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露 王卉
摘 要:近年來,以航空運輸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在中國各地蓬勃興起,各地政府紛紛將建設臨空經濟區作為探索區域發展新模式的重要突破口。海南,一座以建成自由貿易港為目標的省份,自然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借著這股東風大力發展航空物流。
關鍵詞:航空物流;臨空經濟
一、發展背景
1、自由貿易港建設為海南航空業發展帶來契機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向全世界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實施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海南需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構筑全方位立體化開放通道:推動海口、三亞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擴大包括第五航權在內的航權安排,提高機場航班保障能力,吸引相關國家和地區航空企業開辟經停海南的航線;鼓勵中外航空企業新開或加密海南直達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國際航線;支持海南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打造聯通國際國內的全球性商貿物流節點,促進港口、機場、鐵路車站、物流園區等物流信息互通;加強冷鏈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打造出島快速冷鏈通道,提供高質量的冷鏈快遞物流服務;在交通運輸領域完善快件處理設施和綠色通道,提高國際快遞處理能力,服務帶動跨境電商等相關產業集聚。
“十三五”期間,海南航空企業積極踐行“一帶一路”發展政策,不斷開辟直航國際航線。自2016年起,已累計開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航線約100條,為中國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提供更多商業合作的可能。近兩年來,海南搶抓發展機遇,謀定后動、蹄疾步穩,立足貿易自由和投資自由,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積極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全省上下形成拼搏實干良好氛圍。
2、臨空經濟區發展為海南航空物流帶來動力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人擇選乘坐飛機出行。航空運輸需求加大,并將在長時間內保持增長的趨勢。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的逐漸富裕對我國民用航空領域的升級提出了強烈要求,并為臨空經濟引入了發展契機。臨空經濟區作為一個將機場及機場周圍的信息、技術、人力、資源集為一體的區域,不僅帶動了整個區域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還向外輻射擴散,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新機場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機場通過聚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優勢資源,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強大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成為了21 世紀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按照新形勢新背景下黨的 “十九大”的總體部署,建設臨空經濟區是海南的一個重大戰略機遇,也是全面貫徹“一帶一路”政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契機。臨空經濟區不僅能帶動客貨運輸業、民航綜合服務業,還能帶動所有航空配套服務業、物流配送、商業貿易、高新技術產業等的發展,具有強大的經濟拉動作業,能助推航空物流業走上規模化發展。
二、海南航空物流發展現狀
1、機場數量增長,貨運數量上升
2015年以來,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自由貿易去(港)建設的逐步深入,海南地區經濟得到大幅度發展,民航機場數量逐步增加,各地政府紛紛謀求建設第二,甚至第三機場。海南目前已形成以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為帶動,瓊海博鰲國際機場為補充的立體發展格局。目前,海口美蘭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坐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其他幾個區域型民用機場正在規劃建設中。
隨著機場數量的不斷增加,航空貨運數量也在不斷上升,市場規模和產業規模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2015年-2019年,海南航空貨物吞吐量由8.62億噸公里上升至15.69億噸公里,年均增長16.1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2、航空運輸服務結構升級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航空出行從“奢侈品”越來越走向“大眾化”。與此同時,電商、快遞、現代物流迅猛增長,航空貨運需求市場基礎日益擴大。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帶來的市場變化,對航空出行便捷性、安全性、舒適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對航空運輸服務產品創新和結構優化也提出了新要求。
3、航空業地位提高
民航局出臺《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對航空物流業所有相關方提出要求,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地推動航空貨運的發展,為航空物流行業整體保持穩步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機場分布在各節點之間發揮不同效能,形成機場群,與城市群聯動發展,相互作用,是城市群開展對外聯系與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地位凸顯。
鑒于海南地區機場不受地理位置影響、可有效克服內陸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短板的獨特優勢,航空物流業將會迎來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以及依托自身行業能力“走出去”的重大機遇。抓住機遇,對外開放,塑造獨特競爭優勢,正在成為新時期海南航空物流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海南航空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綜合能力弱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要求不僅僅滿足于“有沒有”,更多的開始關注“好不好”這個問題。對于航空物流來說,“好”字體現在質量與效率,這就需要基礎設施設備的支持。而我國大部分航運依靠客機腹艙載貨來完成,這對冷凍產品、醫藥物資、鮮活貨物等來說運速有待提高。除此之外全職貨運機的數量也較少,這就導致了運力略顯不足。
除了貨機數量有待增加外,貨運樞紐網絡建也設有待加強:像空中的航線數量、地面上的跑道數量、容量,貨站數量、面積,以及特種庫的數量,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貨運專業設備,還要形成以航空樞紐為核心的多式聯運體系,才能有助于陸、海、空運輸網絡的協同及交通運輸效率的提升。
2、經營模式落后,信息共享度低
在整個航空物流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的服務未能無縫銜接、信息系統又互不相通,沒有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造成信息分散,導致各個企業之間的溝通效率低下,信息查詢難、貨物追溯慢。貨物發生物流變化時,物流信息沒有及時更新,導致不能實時跟蹤貨物的物流狀況,不能實現信息共享,以至于貨主在查詢貨物時信息無法追溯或信息不完整。物流在流動,信息流卻停滯,這不僅對企業本身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影響,還大大降低了貨主的滿意度。
3、市場競爭激烈,管理模式混亂
近年來,我國航空物流市場正在逐漸開放,許多國際航空物流企業進入我國物流市場,加劇了市場競爭。不僅如此,周邊地區機場也在虎視眈眈,爭奪市場與航空資源。據運輸專業資料顯示,周邊機場每年搶占我國航空運輸市場的份額為總份額的2/3。從地理區位上來講,海南地區機場由于貨源數量較少,航線比例少,相對與內地的周邊機場缺乏競爭力。再加上成本上的限制,也缺乏與公路運輸或鐵路運輸等運輸方式相抗衡的能力,導致市場競爭力較差。此外,航空物流過程繁雜混亂,各個物流環節之間容易形成獨立現象,并且沒有發展成一體化的服務形式,以至于整個航空物流服務沒有體現出高效的服務體驗。
4、政策普及度不高,專業人士匱乏
海南臨空經濟剛剛起步,政府還缺乏對航空物流業的重視和投入,缺乏政策上的引導和支持。雖說政府對航空業投入的資金比例再不斷加大,但它還沒有走向成熟,在專業人才方面等還很匱乏,不能滿足海南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雖然人們對物流這個專業的偏見有所改善了,國家也開始大力培養物流專業人才,但是各高校物流課程大多數只是一般的物流教育,未能做到與航空領域的結合。另外,近幾年航空物流業發展迅速,導致高校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業務產生較大的差距,阻礙著航空物流的持續進步。
五、臨空經濟區背景下海南航空物流發展對策
1、完善基礎設施設備
航空物流發展自然離不開大量先進的技術和設施設備的支持;需要吸收與借鑒其他機場的優秀經驗,并結合自身的現狀制定出適合于自己的服務制度;引入大量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各類自動化設備,加強航空貨物操作區、鮮活冷鏈倉儲等航空物流設施建設,建設一體化貨物處理中心、完善機場貨站功能,它們將節省大部分人力資源,提高航空物流運作效率和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加大全職貨運機的數量,加強運力;建立以機場為核心的鐵路、公路多式聯運運輸體系,實現多式聯運的“一站式”服務支持,加快物流園區與機場之間的干線交通的建設,構建通往機場的交通路線,改善交通路況,引進高鐵、地鐵等軌道交通直連機場,實現高速公路、高鐵和貨運航線的三網融合。
2、建設信息共享平臺
目前物流運輸信息網絡相對發達,信息化程度高,而航空貨運的信息化程度還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移動終端的追蹤服務還不夠及時、全面和快捷,應該在信息網絡方面加快建設步伐,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就需要加快航空貨運信息系統向全物流信息系統轉化,打造一個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信息平臺——通過各方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貨物“門到門”全流程監控,將單個的企業,逐步連成一個整體的供應鏈,解決航空物流供應鏈上各個企業信息互聯互通問題,提升我國航空物流業整體運營效率,推動航空貨運的智能化和專業化發展,實現航空貨運物流企業的科技運作能力,保障航空物流持續健康發展。
3、制定統一管理模式
由于周邊的和國外的航空企業的加入,海南航空企業需要制定一個統一的管理模式。通過整合組織、加強各客運部門之間的協作,有利于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體驗,實現物流服務高效性、便捷性的目的,從而建立完善的便捷的供應鏈系統。
4、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撐。各國對航空物流市場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因此培養和引進優秀的航空物流專業人才,是航空物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首先要加大宣傳國家政策在航空物流方面上的力度。通過高校教師和企業的分工合作:高校教師傳授理論知識,企業幫助學生實際操練。不僅能加深航空物流知識的印象,還能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其次要將政策落實下去。只有實施優惠的人才政策、建立完善的航空物流專業教育體系,人才供給才會得以保障。
然后通過專業證書的認證,提高航空物流專業學生的素質,以保證他們能夠跟上航空物流的發展。而對于在職員工來說,為他們提供專門的職工培訓,并且讓他們去其他的航空企業學習與交流。
總結
“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時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海南航空物流企業把握建設自由貿易港與臨空經濟區這兩個機遇,一一突破困難,為“高質量”發展的航空物流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余浩宇. 南昌臨空經濟區航空物流產業集群發展對策研究[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20(7):40-42.
[2]關威. 大興國際機場航空物流發展方向與思路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2020(7):25-26.
[3]張慧文. 西安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7):148-149.
[4]杜樞. 海口機場貨物運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2016(10):59-61.
[5]姚瑾如. 海南省航空物流綠色發展策略研究[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7(8):34.
作者簡介:
趙雨露(2000-)漢族,湖北武漢人,本科。
二作:王卉(1980-),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
基金項目:2019年度海口經濟學院校級重點科研課題“臨空經濟區視角下海南航空物流發展路徑研究”(HJKY(ZD)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