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清
在《葛洲壩:超27%套利方案值博率較高(一)》中,筆者主要對葛洲壩的換股預案,套利收益的確定性因素等內容進行了簡單梳理,本文主要集中闡述本次套利方案可能面臨的風險。
1、時間成本。國企吸并方案的速度一般都很慢,在上述8個案例中,方案公布后復牌到最終停止上市,最長周期達到14個月,中國鋁業和濰柴動力的周期雖然比較短,但得益于股權分置改革,這一方案實際上論證了很久,到執行時速度便非常快。而且,實際上中鋁和濰柴在最終版的公告前都有一版未執行的方案,如果以那個時候計算時間,周期又會拉長(當然,如果以哪個時候介入的話,收益更加可觀,感覺此種國家推動的由上及下的改革,就是在給市場送錢)。在當前市場上,三傻、基建和低估周期品種逐步被從“好賽道”出來的資金青睞的時候,如果這個周期過長,可能你去謀求的這點確定性收益,還敵不過市場情緒帶來的其它股票價值回歸的收益。
2、發行價格過高。本次交易中,中國能源建設的發行價格為1.98元/股,對應2019年市盈率為11.63倍,處于可比公司估值區間內;對應中國能源建設2019年市凈率為1.08倍。雖然與公司給出的行業公司中位數和平均值均在合理范圍內,但是如果僅僅看與中國能建身份相符的中國建筑、中國鐵建等中字頭公司,其A股發行價格也是非常高的。
當然,或許從側面說明,當前中字頭的建筑類企業的估值真是極度的便宜。此外,1.08 倍的市凈率對應的是2019 年的估值,2020 年能建還在賺錢,則此時這個估值極有可能就是1倍凈資產,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為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畢竟銀行股權融資也有這么一道坎。這樣的發行價格,對比在H股和A股同時上市的中字頭企業,其A股相比H 股的溢價就太高了(剔除中鋁國際這個不夠格的標的)。而且對比葛洲壩列舉的8個H吸并A股的方案看,溢價率也是很高的,達到了212.4%。所以,市場認不認這個1.98 元的發行價格,上市首日會不會落得大跌收場,是有極高不確定性的。(見表四、五)
表四:中國能建2019年可比公司的市盈率、市凈率情況

表五:A、H兩地同時上市的建筑與工程行業可比公司A/H溢價率

3、中國能建剔除葛洲壩后的資產質量較差,過于依賴葛洲壩(這個說法不太成立)。
這個論點主要在雪球、股吧這樣的論壇有討論。事實上也是,葛洲壩是中國能建的搖錢樹。2017年以來,總資產、總負債、凈資產占中國能建的比例都在50%左右,營收占比稍低,在40%到45%之間。凈利潤貢獻高,且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比例在60%至68%之間。
不過,歸屬母公司權益和歸母凈利潤的貢獻卻沒有總資產、營收和凈利潤那么高,雖然也呈現上升態勢,但歸屬母公司權益區間占比在7.28% 到10.83%之間,歸母凈利在30%到37%之間。(見表六)
表六:中國能建各項財務數據葛洲壩占比情況概覽

葛洲壩雖然資產、負債并表占比高,但實際貢獻的利潤和凈資產較低,因為中國能建的對葛洲壩的實際控制權并不算高。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能建100%控股的葛洲壩集團有限公司控制的葛洲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為42.84%。
此外,也有投資者表示,能建手中所持有的大量火電工程資產跟葛洲壩的民爆/水務/高速/水泥資產沒法比。額……這個就太細化了,我覺得做工程的,收到錢就好。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葛洲壩貢獻金額,是通過《預案》披露的中國能建剔除前與剔除后數據反推而來,不是葛洲壩相關數據乘以42.84%。為什么要操作呢?因為,以葛洲壩歸母凈利為例,乘以42.84%的數字如前文所述分別為:
20.07億元、19.95億元、23.31億元和4.97億元。
但是,通過反推后的數據,和這個數字對不上,分別為:
15.71億元、16.97億元、19.26億元和2.85億元。
為什么會這樣呢?筆者暫時找不到原因,似乎簡單用中國能建持有的葛洲壩42.84%股權,乘以相對應的少數股東權益和歸母凈利潤,這個過程是不是少考慮了一些步驟?
再總結一句話:葛洲壩的“無風險”套利,是一個下有保底,向上又有較高想象空間的方案,也有一定風險,要不要重倉需要充分考慮風險收益比,但筆者認為值得一定倉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