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明
摘 要:近幾年,我國廣電無線覆蓋工作開始得如火如荼,尤其是農村無線覆蓋任務的實施,為我國廣播電視無線覆蓋事業的進步做出了貢獻。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除了廣電無線覆蓋網絡以外,我國在原網絡基礎上構建了“三網融合”網絡,進一步促進了廣電事業的發展。本文主要針對廣播電視覆蓋工程的未來發展模式進行討論。
關鍵詞:廣播電視;覆蓋工程;未來發展;數字化;智能化
一、 廣播電視覆蓋工程未來發展模式
1、數字化的信息覆蓋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廣播電視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層面,城鄉廣播電視信號中取消了傳統的短波無線發射技術,而轉向數字化無線調頻技術,數字化的無線信號覆蓋強化了信號,在新的廣播電視覆蓋工程中,廣播電視信號還融合了移動多媒體融合技術、手機廣播電視覆蓋技術、有線電視覆蓋技術等多種新型無線信號覆蓋技術,提高了信號的整體覆蓋率和信號強度,做到了廣播電視信號的無縫覆蓋,使廣大用戶深切體會到科學技術的智能化。數字信號的傳輸過程是先經過電視臺發出圖像和聲音信號,通過壓縮和調制處理后將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再通過衛星、直播衛星、移動多媒體、有線電視等方式傳到電視上面,電視接收到信號并進行解碼和解調處理,把數字信號還原成圖像和聲音。
2、網絡化的信息覆蓋
我國要想真正實現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的網絡化,首先就需要充分關注全光網絡的發展,尤其是與全光網絡聯系密切的光交互技術以及密集波分復用技術等等,這些技術都是構成我國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網絡化的基本保障。通過對全光網絡信號傳輸的充分利用,能夠有效推動廣播電視與網絡平臺的接軌進程,從而進一步強化的信號的強度、提升我國廣播電視信號的覆蓋率。當前,我國網絡技術以及在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日漸趨向于成熟,再加上信號覆蓋數字化的推動作用,能夠進一步推動廣播電視信號覆蓋與網絡的融合進程,當前的網絡電視以及網絡廣播等正是這一融合進程的產物。通過對現實中的網絡電視以及網絡廣播的應用研究發現,其無論是傳播效率還是節目質量都絲毫不遜色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在網絡電視以及網絡廣播日漸普及的背景下,甚至還有隱隱超越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趨向。現階段,人們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已經漸漸對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方式形成了依賴感。對此,未來的廣播電視必然會朝著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在兩者結合進程的不斷推進影響下,廣播電視將會得到進一步優化。
3、智能化的信息覆蓋
手機以及電腦等移動電子設備的出現與普及,使得現代人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廣播、報紙以及電視等,基于此背景,未來的廣播電視信號覆蓋也必將日漸趨向于智能化。前文中的數字化以及網絡化應用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廣播電視智能化的發展,同時也為其創造良好環境,特別是網絡化廣播電視的誕生與應用,直接實現了我國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的融合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推動智能化的城鄉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必然也是順勢而為,它不僅能夠幫助人們突破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觀看相關的電視節目,還能讓人們通過移動電子設備這一媒介獲取相關的有用信息。當前,廣播電視已經能夠借助網絡信號的力量,以直播等形式向用戶輸送相關信息,進一步提升了廣播電視信號的適用范圍。特別是網絡機頂盒的誕生,成為了推動信息覆蓋智能化的核心基礎,同時網絡機頂盒對于解決用戶不能任意選擇接收信號的問題大有脾益,即當用戶接上網絡機頂盒,并成功連上網線之后,普通的電視也能初步擁有電腦的部分功能,讓廣大用戶應用電視也能實現瀏覽網頁、玩網絡游戲以及觀看網絡視頻,這里集中體現到了智能化信息覆蓋的優勢。
二、推動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全面覆蓋的有效策略
1、重視偏遠地區信號站和應急系統的建設
通過我國多年來對廣播電視信號臺站無線覆蓋工程的建設,建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高山信號臺站基本能恢復使用,在當時這些臺站只有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和信號傳輸兩個功能,他們普遍離城市較遠,地形復雜,條件惡劣,即使有高山臺站,這些臺站能發揮的作用也有限,不能實現無線信號的全面覆蓋。所以,現在應重新對我國高山無線發射臺站進行規劃設計,根據當地的人口密集程度和地形條件,結合當前全國應急信號覆蓋系統的建設,增加部分中小功率智能發射站點,利用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的廣播電視發射設備增加高山信號臺站的信號覆蓋面積,使沒有信號覆蓋的盲區得到信號的全面覆蓋,使我國所有地區的人們都能使用我國自主發射的無線電波。應急系統的建立也是保障廣播電視覆蓋工程信號全覆蓋的一個重要舉措,自然災害的發生往往是猝不及防的,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自然災害的發生往往會摧毀廣播電視覆蓋工程,信息的缺失會引起災民極大的恐慌,且廣播電視覆蓋工程的重建過程也非常艱難。因此,針對我國復雜的地形和氣候,廣播電視覆蓋系統要重視廣播電視應急系統的規劃和建設,引進先進的技術,加固廣播電視信號站,滿足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的需求,并做好應急準備。
2、強化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基礎保障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在人口密度方面有著巨大的差別,所以在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建設方面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需求進行合理的工程設計和建設。目前較為常用的技術是VHF技術,其優勢是用戶可以自行對頻道進行刪減,當負載量較大時避免出現負載現象。另外,在工程建設中,要加強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工作,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推動工程建設的有序開展。另外,要構建完善的監督機制,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確保工程有序順利開展。對工程建設,要加強施工管理,做好成本控制,確保工程安全順利實施,開展全方位的監督。為配合監督機制的有效執行,還需要加強對施工建設人員的獎懲管理,通過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確保各項施工制度順利執行到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具體來說,要建立相應的個人負責制,嚴格落實獎懲制度,將責任具體落實到每位人身上,實施工資或業績考評和工程質量掛鉤,從而促進員工責任感的提高,促進工作積極性的發揮。
3、加大廣播電視覆蓋工程的科學管理
廣播電視覆蓋工程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充分考慮廣播電視機房的設備完善要求的同時,盡可能地將數字信號的傳遞考慮到線路的保護和檢測過程中,專門設置專業的管理人員,確保機房裝備設施的安全。在廣播電視覆蓋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實施科學管理體制,以嚴格的制度建設為施工方案和施工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科學管理的過程中,做好工程的監管工作和查收工作有利于保證無線信號的連續性和反饋性。在適當的條件下,為臺站基礎設施配備相應的改造方案,綜合規劃與具體實踐是必不可少的。
結束語
當前,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構建工作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有著較多的不足。故此,應加強電視公共服務質量,發揮出科學技術的最大作用,以此構建出科學、合理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進而促進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文慧.新時代廣播電視信號無線傳輸覆蓋發展趨勢[J].民營科技,2018,No.214 (01):13.
[2] 錢曉瓊,陸建華,陳宏,等.無錫隧道廣播電視覆蓋工程的規劃與實施[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2(1):113-116.
[3] 張思遙.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節目傳輸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區,2018(1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