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人完整社會化過程必須要經歷婚喪嫁娶。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與之相關的就產生了婚姻支付這一重要問題,對這個問題達成共識是婚姻成功的重要推力。在城市和農村婚姻支付存在著很多差別,本文選取了河北省S市與D村為研究地點,運用無結構訪談和參與觀察的方法,對比二者婚姻支付差異的原因所在,希望給城鄉婚姻結合方面提供一些有益借鑒。
關鍵詞:城鄉婚姻支付;彩禮;婚姻
一、研究背景
婚姻是一個人人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婚姻的締結離不開婚姻支付這一重要問題,同時婚姻支付也是影響婚姻是否能夠成功以及婚姻關系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因素。婚姻問題也是家庭社會學的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以婚姻支付行為作為主要的研究問題,選取了城市和鄉村兩個不同的研究地點,對二者的婚姻支付行為進行對比研究,通過對比城鄉不同的婚姻支付行為,可以考察不同地區不同群體對婚姻締結過程中婚姻支付的態度,以小見大可以看出社會結構以及該地區的社會文化。
筆者通過搜索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獻,發現了學者們在婚姻支付包括彩禮等方面有著十分豐富并且十分優秀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著些許不足之處,大多數的學者將注意力以及研究都放在了關于彩禮方面的研究,對于彩禮的研究有著不同類型以及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關于婚姻支付這一方面尤其是關于城鄉婚姻支付差異這一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是一個相對彩禮研究來說比較空白的領域。
二、男方婚姻支付差異
1、有無“媒人”
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婚姻締結過程中,媒人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古時候的婚姻遵循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可見,在封建社會中媒人的重要性。
在D村,一部分年輕人走向城市,但是另一部分年輕人留在了村子里。雖然村子的經濟發展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一些傳統的觀念也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老一輩人的頭腦里。人們還是會認為通過媒人介紹的對象比較知根知底,雙方的家庭互相都可以有個了解,這樣的婚姻更加的穩妥。在對一位90后女生的訪談中,她是這樣敘述的:“現在自己也有工作,整天上班挺忙的,沒有什么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去認識新的朋友,所以根本也沒辦法談戀愛,加上家里也認為到了一定的年紀,該談婚論嫁了。那個媒人就是家里認識的,這樣介紹的也比較靠譜,關于要不要給媒人送禮這個事,家里長輩肯定會請吃飯啊,或者買一些禮品送到人家家里去。”通過對三個年輕男女的訪談以及詢問筆者家里的長輩,了解了媒人介紹雙方的大致流程。首先是媒人會向男女雙方提供一些關于對方的信息,如果雙方都覺得可以,就會選擇一個地點進行見面,一般是在媒人家里。見面之后如果雙方還覺得滿意,就會繼續聯系。如果在談了一段時間之后雙方都比較滿意,就會開始談婚論嫁。
對于上面這種情況,S市的年輕男女就有些不同,S市的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較D村的老一輩人來說,更加的開放前衛。比較明顯的就是S市的長輩不會過早的著急著讓自己的兒女成家,相對來說更加的尊重兒女的看法。在對一位上班已有4年的男士的訪談中,他的觀點是這樣的:“戀愛結婚這種事還是比較看緣分的,我畢業之后上班已經有4年了,家里雖然也經常問有沒有合適的對象,但是最終還是說要尊重我的看法。”
通過分析以上資料樂意得知,在D村存在著傳統意義上的比較“專業”的媒人,參與從婚姻締結到完成的整個階段;但是在S市中,媒人只是以“中間人”的角色出現,只是讓男女雙方認識,并不會參與完整的過程。
2.彩禮數量對比
一般一提到結婚,人們首先會比較在意的就是彩禮的問題,彩禮在婚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婚姻過程中,定親送彩禮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D村中,人們交談起來說起誰家有了婚事之后,都會好奇的問彩禮多少錢,可見人們對彩禮多少的重視程度。假如自家的孩子沒有上過大學,家長一般就會早早的讓孩子成家立業,一般在22歲或者23歲就會結婚。對于上了大學的男女來說,情況就有所不同。在這里我們著重要敘述的是沒有上大學的年輕男女。由于去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在D村中的適齡結婚對象越來越少,家長又比較著急讓自己的孩子找到門當戶對的結婚對象,加之人們的攀比心理,因此在D村的整個婚姻市場中彩禮的價位也在升高,這種現象在D村周邊的村子更加的明顯。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女方對于彩禮數額的要價,也不會盲目的隨意張口,都是根據本地的風俗習慣,一般是66000或者是88000,這兩個數字都是為了有一個吉祥的好兆頭。在S市,彩禮也是雙方都比較看重的一項。但是相較于S村來說,不會專門分著買衣服的錢,買“三金一鉆”的錢,多數會直接給一張一定數額的卡,也就是一次性的把錢直接交給女方家庭去置辦結婚所需要物品。在S市,彩禮的數量一般要比D村高出很多,對于這個數量倒沒有具體的規定,不會說按照一定的風俗。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S市的彩禮要比D村高出很多,這也是一個正常現象,因為S市的發展水平更加的高,在D村沒有出現所謂的“天價彩禮”現象,但是在D村周圍的村子確實有少量這種現象出現。S市和D村還有一點不同之處在于,S市的年輕男女要比D村的年輕男女結婚推遲一些。
三、女方婚姻支付差異
女方婚姻支付和男方婚姻支付是不同的含義,女方婚姻支付無論是在S市還是在D村都指的是女方家庭所出的“嫁妝”。“嫁妝”指的就是娘家的財物轉移到新家庭的那一部分,主要包括一些生活用品,如床上四件套、被褥等。一般這些物品購買下來也要花費上萬元,條件更好一些的會購買更貴的床上用品作為給女兒的“嫁妝”。在D村,女方的婚姻支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花費也在不斷增加。花費占比最大的一次就是在女方正式結婚之前,一般是在女方舉辦婚禮儀式的前幾天,女方家里會舉辦一次酒席,宴請女方家庭的所有親戚。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以前人們為了省錢一般都會在自己家中舉辦酒席,但隨著經濟的而不斷發展,人們現在更趨向于在酒店宴請親戚。另一項重要的花費就是女方的嫁妝,有的家庭所給的嫁妝可能是一些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也可能折合成金錢直接送給新婚夫婦,(在D村中,折合成金錢的情況很少)但是一般情況下女方家庭更傾向于把金錢直接交給自己的女兒保管。
在S市,女方的婚姻支付主要的花費也是指的嫁妝和宴請。婚宴是在酒店舉行,女方家長會提前通知親戚朋友,然后在宴請當天大家會來祝賀。嫁妝部分可能會在新房裝修時女方出一部分錢,或者在買家具時女方參與。
通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女方的婚姻支付,S市和D村的差異在D村的婚姻支付費用要比S市少很多,也就是在S市男女雙方的婚姻支付更加的對等一些。造成這一點的原因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
四、城鄉婚姻支付差異的原因
根據筆者的走訪以及四處詢問,了解到現在的D村中適齡結婚對象不似以往那樣方便尋找,這種現象在周邊的小村莊更加明顯,男青年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女方一般都要求男方在縣城或者是城市有車有房,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會談婚論嫁。僅僅是這一點就和城市適齡青年結婚的現象有很大區別,在婚姻支付方面城鄉出現諸多差異的原因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一)個人
任何事情發展的背后都離不開一個個個體的推力。所以對于城鄉婚姻支付差異的原因首先要從個人角度進行分析。在上文中筆者提到,在農村中女方對于男方家庭提出了在城市中必須有房有車才肯談婚論嫁,除此之外,女方家庭還會要求數額相對較大的彩禮。在訪談中筆者也曾了解到人們會認為現在女孩子“更值錢”,村子里女孩較少,所以認為女孩身價自然提高。對于這種“不良想法”城市中這種現象要輕微許多,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中的人們相對來說接受的教育要多一些,思想也比較開放,加上城市中人們由于工作各種原因晚婚者也有許多,所以對于兒女成家這種事情并不著急。從女方角度來進行分析,女孩外出來到大城市學習打工,被大城市的繁華所吸引亦或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大多數人更愿意留在城市而不愿意再回去農村生活,導致了在城市中的適齡結婚女青年要比農村中多出很多,這種現象也驅動著農村男方家庭提高自己婚姻支付的數額來增加婚姻成功的概率。
(二)家庭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面,看到兒子成家立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甚至把給兒子娶媳婦當做是家長的一大任務。所以在農村中,兒子到了一定的歲數,家長都會十分著急的希望兒子趕快成家立業,自己就能松口氣了。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家里面有兒子的長輩都十分著急,想要趕快讓自己的兒子結婚,生怕兒子娶不上媳婦那種焦慮現象普遍存在。而這種現象在城市就有所不同,由于城市中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較為現代化,使得他們對于婚姻的態度比較從容淡定。
(三)社會
從社會角度來分析主要是從人口學角度,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加上人們傳統觀念重男輕女,造成了處于適婚年齡段的女性數量相對于適婚男性的數量要少很多,這種現象就是人口學中所說的“婚姻擠壓”現象。這種現象在農村更為嚴重,所以農村的家長很擔心自己的兒子錯過了合適的年齡成為了大齡青年,成為村里其他人口中的笑柄,所以他們寧可花大價錢來娶媳婦。而在城市地區,重男輕女的現象要比農村輕很多,很多家庭就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城市地區的家庭,他們并不著急讓自己的兒女成婚。
五、討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由于社會環境不同導致農村和城市人口有著不同的社會風俗。農村的婚姻支付形式更加的帶著傳統儀式的色彩,傳統的婚姻儀式不僅僅是一種婚姻儀式,更多的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也是農村人口對祖先的一種敬畏之情。而在城市,更多的體現了開放包容的色彩,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更多的農村地區轉為城鎮地區或者城市地區,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對于以上提到的不良現象,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善,一是加強大眾媒體對人們健康思想觀念的引導和宣傳,讓人們逐漸淡化重男輕女這種思想,逐漸在社會上形成真正的男女平等的意識,現在政府也在鼓勵生育,調整了生育政策,促進男女比例逐漸趨于平衡。二是國家可以出臺相關婚姻政策,引導人們正確合理的對婚姻進行適度消費,避免盲目焦慮地進行擇偶,從而導致農村“天價彩禮”現象的出現。
參考文獻:
[1]李銀河.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M].中國友誼出版社:鄭州,2002年.
[2]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3]費孝通.江村經濟[M].商務印書館,2001年.
作者簡介:
王佳琪(1997.5.13-)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單位:黑龍江大學,研究方向:社會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