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軍
摘 要:本文首先從減少收入分配不公所帶來的社會矛盾、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兩個方面分析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意義,然后從思想觀念、崗位編制、改革內容、法律依據等方面分析當前制度改革面臨的問題,最后從思想觀念、人事制度、實際內容、法律法規等方面提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思考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思考建議
0引言
我國事業單位和社會企業為員工提供的保障性待遇主要類型為五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而養老保險所占用的資金最多,涉及人數最大,只要正常工作到退休年限且符合退休要求的都可以申請養老保險金,其制度是否完善對員工和政府的影響都非常大。
1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意義
1.1減少收入分配不公所帶來的社會矛盾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對減少收入分配不公所帶來的社會矛盾具有積極意義,只有保障人們收入公平才能盡可能地創造出相對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而當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社會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不同,我國采用雙軌制養老保險制度,導致事業單位員工的養老保險金遠超社會企業員工。長此以往,二者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并不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的構建,還會導致事業單位員工成為養老保險制度下的寄生蟲。社會企業員工的養老保險金收入只能達到事業單位員工的一半左右,這樣一來必然會引發社會矛盾。收入不均是導致社會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必須進行改革,盡量減少收入分配不公所帶來的社會矛盾。
1.2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對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具有積極意義,我國事業單位中員工的數量高達數千萬,無論是政府管理部門,還是服務和經營部門都存在著大量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這些員工退休后政府需要承擔大量的養老金支出,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遠超社會企業員工,導致政府為事業單位支付的養老金比社會企業員工更多。長此以往,政府在養老保險金方面的財政負擔比較沉重,落后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不利于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了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政府必須對當前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重新優化政府部門的職能和權限,縮減事業單位的規模和人數,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這樣才能降低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的支出,從而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2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面臨的問題
2.1思想觀念牢固且落后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比較困難,因為事業單位是雙軌制養老保險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改革自身的養老保險制度則必然會削減自身的利益,所以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都比較牢固而落后,事業單位員工不愿意對自身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金收入一般能夠達到當地社會企業員工的1.5倍左右,即繳納相同養老保險的情況下事業單位員工可以在退休之后獲得更多的收入,所以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會依賴并維護雙軌制養老保險制度。
2.2崗位編制體制不規范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崗位編制體制不規范,導致自身的改革比較困難。政府管理人員認識到了雙軌制養老保險制度的弊病,但是在改革過程中卻發現事業單位的崗位編制比較混亂,大量的混崗、混編以及編制或落實的情況存在其中,導致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無法順利進行。因此當前事業單位仍然采用舊有的全額撥款、差額撥款或者自收自支等制度,政府養老保險方面的財政負擔依舊比較大,無論是崗位編制還是政府財政負擔問題都會導致制度改革難以進行。
2.3制度改革形式化嚴重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形式化嚴重的問題,雖然各個事業單位已經明確指出必須對當前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但是具體給出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計劃中卻沒有具體的改革方法,導致養老保險繳費標準得不到統一,而且各地區是否按照相關標準繳納養老保險也難以得到監督,最后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根本沒有發生太大變換。政府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內容不夠,只對改革制度提出基本要求很難讓制度改革真正有效,上層領導不制定具體改革內容無法帶動下層工作者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改革。
2.4制度改革缺少法律依據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缺少法律依據的問題,當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普遍依照當地的指導文件執行,法律法規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規范比較少,導致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沒有法律依據。法律法規無論在何時都是最有效的保障之一,沒有法律依據則無法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事業單位按照指導性文件執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容易打折扣,而指導性文件對事業單位也沒有強制性約束的能力,所以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陷入瓶頸。
3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思考建議
3.1盡快轉變落后的思想觀念
政府需要對事業單位人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事業單位人員自身認識到當前的雙軌制養老保險制度只會導致事業單位與社會企業人員的養老保險金收入差距不斷增加,最終必然會導致社會矛盾的出現,同時還會造成政府的財政負擔。無論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還是為了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即使養老保險制度的制定和改革人員本身屬于事業單位,也必須對當前的雙軌制制度進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讓事業單位人員從思想觀念上轉變過來,真正從社會和政府的角度進行思考,最終推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
3.2完善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人員應該先對人事制度進行完善,將編制未落實及各種混合編制問題進行消除,解決制度改革過程中的編制問題,減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過程中的矛盾。人事制度與養老保險制度的聯系密切,人事制度越完善則編制體制問題就越少,編制問題引發的養老保險制度就越少,最終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就越容易。事業單位必須從工作者自身的角度出發,在改革過程中維護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利益,并且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公正、公開。
3.3制定制度改革的實際內容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必須制定實際的改革內容,政府必須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對改革實際內容進行把控,并且對養老保險繳納的比例進行統一。政府在制定制度改革的實際內容時應該以過渡內容為核心,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必然會損傷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過渡內容可以減少既得利益者與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間的矛盾,有利于事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3.4完善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規
政府必須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各個事業單位強制執行改革內容,這樣才能保證改革制度在各個地區全面實施。政府應該先制定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規,再通過指導性文件推動各地區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這樣才能利用法律法規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實施,最后再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行監督,保證養老保險資金的增值,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
4結論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既能減少社會矛盾,又可以減輕政府在養老保險金支出方面的財政負擔,所以其改革是非常必要且有實際意義的。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當前面臨著思想觀念牢固且落后、崗位編制體制不規范、制度改革形式化嚴重、制度改革缺少法律依據等方面的問題,為了推動政府事業單位盡快完成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必須落實轉變落后的思想觀念、完善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制定制度改革的實際內容、完善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規等建議。
參考文獻:
[1]洪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以廈門市為例[J].廈門科技,2020(03):48-50.
[2]孫德禮.關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