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芳
【摘要】自閉癥核心障礙是一種社交障礙,自閉癥兒童由于受其廣泛性發展障礙影響,同時缺乏社交技能和動機,導致社交困難,這一群體有別于一般發育中的兒童和其他類別殘疾兒童。近十年,融合教育在我國義務教育體系中得到了逐步的推廣和落實,有效地促進了自閉癥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融合環境下,同伴介入干預對自閉癥兒童的社交反應、社交主動性和社交時間都有所增強。獨立使用或與其他干預方法結合使用,能有效地改善融合環境下自閉癥兒童的社交行為,促進訓練效果的穩定和應用情境的泛化。
【關鍵詞】自閉癥;同伴介入;社交技巧;課間時間
一、社交障礙是自閉癥譜系障礙的核心特征
社交損傷的影響將自閉癥兒童、典型兒童和其他殘疾兒童區分開來,并使他們面臨被排除在主流社交機會之外的風險。自我孤立的兒童采取回避社交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交流的頻率低于同齡兒童。在學校不與同齡人交流可能會給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帶來許多挑戰。社交目的往往通過點對點的交際互動來實現:需求和需求的表達、信息傳遞、社交親密、社交禮儀等。一個人沒有社交技能,那么他在社交過程中對自己的環境就會很難掌控。由于大多數的交往經驗發生在某個社交空間中,缺乏適當的社交行為可能會產生長期和深遠的影響。環境刺激存在強有力的影響,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塑造及控制個體的社交行為。
二、同伴介入的社交技能干預
同伴介入的干預策略是指普通兒童被教導技能,在社交環境中影響患有自閉癥的同齡伙伴,可改善自閉癥兒童的社交,提升自閉癥兒童主動參與到不同場合中的社交能力。目前,被廣泛運用于干預自閉癥兒童社交障礙的策略主要有關鍵性反應訓練、社交故事、自我管理、視頻榜樣示范、同伴介入等方法。同伴介入的干預方法,對提升自閉癥兒童的社交能力具有特殊的意義,能夠助力自閉癥兒童更好地適應融合環境,同時也有助于普通學校的兒童更好地理解和接納自閉癥兒童。
同伴介入的干預涉及到訓練同伴實施行為,以同伴模擬、發起或加強與自閉癥兒童的社交互動為干預要素。在這個干預策略下,成年人的參與通常是邊緣性的,通過同齡人而不是直接與自閉癥兒童互動。同伴介入不僅能對自閉癥兒童的社交行為產生良性的、可靠的變化,如果實施得當,能產生積極的附帶效應,技能長期維持,比成人介入干預具有更大的規模效應,在同齡人、環境和活動中更易泛化。美國自閉癥譜系障礙專業發展中心認為同伴介入是一種循證做法。
課間休息時間是兒童上學日中高度社交的一個階段,基本上是非結構化的部分,有多種機會學習和使用適當的社交溝通技能,從而成為實施同伴介入的主要背景。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課間休息干預的好處包括增加合作、溝通和游戲技能。在休息時間,利用兒童的興趣來增加社交互動,施加影響。自閉癥兒童更容易在課間的社交中與同伴日常交往、發起社交活動或參與同伴互動,明顯可以提升自閉癥兒童的社交參與度。
三、有關研究
以融合校園內自閉癥兒童與普通兒童為研究對象,下課時間為載體,探討自閉癥兒童在同伴介入干預中社交互動的成效。試驗主要研究并分析同伴介入對自閉癥兒童與普通幼兒社交互動的干預成效;對自閉癥兒童與普通兒童互動的泛化效果;采用訪談、間接觀察、直接觀察的方式,通過觀察者收集的數據,資源老師進行數據整理,在資料分析上,采用量化分析處理的方法對訪談資料進行觀察者一致性分析研究。在實施同伴介入之前,對實施介入策略的普通兒童安排社交技能課,將幾種基于證據的社交技能教學方法, 如,直接指導、主動發起、激勵、同伴調解、強化和象征性物質獎勵等,直接納入課間休息環境中,并對社交干預程序進行指導。試驗階段,每個參與者的課間休息時間被選擇為觀察期。參與這項研究的學校管理人員、普教教師、家長、自閉癥資源老師幫助數據收集。通過設置社交任務和關鍵性反應策略,目標兒童參與者作為發起人或回應其同齡人的交流行為均將被記錄。通過試驗設計,評估、對比參與者在同伴介入后社會行為發生的變化。結果顯示,自閉癥兒童參與者和他們的同齡人的社會溝通行為顯著增加,并可將社交技能泛化到非干預的課余時間。家長、普通學校教師、資源老師的評測均達到良好社會效度。
四、局限性
目前試驗只有少數參與者,限制了將研究結果推廣到更多自閉癥兒童群體的能力,缺少更多的、穩定的試驗數據。另一個限制是,在有限的干預階段,泛化探究的數量很少,且缺乏不干預探究,原始干預數據量不夠。此外,數據的變異性是研究的第三個限制,單一試驗數據只反映了適當參與社交交流的一個方面,未來的研究可能包括其他社交參與指標,如,接近同齡人、活動和偏好的可變性、參與者的主動發起活動等行為。
五、對未來研究的影響
在課間休息環境中使用同伴介入的干預措施,需要進一步研究,以開發一種針對課間時間的社交和其他相似社交環境中的有效、可行的同伴干預技術。同伴介入的基礎是引導和積極加強適當的社交技能。成人與兒童的互動通常容易導致對兒童過度教導,譴責兒童的不適當行為。而同齡人會有更多的相似性,同齡人之間的直接指導、發起話題和活動、激勵,同齡調解、強化和象征性物質獎勵等,更容易發生效應,這增加了自閉癥兒童和同齡人在課間休息時相互交流的頻率。未來的研究,可進行干預成分分析,或會發現干預的成分比重和不同效果,有助于發展和精簡今后同伴介入課間休息時間的干預措施。
課間休息時間,學生有相對的自由度和更多社交互動機會,同伴介入干預措施至關重要。早期干預中,同齡人的環境可改善社交行為,影響自閉癥兒童的生活軌跡,從自我孤立變為主動參與社交、發展友誼。未來,這一領域可進行更多的研究,包括縱向和群體設計研究,將實現一種可在學校環境中應用的實際干預技術。
參考文獻:
[1]農志學,胡曉毅.運用同伴介入法提升學齡孤獨癥兒童社交能力的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2017(2).
[2]Phillip S. Strain, Samuel L. Odom.Peer .Social initiation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for social skills development of exceptional children [J]. Exceptional children,1986(3).
[3]Brandon McFadden,Debra Kamps,Linda Heitzman-Powell.Soci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of peer-mediated recess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J].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4(12).
[4]Mark Kretzmann,Wendy Shih,Connie Kasari.Improving Peer Eng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on the School Playgroun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ehavior Therapy, 2015(1).
[5]Jo-Anne Prendeville,Patricia Prelock,Gregory Unwin.Peer Play Interventions To Support the Social Competence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Semin Speech Lang,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