廢”的價值。另外,需做好生活垃圾的排放工作,根據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作出對應的垃圾排放和農藥管控環節,有利于減少前期農藥、抗生素使用過量導致土壤污染問題,也能防治土壤重金屬超標的現象。此外,制定定期環境監控環節,優化產品的監控標準,減少不規范生產對產品優化的影響[3]。總之,完善前期凈化環節,同時精準環境的修復工作,有利于構建一個安全、可靠的生產環境,從而避免生產源頭污染。
3.3.2 產中控制 產中控制是為食用農產品創造一個穩態生長環境,全面提高農產品的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由此,工作人員需根據食用農產品的生產特點設計出必要的保障體系,改善生產、初加工、二次加工等步驟的不科學性,確保各項工藝環節始終趨于相關標準開展,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理念。另外,需融入綠色、環保的生產技術,以提高作物的多樣性和抗性為目的,科學的分配農藥、抗生素、化肥的使用量,使農作物滿足精準的控制要求。此外,工作人員需要強化蟲害管理和環境管理方式,提高檢疫工作強度,將所涉及的管理技術、管理要求和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記錄,并做好重點區域的管理和分析,避免生產出現管理、監控、實踐方面的問題。
3.3.3 產后控制 產后控制主要針對食用農產品的流向情況和銷售場地作出必要的管理,從而提高后期銷售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工作人員需完善食用農產品的農藥、獸藥、污染的管理體系,如要求工作人員建立檢測點,引導質檢員對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進行定點檢測,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分析食用農產品的污染物、農藥殘留物以及重金屬殘留物的含量,強化監控的精準度。二是需做好食用農產品半成品的檢測和管理工作,采用定點巡檢的方式進行綜合管控,如在精細化制度中分析作物的生產環境、施肥情況以及巡檢情況[4],有利于打造出一個無公害的、無污染的綠色產品的循環模式,能創造出“三品一標”的認證方法,這對于提高后期的管控效率是有利的。
綜上所述,工作人員需采用全程監督、全程控制的方法做好食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二次加工、監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避免食用農產品農藥過量、抗生素過量等問題,減少農作物質量不高而導致食用農產品安全隱患問題,從而為消費者提供穩定、安全的食用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