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洋
摘 要:隨著共享經濟時代的來臨,依賴網絡平臺的新型用工模式產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滴滴司機。這種新型用工模式為許多人創造了就業崗位,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相較于以往的出租車司機,滴滴司機的勞動權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維權也較為困難。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滴滴司機與滴滴平臺之間的勞動關系,目前網絡用工平臺通過不與網約工簽訂勞動合同的形式來降低用工成本。如何改善網約車司機的困難處境以及如何保護網約車司機的勞動權益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網約車司機;勞動權益保障;勞動關系
2019年3月1日,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 ,報告表明,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7.6億人,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約7500萬人,同比增長7.1%。由此可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共享經濟的大潮,預計2020年網約工人數將逾1億,成為勞動者中一支不容小覷的生力軍。一方面,網約工的出現,開辟了靈活就業的新局面,合理利用了市場閑置勞動力。另一方面,與網約工相關的法律盲點也漸漸暴露出來。本文將重點探討滴滴司機的權益保障,并分別向立法部門、用工平臺、社會組織、司機個人提出相關建議,集中全社會力量共同來保護滴滴司機的勞動權益,同時也為其他新型用工模式提供一個示范。
一.國家立法部門應該完善相關勞動法律法規
國家立法部門要完善相關勞動法律法規,明確滴滴司機與滴滴平臺之間的用工關系,以防用工平臺鉆法律的空子,變相侵害滴滴司機的勞動權益。同時明確用工關系也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法律依據,有利于涉及滴滴司機相關的案件的解決。通過查詢全國各地關于滴滴司機與平臺之間勞動爭議案件以及滴滴司機與乘客之間的交通事故案件,我們發現各地的判決結果是不同的,這是因為每個法院對滴滴司機與平臺之間的用工關系認識不同,而法律又沒有明確的規定,這也容易導致滴滴司機的相關權益得不到保護。
二.滴滴平臺應該擔負起保障司機勞動權益的責任
首先滴滴平臺作為用工單位應該與滴滴司機簽訂勞動合同,這是用工單位的責任,不能變相的損害滴滴司機的勞動權益。運用哲學上的一句話: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滴滴平臺只有很好的保障了滴滴司機的勞動權益,那么才會吸納更多的人來加入滴滴司機這個行列。如果平臺不能很好的保障滴滴司機的勞動權益,那么人們對滴滴司機這個職業就會充滿不信任感,自然也不會加入滴滴司機這個行列,歸根結底,受損失的還是滴滴平臺。其次滴滴平臺還要保障滴滴司機的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權、社會保險權。平時要對滴滴司機進行培訓以及勞動安全宣傳教育,讓滴滴司機增強安全意識;要為司機繳納必要的社會保險,保障滴滴司機的合法權益。最后滴滴平臺要完善司機乘客評價體系,可以參考淘寶網的信用評價體系,追求實事求是的原則,防止乘客惡意評價從而給滴滴司機帶來風險。
三.社會組織要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
滴滴司機的勞動權益保護除了需要國家立法部門和滴滴平臺采取相關措施外,社會組織也要積極參與其中,尤其是像工會這樣的社會組織,可以在滴滴平臺和滴滴司機之間起到很好的協調作用,各地區都要重視網約車工會的建立。一些滴滴司機對于一些有關自己勞動權益的法律法規并不了解,經常處于弱勢地位,而網約車工會應該補齊滴滴司機這個短板,工會可以組織開展勞動法律宣傳活動,帶領滴滴司機學習《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本地區出臺的相關規定。同時網約車工會也可以采取線上的方式,例如建立滴滴司機群來積極回答他們的問題,為他們提供服務和幫助;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廣泛進行法制宣傳。努力提升滴滴司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導他們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促進滴滴平臺依法經營、民主管理、健康發展。
四.滴滴司機要提高勞動權益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
法律自身擁有滯后性,只有社會出現了相關的問題,法律事后才能進行規制。法律不會走在時代前列,它總會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有關共享經濟的法律制度仍有漏洞,勞動者要謹慎對待自己的工作選擇。若一旦決定加入網約車司機的行列,就要提高個人的維權意識。自己要積極去學習有關自身權益保護的勞動法規,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當自身權益遭受損害時,要保存好相關證據,及時向勞動行政監察部門檢舉,或通過仲裁、起訴等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滴滴司機要增強安全意識,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全。另外,要積極加入社會保險體系,同時可以購買商業保險來作為補充,以使在自己工作收入有波動時穩定家庭生活品質。
本文從以上四方面為滴滴司機勞動權益保護提出了相關建議。在這個多元社會,我們要注重集合各方面的力量、運用各種方式對滴滴司機的勞動權益進行保護。只有維護好了網約車司機的勞動權益,網約車共享經濟所帶來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從而才會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進步。立法、司法、執法等部門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依法保護網約車司機的合法勞動權益;平臺企業,要善待網約車司機群體,同時這也是對自己的善待; 工會組織要及時了解、反映網約車司機的訴求,積極履行自己的基本職責;網約車司機自身要增強法律意識,積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王暉.網約車司機勞動權益保障研究.西南民族大學.
[2].應云.網約車司機勞動關系認定及權益保障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7:23-25.
[3].閆新燕,姜怡樂.網約車司機勞動權益保障思考.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