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坤 武健明



摘 要:目的:研究中醫臨床治療中,藥師開展藥學服務的方法以及干預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圍繞服用中藥治療的患者,選擇2017年9月到2018年1月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按照統計學方法選擇55人,在此期間不采用中醫藥師藥學服務,然后選擇2018年2月到2018年6月間的患者作為研究組,按照同樣方法選擇55人,在此期間為患者提供中醫藥師藥學服務。然后從依存度、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方面來開展進一步的對比分析,以此來評估上述方法在具體應用中的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依從度評分為(96.75±2.68)分、知識掌握程度評分為(93.93±1.92)分;對照組的依存度評分為(82.96±1.59)分、知識掌握程度評分為(83.29±2.09)分。研究組的總治療有效率為96.3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45%,對照組上述兩項指標分別為81.82%和10.91%。對上述數據進行比較,研究組在指標對比中的優勢更為明顯,且P<0.05,數據的差異性在統計學中具備意義。結論:中藥藥師藥學服務具備良好的臨床實用性和適應性,能夠更好幫助患者提高認知,增強服藥中的依從性和用藥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具備良好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中藥臨床藥師;藥學服務;方式;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分為兩個階段,選擇2017年9月到2018年1月間的患者作為對照組,按照統計學方法選擇55人,其中男性29人,女性26人,人均年齡(41.39±9.68)歲;然后選擇2018年2月到2018年6月間的患者作為研究組,按照同樣方法選擇55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24人,人均年齡(43.56±8.19)歲。上述一般資料按照統計學方法來計算其所對應的P值,P均超過0.05,說明上述資料的差異性在統計學中不具備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方法指導患者服用中藥,比如幫助患者明確用藥方法、用量等等。研究組:在做好常規用藥的同時聯合中藥藥師開展藥學服務。具體內容如下:(1)指導臨床醫師加強對中藥用藥的安全認知。中藥藥師必須及時分析和研究臨床醫生在治療中所出現的不規范問題,并做好日常處方審查。藥師需要全面細致的對中藥處方進行檢查,確保處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比如超劑量用藥,或者超療程用藥等等,并不定期開展相關培訓教育活動,將各種藥物的配伍副作用或者配伍禁忌告知醫生,增強其中藥用藥安全意識[1]。(2)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幫助患者掌握和了解自身所用中藥的作用及不良反應,并及時幫助患者解答疑惑,為其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和指導。(3)加強藥物不良反應管理。中藥藥師需要及時調查和分析在用藥中所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明確其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方法,并將其告知臨床醫生,避免此類問題的再次出現。(4)加強聯合用藥管理。在現階段臨床治療中,經常會采用中西醫結合,但是在應用中,部分中藥藥物會出現不良反應,影響藥效,甚至還可能威脅患者人身安全[2]。作為中醫藥師必須加強在這方面的研究,明確各種中藥物與藥物間的不良反應,并將其整理成冊發放給臨床醫師和患者,比如消渴丸和格列本脲同時服用會使患者出現低血糖情況。
1.3觀察指標
(1)用藥依從度、知識掌握程度:二者都采用百分滿分制來進行評分分值越高,說明掌握程度和依從性越強;(2)治療有效率,統計經治療后的顯效和有效人數;(3)不良反應情況,統計在用藥中出現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的人數。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的分析處理都是通過SPSS19.0軟件來完成的,數據在處理完成后按照(x±s)和n%的形式來進行表示,用X2和t來進行檢驗。只有在P<0.05的情況下,才能夠說明數據的差異在統計學中具備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度和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比較
評估所有患者的依從度和知識掌握情況,研究組患者的依從度評分為(96.75±2.68)分、知識掌握程度評分為(93.93±1.92)分;對照組的依存度評分為(82.96±1.59)分、知識掌握程度評分為(83.29±2.09)分。對比上述評分,研究組患者的評分高,說明患者在用藥過程的依從度更強,并且對于相關重要知識的掌握更好,且P<0.05,數據的差異性在統計學中具備意義。具體數據可以參考表1。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
評估所有患者的最終治療效果,采用中醫藥師藥學服務的研究組中,有效率為96.36%,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1.8%,說明研究組的整體療效更好,同時對比顯效人數,前一組為35人,后一組為23人,也是研究組占據優勢,且P<0.05,數據的差異性在統計學中具備意義。具體數據可以參考表2。
2.3兩組患者不良情況比較
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療中的不良反映情況,研究組發生率為5.45%,共出現3例;對照組發生率為10.91%,共出現6例。所以說明在采用中醫藥師藥學服務后,用藥安全性更強,且P<0.05,數據的差異性在統計學中具備意義。具體數據可以參考表3。
3討論
中藥作為我國傳統醫學中作為重要的一部分,在千百年來經過長期發展,已經被證明具備極其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和應用價值,尤其在現階段臨床治療中,中藥治療已經倍受人們所推崇,選擇中藥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但是在具體應用中,由于中藥所采用的藥物以及藥方都有著一定的差異性,與藥師自身的經驗和能力水平都有著直接關聯,所以在具體用藥時易出現不良反應。而通過中藥藥師藥學服務,不僅可以進一步指導和規范臨床醫生的中醫藥治療操作,提高用藥合理性和規范性,同時還可以幫助患者有效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增強其在中藥方面的認知,提高患者的依從度,有效避免和減少在中藥用藥中的不良情況和用藥風險。在研究中,為研究組患者提供了中醫藥師藥學服務,研究組患者的依從度評分為(96.75±2.68)分、知識掌握程度評分為(93.93±1.92)分、治療有效率為96.3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45%,而對照組的上述各項指標分別為(82.96±1.59)分、(83.29±2.09)分、81.82%和10.91%。分析上述數據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表現均占優,這就充分說明了中醫藥師藥學服務在指導中藥用藥中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因此在現階段中藥臨床治療中,應該重視對中醫藥師藥學服務的研究和應用,不斷促進中醫臨床治療水平和安全性的增強。
參考文獻:
[1]李世杰,李春曉,趙婭.中藥臨床藥師在門診開展藥學服務的探索[J].光明中醫,2019,34(5):802-805.
[2]萬新軍.中藥師開展中藥臨床藥學服務探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