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愁難忘

2020-12-21 03:22:08朱文華
躬耕 2020年8期

朱文華

流淌童趣的河

這是一條極為普通的河流,在家鄉的地圖上看這條河,家鄉就像一片鮮嫩的樹葉,河就像葉子上的筋脈,鼓漲著,一條條匯聚起來,匯聚到葉把上,形成了家鄉的水系圖。河水急匆匆地,從崇山峻嶺里曲曲折折,跌跌宕宕蛇行而出,湍急或悠緩出懸崖峭壁的狂放、綠樹紅花的溫柔,與綿長的時空一起,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有序地流過春分、清明、芒種、冬至,養育著沿河的子孫,一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兒女依河而居,用自己的雙手種稻植桑,養兒育女,書寫著關于生生息息,發展變化的歌謠。

我家的村子,就在這條河的枝條上掛著,如同一個還沒有熟透的果實,又像長長河系上掛的一顆草籽。那時候,夏秋之間,河水總是暴漲,渾黃的河水排浪滔天,狂放不羈,漲水時河寬有一公里許。冬春之時,又清澈綿軟,銀子般流淌出滿河的碎響,河寬也就三二百米。河里魚、蝦、螃蟹、老鱉成群,鸛鳥、白鷺、大雁、鴛鴦成雙成對,于是,先輩們就養成了捕魚、捉蟹的習慣。那時過河靠的是野渡,一條小船把河東河西牽起,船老板是一個整天旱煙袋不離嘴的老頭,這老頭水性很好,一個猛子能從河這邊扎到河那邊,而且這船老板很兇,坐船時從不讓人們在船上晃動,如果有人晃動,他就用竹篙往頭上打,不管男女老少。

深受父輩們的熏陶,我很小就練出一手捉魚的本領。老灌河與我家的村子也就二里之遙,中間隔一小河。說是小河,也就四五十米寬的濕地,綿延10多公里,四季積水不斷,一年只能種一季水稻,水稻就長得肥實,長得可眼。小河里的魚蝦河蟹豐富。誰家小孩拉肚子了,即便拉得走不動路了,大人到小河里轉一會兒,幾只小鱉娃口袋里裝著,拿回去滾上湯,攪進面水,一碗清香的鱉湯面喝下,一天過后準好,比吃藥都靈,絕極。那時,家鄉渠網密布,滿眼的稻禾蓮池,田田的,汪綠汪綠,“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素有小江南之稱,所產“九月寒”大米明清時就是皇宮貢品。谷雨前后,正是魚繁仔的季節,大大小小的魚們溯流而上,找雜草河汊繁殖。這季節每到夜里,大人們就嘴里噙著用舊書本卷的紙煙,拿了魚叉,打著手電筒到河里扎魚,漆黑的河道有燈火明滅,很有些江天漁火的滋味。鯉魚、鲇魚、鯽魚,應有盡有,且不說收獲,累了一天的農民們的融融之樂就在這漁火鱗影中閃爍著,那種收獲之興奮就在這空靈的夜河上空雀躍,累就沒了,渾身也輕松了。那時我也就十來歲,放了暑假差不多天天在稻田里,捉魚撈蝦,往往吃不完,就洗凈了用鐵絲穿起長長一串,掛在蔭涼處風干,然后到了冬天,圍著火盆烤干魚,那味道雖有些腥臭,但很誘人。

在我們那里,先輩們早就有扎魚方的絕活。也許是十四五歲的時候,學會了扎魚方。過了中秋,河水開始回落,溯水而上的魚也開始洄游,正是扎魚方的季節。扎魚方要先砍來許多比大拇指粗的竹子,拿來幾根木棍,用草繩將竹子一根根編牢在木棍上,編成兩米多寬的排子。如果沒有竹子,就用洋槐樹條代替,在粗大的洋槐樹上砍下當年生長的枝條,刮去利刺,編成排子。做完這些就拿了镢頭鐵锨到老灌河,找一處有落差的地方,用石頭堆成兩條小石壩,倒八字形,兩端分別延伸到河的兩岸沒水的地方。倒八字口用石頭壘齊,兩邊壘起兩道牢固壩體,用镢頭清除中間沙石,拿來事先備好的兩根要比排子寬的粗長木杠,橫在上面。然后把排子放在木杠上,有20度夾角,排子齊根處放在兩條石壩口,上面再壓上石頭,半尺高,水從石頭上沖入排子,就形成了小碼頭。排子兩邊也壘上石頭,然后,靠著排子的一邊用石頭堆一長3米寬2米的石床,上面鋪上稻草席子,晚上就睡在上面,魚順流而下到排子上就跑不掉了。

那天夜里,吃過晚飯天已早早黑定,且下著蒙蒙小雨,我照舊拿來被褥和塑料單往河里走,到河里要經過一片亂葬墳,可那時,我獨自一人卻沒有絲毫的膽怯與害怕。順河風溜溜地刮著,我剛弄好躺下,就有魚在排子上蹦跳,就忙去抓。這天夜里收獲二百多斤,父親幫我拉街上賣了。對于家庭,這是我首次獲得成就感的滿足、快樂和自豪。

伏牛山石材質堅硬,紋理優美,圖案豐富多彩,形狀稀奇怪異。那時候,滿河大大小小的鵝卵石,被流水、時光、年輪、河風把玩得圓滑柔潤,記憶里,有些石頭如天上烏云翻滾,電閃雷鳴;有的如日出東方,紅霞萬里;有的如獅、如猴、如龍、如仙,觀賞石、圖案石、黃蠟石,多種多樣,應有盡有,可那時人們根本沒有賞石藏石的意識,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意識。

后來的一天,我回到家鄉的村子,站在老灌河邊,河邊建起了寬敞坦平的濱河大道,兩邊花草綠樹蔥郁,游人往來如織。河上建起七八座大橋,橫跨東西,夜間彩燈盈河,靚麗迷人。野渡早已退出歷史舞臺,那些圖案形狀各異的石頭也都沒了。滿河的鸛鳥、大雁、魚蝦有可能都回到扁鐘和漢畫里了。

時光如水漫過,水瘦了、枯了,可時光依然,在一代代老年人白白的發絲間悄悄滑過。

旋轉的水磨

在鍵盤上敲打,尋找“水磨”這個詞,好久不見出來,還以為這個詞居然也和我家門前的水磨一樣消失了,沒了。一直很久,終于敲打出來,可見這詞已經很陳舊,陳舊到排到與這組拼音相關的那么多詞的最后,陳舊到無人問津。

水磨就在離村子不遠的小河邊,村里人都管它叫磨房。記憶中老家的村子沒了,已經和那時的縣城連成一片。那時的村子就是村子,一大片老樹掩映的二三十戶人家,房屋一色的土墻茅頂,好的人家也就土墻瓦片。西臨一條不大的小河,河水總是一年四季緩慢又很安心地淌著。但也有某個汛季,天若不悅發怒,會有洪水狂放,灌滿小河,就會是黃黃的一片汪洋。你若滿懷情愫,遠遠審視小村,會發現,小村老樹蒼黑,如一片灰蒙蒙的煙霧繞著,深深淺淺,極有層次,雞犬之聲相聞,很有些黃賓虹、石濤的味道。其中有點特別和醒目的是村邊那座孤單單的房屋,和房屋里飄出“吱——呀,吱——呀”的勻稱之聲,這就是磨房。那年月,這聲音,這磨房,是村里人最愛去的地方,最愛聽的聲音

這組合,放在現在必然是旅游的好去處。

可是這一切都沒了,都沉淀在歲月的光影里了。

建造磨房時隱約記得,父親和三五個村里的掌事人嘴里噙著旱煙袋,吐著漫天的煙霧在河邊來來回回地走,把沙石和枯草踩得碎響,我就跟著父親屁顛屁顛的。那是一個冬天,天灰得很,好像要下雪。那時根本沒卷煙,他們在一起比抽煙不像現在,比誰抽的煙牌子硬,價錢高。而是比誰的煙桿長,誰的煙窩銅質好,煙嘴是玉的、是瑪瑙的還是石頭的。他們就這樣來來回回走了四五天,終于在那個地方站住了,就是后來建成磨房的那地方。這天夜里下了一場好大的雪,一尺多厚。天是灰的,地是白的,只有村莊在這灰白間點破,一團一團的黑色,讓畫面有了變化,有了層次,有了藝術,有了生命。就連年長的老人也說,這樣的雪好多年也不會見到一次。天剛亮,父親就和村里人一起,走成長長的隊伍,積雪在他們腳下,“吱——吱——”,很有音律感。那支隊伍后來分成了兩隊,一隊排成一條線,長長的,緊靠村子的南邊,他們是挖水渠的;一隊在靠河的崖邊,這隊人少,但都是青壯勞力和和精干能人。他們用镢頭、鐵锨、木杠、葛繩、竹筐,硬是把這里挖了個大坑,長、寬、深均三丈許,村里人叫它龍坑。然后又從河里運來卵石,把這龍坑四周用大小卵石精心砌成,中間還有一個臺階。在做這一切的時候,父輩們一臉的謙恭、真誠、快樂、希望。他們知道他們是在做一場關于他們生存、生計、生活的事情。他們要努力告別靠畜力磨面時代。與此同時,還請來了石匠和木匠。石匠是我遠房的外爺,一個多月吃住我家,精心打鑿出一盤石磨來。石磨直徑超過一米,厚過半尺,上、下兩扇對合。這是那個時代磨面粉的唯一工具,用牲畜做動力便是石磨,靠水做動力就是水磨,水磨在晉朝就有了,是文明的一大進步。還請了木匠做水車,全部用木板和木棱打制成一個大木輪,直徑兩米多,厚二尺多,中間用木板隔成許多方斗。木料一色的青岡木,堅硬、結實、耐漚。木輪圓心處牢牢橫一根粗而長的木軸,事實上這軸就是一棵樹身,直徑將近一尺,軸上牢牢固定一齒輪,同樣用青岡木打制,齒粗如同大人腿肚,木軸兩側牢牢固定在龍坑兩壁臺階上。磨盤高出地面二尺左右,中間同樣固定一軸,同樣是一直徑半尺多的木柱,垂直豎在龍坑里,下面同樣牢牢固定一齒輪,與橫軸上齒輪交錯。水渠入口是十米左右的木槽,與地面呈40度夾角,槽口對著木輪的方斗。這一切做成后,龍坑上面用直徑一二尺的樹身打成橫梁,上面鋪上木板,然后用土打墻,用木檁、木椽、竹子、葛藤、茅草蓋成房屋。水順槽而下,沖入木輪方斗,帶動木輪旋轉,木輪軸上的齒輪撥動磨盤軸上齒輪,磨盤就轉動了。這便是水磨,我記憶里,村子里的水磨,孤單單的,離村子有一里地。

在村子里,水磨算是比較忙碌的,上下二三十里,也就兩三個這樣的水磨,外村人也常來這里磨面,有時,磨房夜里也常常會 “吱——吱——”的響亮,那聲音雖然很單調,很機械,可它在鄉親們心里卻如天籟之音,那么優美,那么親切。就是這很單調、很機械的聲音,緊緊牽牢著農村人的心,從那個黑乎乎的茅屋里飄出來,穿過夜空,穿過黑暗的寧靜,還有農家熟睡人的夢,和著犬吠聲和河水的流響,飄向更遠更黑的夜的深沉。因為父母知道,鄉親們知道,只要這聲音常常響著,常常在村頭的大槐樹稍上飄著,就會有白面吃。

家里沒面了,母親就拿來幾個大木盆,把麥子倒進一個木盆里,再倒進去井水,一遍遍地攪動,然后用笊籬撈進另一個盆里,這樣幾遍之后,把淘凈的麥子倒在太陽下曬干,再由父親挑進磨房。磨面時父親負責往磨眼里倒麥子,母親往往是大忙人,既要不停清掃磨盤上的麥粒麥麩麥面,還要把磨下來的弄到籮里將面篩下來。那時農村人自己磨面都要磨90面,也就是100斤麥子要磨90斤面,面就粗糙,就有些黑,農村人叫這絡子面,是現在城里高檔餐桌上才有的。磨房里水沖輪子的嘩嘩聲,輪子旋轉時的隆隆聲和兩個齒輪撥動時的“吱吱”聲,還有磨面人的說笑聲,篩面聲,演奏出那年月動聽的鄉村交響曲,他們希望能天天聽到這聲音。

歲月如風般飄過,如水般流走,龍坑,水槽,齒輪,磨盤,茅草房,就這樣孤單單的在村子之外,很有程序地運轉著,陳述著老百姓創造的文明,書寫的文化,繪制的風景。有一天,鋼磨代替了它,更先進的粉碎工具代替了它,水磨就不再有了“吱——吱——”的響聲,磨房被時間,風和雨慢慢侵蝕、坍塌,木輪也漸漸腐朽、消失,唯有石磨不會腐朽,后來石磨到了農耕文化游樂園,成為孩子們歷史過往的化石。

如今,磨房的遺址豎起了一棟三十多層的商住樓,可很少有人居住,夜里,這棟樓能看到的就是高高的黑影和星星點點的不很明亮的燈光,似夢而又非夢。

老井長滿了苔蘚

似乎那個夏天的清晨于我依然很清新。

這是一個麥子將要成熟的夏天,麥穗是那種花青里面加了藤黃的顏色,很潤澤。我家門前是一大片麥田,有風輕輕吹過的時候,一大片黃亮亮的麥穗就像一塊無邊的黃綢緞,很勻稱地卷著浪涌,麥穗的清香沁潤在風中,鉆進鼻孔,鉆進肺里,味道爽極了。

就是這個夏天的清晨,天還亮得不是十分透明,“吃杯茶”就嘰嘰喳喳地叫得滿天炸響,叫得天空慢慢亮起來。這時侯,就聽到男人們挑著水桶去井里挑水。挑水的男人們總是大著嗓門說今年的麥子長得不錯,或者是罵著一些極為粗俗、卻又充滿著鄉下人喜歡的鄉野情調的粗話。他們去挑水必經我家門前,我家門前是一條通往河邊的路,路是青石鋪成的,也許是因為年久,石頭被磨得如時光一樣看起來很柔和,那口井就在我家與河邊的中間處。那時的水桶不像現在,大都用塑料做的,特別新買的桶,你若不用開水燙洗幾遍,然后用上幾天,桶里的塑料味兒就別想去凈。那時的水桶是木桶,而且大多是柏木板子用鋼圈箍成,然后用山上的土漆一遍一遍油漆,放在蔭涼處晾干,時時飄著柏木的芳香。這時候,我就坐在門前的一塊石頭上,看男人們來來往往挑水,扁擔在肩上,咯吱咯吱的,踩著節拍,顫顫悠悠,和著粗獷的嗓門兒,水在桶里,明凈透亮,一樣顫顫悠悠的,就有柏木的芳香來來回回飄過。這香味兒已經很久很久沒聞到了,這木桶也不見絲毫蹤影了。

其實,這樣的清晨,在我年少的時代,天天都這樣。

在當年,那口井就是我們村幾十戶人家的命脈。

究竟那井有多少年代,爺爺也不知道,他說他像我那么大年紀看到的就是那樣一口井。井是用大小卵石堆砌而成,沒有石灰,更沒有水泥,是干壘的,可壘得極為結實,極為工美。石頭上已長滿了黑斑青苔,老青老青的。石縫已被經年積灰彌合,瘋長著茂盛的雞尾草、地骨草、蒿草、爬墻草等等植物,青綠的苔斑藤蔓把井壁罩著,把年輪繞著,它們無不記錄著老井漫長流年歲月。

老井口徑差不多兩丈,井深不足十米,簸箕狀,水深兩米許,一年四季這樣,不會再深也不會再淺,永遠都是那樣一汪醇釅甘爽的井水,陽光下可見井底細沙凈白和石縫里滾出的股股泉窩。井口處有一大青石板蓬著,井水從石板下汩汩流出,就流出一條小溪來。這石板和石板周圍的石頭已經被時間、風、日月星辰還有人們的腳板打磨得光滑圓溜,明凈錚亮,閃著幽幽的藍光。夏天,井水甘甜涼冽,一股看不見摸不著的清涼在井口上面漫著,人走近水井一身的熱氣瞬間消失。干一晌活出一身汗,站在井口出水處,水井里漫出的涼爽頓時就把熱燥和勞頓飄走。洗一把臉,擦一把胳膊腿,然后掬一把甘甜井水喝下去,冒火的嗓子眼如一股甘霖潤滑而過,渾身清爽輕松,簡直是一種天堂般享受。到了冬天,不見井水,卻見一井白霧,帶著絲絲熱氣,或棉絮般在井口上翻卷著,蠕動著,或從石板下流出,儼然就那么流出一條曲曲彎彎的白霧來,像是一條自由飄搖的乳白錦絲,美極了。冬天的井水溫暖柔潤,婦女們就拿了衣服在這里洗,一點也不冷。

那些年,村里人都有做黃酒的習慣,每每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缸老黃酒。做酒的原料很簡單:水、當地產的做酒的大米、用小麥自制的曲。雖然簡單,可酒之香醇是別處不可及的。有好酒必有佳泉,上乘的井水釀造上乘的黃酒,老井也就聞名遐邇。于是,進入臘月,十里之外的鄉鄰也趕著牛車拉著大木桶到這里汲水,這時候,老井的上空便常常有喧鬧的熱流飄逸著……

那個夏天的清晨剛剛過去,也就是吃過早飯的時候,眼看著就要開鐮了,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婦就大包小包弄了臟衣服,在老井下面的小溪旁一字排開,她們要在開鐮前把臟衣服洗完。農村的女人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臺大戲,熱鬧而且充滿野性,言語之粗俗不亞于男人,她們罵男人腳臭、男人勁大、男人豬一般打呼嚕還有婆偏心、姑可惡等等,說過罵過之后便是一陣陣的狂笑,笑聲很清脆,也很有誘惑力,與陽光柔和著。這時候,若有男人和她們架上,就更為熱鬧,她們敢光天化日之下把一彪悍的男人活剝了,男人們也就懼她們三分。記憶里,老井的地方,就是全村故事集散的地方,是人氣兒最旺的地方。

可是老井后來被人們自己打的壓井代替了,被自來水代替了。然而,當人們喝著壓井水或者自來水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就想到老井里的水那樣甘甜,那樣純真而自然。可這時老井沒了,于是村里人時不時在一起議論起那口老井,議論井水甘甜和老井邊的村言俚語,打情罵俏,融融鄉情。盡管如此,老井依然被慢慢遺忘。被時間填埋,被高樓改寫。

牛背上的童年

說起放牛,似乎總帶點憂傷或者凄涼,好像破衣爛衫遮蔽著骨瘦如柴的小身體就是對放牛娃的描述。而我的牛背上的童年,卻充滿著溫馨和快樂,充滿著稻花的芬芳,玉米的醇香,水果的甘甜。

那時農村耕地不像現在機械化,而是完全靠牛,牛就成了農村人心中的寶貝。暑假正是農閑的時候,牛就不再喂養,而是放養,這樣牛不僅能吃到鮮嫩的青草,還能在田野里走動,就容易上膘。關鍵是在我們那個相對平坦且肥沃,滿眼莊禾的地方,放養又不能一個人趕一大群,那樣根本管不住,牛就會糟蹋莊稼,莊稼是農民的命根,所以放牛也就只能一人放一頭。

騎在牛背上,牛背就像一張寬大、溫暖的床,牛在田埂上不停地啃嚼著青草,四條粗壯的牛腿不停地向前移動,那些蠓蠅不停地在牛眼、耳朵上飛動、叮咬,牛頭也就時不時地擺動,那張床也就不停地搖擺著,晃動著,搖籃般。童年的快樂,童年的心情,還有童年的夢就這樣,在牛背上,在溫暖的床上秋千般蕩漾。在田野里,在濃綠的夏天氤氳的鄉間小道上,如一幅幅美妙的山水大寫意,就想到了李可染的《牧牛圖》。那些年,經常看的電影就是《地雷戰》《地道戰》《平原游擊隊》等,有時候,牛在野地里奔跑,就學著電影里八路軍騎馬的感覺,把牛鞭桿高高舉起,如高舉著戰刀,像一個小英雄,很滿足。

記得那時生產隊有十幾頭水牛,當然這些牛有公有母有老有少有壯有弱,我們都想放那些壯實的,它們奔跑起來更有力。于是,每天早上都比看誰起得早,早了就能掙到好牛。后來,那個叫蛋兒的心生一計,干脆吃過晚飯就和喂牛的趙老頭住在牛屋里,趙老頭是他三爺,蛋兒就天天能掙到好牛了。總是掙到好牛的蛋兒就讓大家嫉妒,也就沒少給他找些惡作劇。那是個剛下過雨的傍晚,夏天的雨往往雷鳴電閃,卻又來去匆匆,雨后的土地泥濕虛泛。這是一大片稻田,稻秧肥壯肥壯,汪綠的一片,蒸發出絲絲的甘醇,在葉片間無聲的游走、飄浮,爾后就鉆進人的鼻孔,滋潤到了肺里,那味道會讓人如飲酒般迷醉。稻田邊是一條小路,蛋兒的牛在我的牛前面正肯著草,我忽然就有了可惡的想法,這想法指揮著我用鞭桿戳了一下前面的牛屁股,牛猛地跳起然后快速奔跑,正在牛背上的蛋兒一點也沒有防備,被牛一下子甩到稻田里,頭實實地拱到了泥地上,弄了一臉泥漿。蛋兒小我兩天,也沒我個大,打不過我,只好憋得滿臉通紅走了。現在時時想來,兒時常常會做些不計后果、十分危險的事情,那次,如果蛋兒的頭正好撞在一個大石頭上會是怎樣?甩到一個深溝里會怎樣?弄壞了脖頸又會怎樣?想起這些總時時后怕。

現在來想,牛背上的童年,是對已去歲月的懷念,是對濃釅鄉情的眷戀,有時也是對不諳事理的省思。

這省思是滑稽的,也是懺悔的。比如,河對岸的西瓜沒少偷,而且總是下暴雨的時候,那雨往往是瓢潑般,看瓜的老頭就縮在瓜庵里,我們就趁暴雨匍匐著爬進瓜地,有時難免被蒺藜扎得鉆心般疼,每人一個胳膊夾一個西瓜游過河,鉆進河堤的涵洞里盡情享用戰利品。偷摘蘋果或者梨就要動番腦筋,因為果園下面很空曠,看果子的老頭就坐在果園中間的棚子里,果園四周一覽無余,就是一只貓進去也看得一清二楚。于是我們就弄來很大一簇樹枝,用手握著,枝葉遮擋著我們的身體,很慢很慢往果樹前爬去,慢到幾乎看不出移動,遠遠看去,像是那里長出一簇樹苗。只要上到樹上老頭就看不見了,你就可以盡情地吃飽,然后摘一些帶走。可后來老頭覺得怎么會一夜之間那地方長出那么多小樹苗呢?從此這雕蟲小技也就告破了。至于偷燒吃玉米和紅薯更是家常便飯。

而懺悔則是那次偷西瓜的事情。那是一個滿月的夜晚,天晴得除了月亮和星星什么也沒有。那時的伏天夜里,不像現在有空調、有電扇,鄉下的男人們都齊排排睡在打麥場上,享受夏日晚風的涼爽。我們這些孩子自然都擠在大人中間。半夜時,我們十四五個悄悄到保管屋拿了五六條裝麥子的大麻袋,走了六七里路,涉過那條河鬼鬼祟祟潛入瓜園里。盛夏的夜風很愜意,鼓耳的蛙聲在熱鬧的螢光里流瀉,滿河地漂流。夜里摘瓜自然看不清又不敢敲,只好瓜大就摘,一會兒幾麻袋西瓜背回河這邊,打開瓜四分之三都是生的,扔了河堤一大片,現在想來就是害人,實在罪過。

這自然是很多年前的往事,如今想起,就像夕陽里,牛漫不經心地啃著雜草,燃燒的晚霞還有蒼勁的山影寂靜地流淌在河面上。隨手撿起一塊石片或瓦片,用力打在水面上,漂漂浮浮,蕩起一串串的漣漪。先是一點點,然后就慢慢顫開去,一圈圈的將夕陽里的白云蒼狗旋轉著,夢幻著。

其實,這感覺更深的還是梅雨時節放牛的情景,總有一縷淡淡的凄涼與惆悵。

這樣的雨是擦黑時下的,抑或是半晌下的,一旦開始便綿延幾天或十幾天。這樣的天氣放牛就要戴雨帽,披蓑衣。雨帽是用竹篾編制,里面夾上幾層竹筍葉,直徑一米許,蓑衣是用龍須草編成。

雨不緊不慢地下著,沒有一絲的風,樹木,村莊,玉米林,稻田,遠遠近近的風景都靜止在雨幕里。雨幕蒼蒼茫茫,把我夾挾在蒙蒙田野,視線朦朧,遠方模模糊糊,只有牛和放牛的在慢慢移動。這樣的天牛就不能騎,遠遠看去,放牛的人就像一個個剛從地上長出來的大蘑菇。雨漸漸大的時候,雨點落在雨帽上,如同碎珠不停敲打,滴滴答答,和帽檐飛流的雨線連成一體,地上的積水也慢慢泛起光來,雨意彌漫,雨水的冰涼從腳趾慢慢向上滲透,讓你的身體慢慢顫抖起來,聽著雨打竹帽的聲音,看著蒼涼而且灰暗的雨幕和雨幕里慢慢移動的放牛人,胸口總會涌出一陣陣濕漉漉的傷感。這傷感是莫名的。

很久以后,我游走在繁雜城市寂靜巷道里的時候,才明白這叫鄉情,叫童趣,那么堅固地揉進我的生命與靈魂。于是后來,雨中我一個人打著傘行走在家鄉的小路上時,如麻的雨絲將傘輕輕飄搖,總有一些心事被喚醒,被擦亮,這感覺也許就叫鄉愁吧。

那雨帽蓑衣如果還在,應該是文物,是文化遺產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有专无码视频|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欧美区国产区|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久久精品91麻豆|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va在线|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99爱在线|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三区在线视频|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亚洲综合第一页|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h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裸网站| 性欧美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永久在线播放|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AV熟女乱|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毛片不卡|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亚洲天堂成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嫩草国产在线| 精品99在线观看|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亚洲婷婷六月|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