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鵬
市場方面,海通證券認為,本輪牛市沒走完,主要邏輯之一是漲幅還不大。臨近年底展望2021年時,許多投資者看到19年和今年市場已連續兩年大幅上漲,出現了一些恐高的情緒:歷史上市場從未出現過連續三年高收益,因此2021年在漲了兩年的基礎上再漲一年可能會比較難。這種擔心大可不必,歷史上牛市主要指數漲幅均在100%以上,截止12月4日,本輪牛市至今滬深300和上證綜指最大漲幅僅為73%和42%。以股票型基金總指數和混合型基金總指數刻畫,歷史三輪牛市兩者漲幅分別達494%和416%、103%和91%、209%和142%,而19年初至今漲幅僅為88%和78%,牛市還在半途。
另外一個邏輯是基本面回升中,情緒指標不高。除了擔憂連續兩年高漲幅的問題,部分投資者還擔憂,由于今年Q1基本面被疫情砸出“深坑”,低基數效應下明年全部A股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的高點將在21Q1,明年基本面將因此逐季度依次下滑,市場承壓。海通認為,對明年基本面拐點的判斷要剔除低基數的影響,即應當看全部A股歸母凈利潤累計的同比增速或者ROE(TTM)。他們預計A股凈利累計同比增速將持續回升至2021年3季度,ROE持續回升至2021年Q4,過去牛市的頂點均對應全部A股歸母凈利潤累計同比和ROE高點,因此本輪牛市還在路上。從情緒指標的角度看,假設牛市頂點市場情緒為100度,當前市場大概在60度,還有很大空間。
本期券商最新報告重點推薦個股一覽

行業配置上,本輪牛市是轉型升級牛,主線是科技+消費。他們認為,21年行業配置的第一梯隊是科技,受益于政策推動和產業鏈擴散,計算機、傳媒、新能源產業鏈等產業發展空間更大。明年行業配置的第二梯隊是內需。歷史上刺激政策推出后,高收入人群首先受益,待經濟基本面修復,糧油、食品、飲料等大眾消費增速接著崛起。
通富微電(002156)主要從事半導體封測業務,2016年通過并購AMD蘇州工廠和馬來檳城廠躋身全球前十大封測廠。公司近期的看點主要以下幾點:一是半導體封測產能緊張,公司有望受益于漲價潮;二是深度綁定AMD和聯發科,AMD高端產品即將量產,產能供不應求;三是主力工廠折舊激進,疊加財務費用降低,明年業績增長快。
大客戶明年還能增長
公司第一和第二大客戶分別為AMD和聯發科。AMD擁有先進架構和先進制程,2017年AMD推出ZEN新架構,由于新架構在計算性能和功耗方面均不輸英特爾,面世后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截止2020年上半年末,桌面CPU市占率從2017年四季度的12%提升至19.2%,移動CPU從7.2%提升至19.9%,服務器CPU從0.8%提升至5.8%。目前AMD主流產品在7nm,5nm新品即將投放,而英特爾的主流制程工藝仍然在10nm,制程優勢未來將進一步拉大其競爭優勢。
根據彭博的收入指引,2020年-2021年AMD的營收增速約為40%和25%,作為其核心封測廠,通富今年的收入大幅增長已成定局。對于明年的增速,公司曾調研中預計會有20%-30%的增長,也與AMD收入增速預期相匹配。
通富還是聯發科在國內最大的封測供應商,收入占比約為9%。自5G新周期啟動以來,聯發科率先發布了多款手機基帶芯片、5GSoC天璣系列芯片,先發優勢明顯,2020年9月營收創出單月歷史新高,前10個月營收累計同比增長26%。從市占率看,2020年上半年聯發科的手機芯片市占率達到26%,雖然小幅落后第一的高通(約29%),不過二季度單季出貨量已經超越高通,位居第一。
聯發科未來的增長令人期待:一方面公司與小米有深度合作關系,華為受到制裁后,小米成為國產手機市場最大的受益者;另一方面,海思在手機芯片中排名第三位,這部分替代需求也有部分會涌向聯發科,目前在中低端產品中,華為和榮耀已經有6類中低端機型搭載聯發科的天璣產品。未來隨著聯發科5G產品出貨量增長和國內5G手機市場滲透率提升,公司有望同步受益。
另外,隨著最近三年國內信創自主可控加速推進,國產CPU儼然成為公司第三個大客戶,包括龍芯、飛騰和海光等國內重要CPU廠都被公司收入囊中。今年國產CPU業務規模相比去年預計翻4-5倍,對應收入規模在8000萬到1億美金,明年預計還能再翻一番。
公司在機器設備方面采取較為激進的折舊方式,蘇州工廠和馬來檳城廠(兩大主力廠收入占比超5成)的機器設備折舊年限為2-5年,折舊成本占主營成本接近20%,而長電科技則是5-12年,華天科技是3-10年,兩者的折舊成本占比在15%左右,相比之下通富的折舊成本占比顯著高于另外兩家。由于兩大主力廠是2016年開始計提折舊,最晚將在今年年底全部計提完畢,折舊壓力釋放將有利于2021年盈利水平提升。預計2021年因折舊高峰度過將釋放約2億元的利潤增量。
另外,公司最近完成定增,其中約10.2億元的資金將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和此前擴產所借款項,預計可減少約5000萬元的財務費用,二者合計接近前三季度業績規模。16家券商預計公司明年的凈利潤平均規模在7億元附近,2022年將達到9億元。
受益5G產品對元器件需求增加、汽車電子需求旺盛及疫情后產業鏈補庫存的拉動,半導體產業鏈四季度以來高景氣度延續,臺積電、中芯國際以及聯電等晶圓代工廠產能全面飽和,下游封測環節也出現產銷兩旺情形。全球第一大封測廠日月光因產能飽和,產品率先提價5%-10%,作為封測龍頭主動調漲價格,結合行業產能供給情況,或將帶動封測環節漲價風潮。
從產能來看,公司前三季度產能提高明顯,經營數據頗為出色。實際上四季度的情況會更加飽滿一些,蘇州廠和馬來檳城廠產能利用率基本打滿,崇川廠和合肥廠產能利用率95%以上,南通廠目前約85%,這樣的產能利用率都是比較高的數值,已經有緊張的跡象,后續不排除有提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