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雅 韓慧怡 陳新雅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化技術發展越來越迅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要想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也需要結合信息化技術進行管理,建立更加便利的交流平臺,讓教育資源實現共享,從而適應現代化的要求。信息化建設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信息化建設制度不完善,沒有達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共享的效果,以及信息傳遞不及時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強對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效率。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下;高校行政管理;策略分析
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社會中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在高校行政管理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信息化是現代化的產物,為教育事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目前,大部分高校對信息化建設沒有全面地了解,也沒有提起重視,導致高校的信息化水平并不高,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將信息技術更好的運用到高校教育中來,結合時代特點,對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都不斷的創新,加強對學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創建溝通平臺,提高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創建高校信息化行政管理平臺。
一、改變管理思想,實現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系統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通過信息手段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更科學、更方便、更準確地服務,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為了更好地總結近年來的教育信息,高校相關職能部門開發了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如教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等,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由于管理過程統一標準的缺乏,系統之間的信息整合程度低,信息交換標準的不一致,數據不一致,功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傳輸相對緩慢,資源共享困難,導致信息不能及時地傳遞。這確實引起了管理系統的混亂,不能按時完成所有工作。為了保證信息管理的高效使用,首先必須更新管理理念,高校領導要指導老師樹立新的管理理念,借鑒一些優秀的信息化建設管理案例,再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改變高校管理體系單一技術體系的現狀。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人員、設備和管理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結為一個社會制度。高校信息化建設要始終堅持以學校領導為首的“第一指揮工程”,統一制定方案。不僅要關注學校信息化發展的過程,還要繼續關注系統整體設置修訂者一制定策略。一小部分的優化不能取代整體水平。將長遠發展應該是主要動力,信息化建設的內容應該分階段實施、推進,要求全體人員參與。只有提高全體員工的興趣,才能進行信息化建設。學校還必須建立相應的信息管理工作組,聘請相應的行業專家,建立信息化建設的綜合決策和協調機制。在此過程中,專家主要發揮決策支持的作用,統一調整、決定整個工作組的工作內容,使層次清晰,內容清晰,工作合理。同時,各級工作部門要明確職責,確定第一責任人,充分發揮內部信息化工作的主導作用。
二、提高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提升硬件和軟件設備
要加強高校管理,首先要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但是,目前大部分大學及其下級大學對信息化管理的認識不足,沒有把信息化管理視為重要的教學管理手段,只注重管理的目的,把網站建設作為衡量信息化建設實現度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對使用效率的評價。因此,很多教師和管理者認為信息化建設是“高成本、小利益”。大學網站經常發現,部分部門的更新信息很慢,內容陳舊,形式呆板,整體利用率不高。許多工作仍需在紙張介質上進行,不符合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構建大學行政信息系統需要巨額資金。因此,在信息化建設之前,有必要做好預算工作,合理分配和使用高校信息化專項資金。購買計算機等硬件設備通常是一次性投資,因此在對信息化設備采買預算中經常忽略軟件和其他輔助設備的成本。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軟件費用占整體系統費用的一半以上,從而更加凸顯了預算的重要性。因此,學校有必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制定階段性發展修訂計劃,逐步實現硬件和軟件設備的信息化。同時,學校要對信息化項目進行統一的計劃和管理,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設的運營維護服務外包機制,提高資金利用率。此外,高校要成立資金管理團隊,加強資金管理,盡量不做很多事情,嚴格記錄各種支出,把資金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用浪費資金做無用的事情。
三、加強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構建完整的信息化系統
信息管理不同于傳統的手動管理。在高校管理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更有效地節約人才、物資、財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信息系統建設如果增加信息量,進一步增加處理數據的數量,管理層的工作內容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這意味著,員工的總體工作量保持不變,但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系統地處理復雜的數據信息,員工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于信息處理和分析,從而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觀念落后,受傳統工作行為的影響,管理者傾向于使用紙媒,沒有及時了解新的技術手段,技術人才不足。高校在構建信息平臺的過程中,要 加強對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使高校的老師對信息技術化建設有更全方位的理解,只有真正建立了信息化的觀念,才能在教學中更好的應用信息化技術。與此同時,分析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整體解決方案,分階段開展工作。同時,要有效開發現有資源,及時維護學校管理信息系統,盡可能在平臺上實現職能部門和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和互聯。學校公共數據庫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準確、快速的信息傳播,最大限度地打破時間和區域限制,確保基礎、開放的信息數據資源,建立全校信息數據庫,加快教育數據的傳遞,提高信息傳播效率,提高學校管理服務水平,促進高校在信息化時代更好的發展。
四、結束語
信息化建設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領導和老師應該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改變管理思想,實現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提升硬件和軟件設備,加強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構建完整的信息化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信息化管理,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促進高校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新時期高校行政管理規范化的思考[J]. 譚斌.? 高教學刊. 2017(05).
[2]電子政務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以廣西中醫藥大學為例[J]. 陳劍陽.? 大眾科技. 2019(08).
[3]新時期高校行政管理改革與創新研究[J]. 胡曉靜.? 智庫時代. 2019(51).
作者簡介:
趙士雅(1998.8.2)女,漢,甘肅省隴南市,當前職務:學生,當前職稱:學生,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