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衛新
摘 要:黑龍江省肇東市長期采用的粗放型的生產經營模式,既導致牧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也使得草原地區生態環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生態環境在受到破壞之后,對周圍環境以及牧民生產生活造成 了消極影響,阻礙了牧區經濟的進一步提升。所以,肇東市牧區要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 ,必須創建草原管理體系,開創當地草原管理的新局面。
關鍵詞:肇東市 ;草原管理 ;體系;措施
1 明確草原管理的目標和內容
1.1 草原管理的目標
草原管理的目標是在對草原進行可續的保護與利用的基礎上,深化對草原環境保護與牧民生產、生活環境的關注,保護當地草原生物的多元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創建可持續發展的、集約化的畜牧業生產體系。
1.2 草原管理的內容
進一步明確草原管理的內容,繼續宣傳貫徹草原的法律法規 ,依法治草 ,加強對草原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大力推行草原地區承包責任制,并對其進行全面的監督管理,實現以草定畜、草畜平衡 ,創建草原生態預警系統和動態監控機制,做好對草原建設項目的監理工作,實現市場流通與草種生產基地建設的協調發展,做好牧民技術培訓和草業技術推廣等多方面的工作。
2 創建科學的草原管理體制
2.1 重組整合現有的草原管理體系
加強草原管理體系能力建設一般來說 ,草原行政管理工作 ,主要包含草業發展和市場管理、政策法規和草原承包管理等方面的內容,除了當前的項目辦公室、草原處以及當地的監理站點之外 ,還需要設立草業發展和市場管理方向的部門,全面整合草原管理體系。另外 ,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草原管理體系能力建設。在實施大型的草原建設工程、草原生態保護工程 、退牧還草工程等項目中,進一步加大體系與能力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重點是草原技術服務與技術推廣體系、草原監管體系、草原科研體系、草原減災體系等 ,加強對草原的保護與建設力度,確保各項工作能順利展開 。
2.2 轉變管理模式,完善草原征費管理體制
2.2.1轉變管理模式
轉變草原管理模式,提升草畜動態平衡管理水平。在開展草原承包基礎上,草原基礎管理部門需要創建專門的檔案,并且對牧戶的草原進行定級的基礎上 ,確定相關的草地生產規模 ,做到管理到每一戶。將草原是否退化當成是草原管理部門重要業績指標,并將其與目標責任掛鉤。
2.2.2 完善草原征費管理體制
當前 ,因為牧民生活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除了國家建設項目中需要有部分的自籌資金外,并沒有設立專門的草原保護費,導致有些牧民盲目、過度放牧,造成了草地退化。因此,各級政府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 ,制定相關的懲處措施 ,完善《黑龍江省草原法實施細則 》、 《草原法 》,制定根據額定載畜量來開展牧業生產,對承包過載的牧戶 ,采取強制削減數量或者是嚴懲的方式,讓草畜平衡的理念能轉化成群眾的自覺性行為 。
3 加強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建設
3.1 確定草原技術服務體系的基本職能
草原技術服務體系職能主要包含草種生產基地建設 、草業技術培訓和推廣、草原勘測設計以及利用、草原建設監理、草原生態監控等方面的內容。在進行草原項 目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加大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投入內容,進一步完善草原站點人員的技術力量,提升技術人員的業務素養,進一步規范責任目標與服務行為,真正能承擔起為草原木業發展的重要職責。
此外 ,還需要創建技術保障體系。將相關的技術服務全部納入到草原建設項目后期展開的管理之中,特別是需要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創建項目后期管理的技術保障體系,保證草地建設項目能真正發揮其穩定與長期效益,確定好具體的指標、責任以及獎勵辦法,將技術與資金有機整合到一起,全面帶動項目效益的全面增長以及項目本身起到的示范性作用。
3.2 加強草原高素質人才建設 ,建立專家咨詢團
3.2.1加強草原高素質人才建設
將創建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全面推廣實用性技術作為基本的目標,進一步強化和科研院所的聯系,實現科研 、教育與牧業的有機結合,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并且培養能開展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專業性人才。構建新的科技運作機制 ,全面革新科技人員管理制度,讓更多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3.2.2 建立專家咨詢團
為了確??蒲畜w系能更好地進行草原建設與保護方面的工作。在當地的草原管理部門固定經費內,可以建立專門的運作資金,實行委托課題研究以及創建咨詢機構等切實有效的方式 ,建立一支過硬的專家隊伍,為建設項目展開前、中、后期的技術引進與推廣工作做好把關工作,讓科技在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
總之,牧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構建草原管理體系,強化對草原的監督管理。具體來講,就是要明確草原管理的目標和內容,創建科學的草原管理體制,加強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構建適合肇東市的草原管理新體系,開創當地草原管理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時彥民,左玲玲。陳會敏.加拿大草原管理啟示[J].中國牧業通訊,2006(01).
[2]劉生梅.關于草原管理問題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6(19).
[3]王有聰.關于樂都縣草原管理問題的探討[J].青海草業,2005(03).
[4]魏立男,魏紹成,劉廷玉.草原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基本原則與目標.
作者簡介:
李洪彬(1978.06- ),男,黑龍江省肇東市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