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仇先
摘 要:通過營林措施依靠樹木自身距離、特點可以有效地起到森林防火作用。本文分析了營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性,并闡述了從科學合理的造林、重視幼苗撫育管理、做好營林種植設計等這四個方面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以期促進林業工作者對營業防火措施的認識并廣泛應用。
關鍵詞:營林措施;森林防火;森林資源
引言:森林資源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保護環境都具有重要作用,森林火災對林業的發展造成重大損失,預防和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一直是林業人員的重點關注問題,營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是被普遍使用的高效的防火措施,有利于緩解森林火災造成的資源損失。因此,通過營林措施來防火成為了林業發展的關鍵。
一、營林措施在森林防火中的重要性
(一)優化林業經營效益
營林措施不僅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發揮顯著作用,還起到完善升級林業建設,以擴大林業經營經濟效益的目的。為此在應用營林措施時應考慮到種植樹木的經濟效益,工作人員可以在選擇森林防火工作合適的樹木時兼顧對經濟樹木的種植,挑選被種植的經濟樹木時,以分析市場需求、科學合理的控制樹木種植量為基礎,以滿足市場對樹木資源的需求,減輕樹木供應不足的問題,營林措施有利于在森林防火的基礎上提高林業的經營效益。
(二)降低森林火災損失
營林措施是一種通過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資源規模,以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和利用樹木種類特性起到森林防火作用的防火措施,在營林種植時專業人員會根據當地地勢地形、氣候溫度、降水量及土壤進行針對性的分析,選擇合適生長的樹木種類以及種植規模,有利于擴大森林規模、豐富發展森林資源種類,科學的提升植樹種植的數量以及質量,在發生森林火災時對火勢充分控制,減少森林資源的損失,另外還可以保證森林火災發生后的樹木供應量不斷,對林業經濟發展起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減少森林安全隱患
森林中的樹木極大部分都是易燃樹木,如果發生森林火災并沒有有效的采取預防措施,森林火災將會以極快的速度向周圍放射性的擴大燃燒,救火工作難以起到有效地控制,而營林措施的科學理論依據就是通過種植不易燃的樹木對森林火災起到控制隔離的作用,可以通過降低樹木的可燃性以減緩火勢的傳播速度。林業工作者通過對種植樹木的選擇制定了科學合理的防火種植密度,從根本上減少了火災發生的機率,對森林火災的安全隱患問題起到有效地控制。應用營林措施有利于提高森林樹木自身的防火性,減少了安全隱患,最終達到保障森林資源的作用。
二、森林防火工作中營林措施的應用
(一)科學合理的造林
不同地區的林業工作者應對當地的森林火災發生原因進行分析,針對發生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在實施營林措施時也應該對種植樹木種類選擇進行科學分析,我國樹木種類繁多,不同樹木特性在防火工作中發揮的效果不盡相同,林業工作者應盡量選擇防火效果高并適合當地種植環境的樹木進行種植,擴大空地、荒地、草坡等樹木較少或沒有樹木的地區的不易燃樹木種植量,在空間分布上合理杜絕火災的發生,增強森林的自我防護功能[1]。在種植樹木后還應注重設立防火隔離帶,營林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森林防火作用,但不能完全降低森林火災火樹蔓延的危險,為避免意外發生,林業工作者應在森林中設立防火隔離帶對一些易燃樹木進行保護,減少森林資源的破壞。例如,《甘肅省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中規定:“保護優先,科學經營。把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作為改革的基本點和落腳點,實行最嚴格的國有林場林地和林木資源管理制度,確保國有森林資源不破壞、國有資產不流失,堅守生態紅線。堅持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方針,以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優化森林資源結構為目標,全面提升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水平。”
(二)重視幼苗撫育管理
營林措施應重視選擇樹木幼苗工作,幼苗的存活量直接影響到營林措施最后的實施成果,幼苗的撫育工作貫穿營林措施實施的始終,是其重要的工作組成部分。樹木幼苗在種植之前需要對土壤進行整理去除枯葉、腐木等易燃物品減小幼苗的生長安全環境問題,在樹木幼苗種植后,林業工作者不可放松對樹木幼苗的管理,應制定幼苗撫育的制度,定期檢查樹木幼苗的生長環境,減少火災發生的因素,定期對樹木幼苗的健康情況進行管理,對樹木病害、蟲害進行重點關注,保障樹木幼苗的健康成長。在樹木幼苗生長一定時間段后,林業人員應對其進行修剪,保證樹木幼苗枝條之間不互相傾軋,維護樹木幼苗生長所需光照不被阻擋,面對樹木幼苗生長過程中死亡或畸形的情況,這種樹木不具備市場經濟價值,還會喪失水分極其易燃是造成森林火災的因素之一,林業工作者應及時伐木除去有問題的樹木加強管理[2]。
(三)做好營林種植設計
開展營林措施首先要做好森林防火預期估計和營林種植設計工作,在樹木種植之前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與規劃,結合當地的具體氣候、土壤、降水量、地形地勢等外部因素進行分析,因地制宜細致分析計算出森林內可能和極易發生火災的區域,對這些危險地區進行重點保護,要將大面積防護林合理安排到整體的造林營林規劃中,在實際操作時對營林工作中出現的技術性不足和工作漏洞進行記錄并分析改進,林業工作者加強對營林工作的重視,提高營林工作建設的水平,是一項可以可持續發展惠及后代的偉大森林防護工程。從林業發展的經濟效益方面,樹木種植設計應考慮合理分配防護林與經濟樹木的種植比重,在取得防火效果的同時還可以強化營林建設的質量和經濟收益,這對開展營林措施十分重要[3]。在營林設計時應注意很多因素,例如設計合理的防火通道、確定樹木幼苗種植的長度和寬度、設計火災阻隔區域樹木覆蓋面積以及樹木種植前排查并處理容易誘發火災的物質,加強對營林種植后產生的枯葉、枯枝、雜草等易燃物的清理,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誘因,對森林火災的發生做好充分預防工作。
(四)增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
我國擁有充分的森林資源,林業發展良好帶來不小的社會經濟收益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味地使用木材減少森林資源的儲備量,長期以往會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和保護森林資源意識逐漸增強,對林業的發展與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防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只是其中工作內容之一,另外林業的發展應遵循保護環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林業工作者更應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根據當地政策合理生產發展、使用森林資源。例如,甘肅省防火部門專門建立通信宣傳平臺,在重要時段、節日通過電視公益廣告、群發短信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宣傳,有力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火意識。各地聯合駐地武警、學校、醫院等單位在“森林防火宣傳月、宣傳周”集中開展大型專題宣傳活動,使全民防火意識和法制觀念有了新的提高。社會其它人員加強森林資源防火保護意識,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林業工作人員在森林資源保護方面,應在森林防火、發展經濟等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造林的基礎,在森林火災的預防時應廣泛、普遍的使用營林措施,做到林業發展邊使用邊造林,維持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綜上所述,營林措施可以增加林業樹木種植量,豐富我國森林資源,減少森林火災造成的森林資源損失,是一種綠色可持續的傳統高效防火手段,營林措施的普遍應用,對我國森林防火工作起到顯著作用,林業工作人員應加強營林措施的應用管理,積極完善和發展營林措施使其促進林業更好的適應市場與政策。
參考文獻:
[1]陳忠等.試分析營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J].農村科學實驗,2019(08):86-87.
[2]陳剛.營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探討[J].花卉,2018(18):283.
[3]秦春雷.簡述營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主要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7(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