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花 王林萍



摘?要:星創天地是農業農村領域的眾創空間,探索其對創業活動的影響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基于生態系統理論和創業過程模型,對泉州向陽鄉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的個案分析發現,星創天地有利于培育創客,孵化創業企業,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可以幫助創業者識別并構建創業機會,整合內外部資源,并通過社會創客教育方式提高創業者能力,最終促進創業者成功,推動農村創業的升級。星創天地對鄉村創業活動有積極影響,政府可優化政策環境,加強引導,改善星創天地的運營管理,使其更好發揮作用。
關鍵詞:星創天地;鄉村創業;創業過程;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0253-2301(2020)05-0051-06
Abstract: Xingchuang Tiandi was a maker space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The exploration of its influence on th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wa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model,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rnet Xingchuang Tiandi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residents in Xiangyang Township of Quanzhou showed that Xingchuang Tiandi wa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the makers, incuba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and creating a good entrepreneurial atmosphere. It could help the entrepreneurs identify and build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integrat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entrepreneurs′ ability through the social maker education, ultimately promoting the entrepreneurs′ success and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rural entrepreneurship. Xingchuang Tiandi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policy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Xingchuang Tiandi, thus to make it play a better role.
Key words: Xingchuang Tiandi; Rural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Rural revitalization
2016年,科技部發布《〈發展“星創天地”工作指引〉的通知》(國科發農〔2016〕210號),提出農業農村領域眾創空間發展計劃,并將其命名為“星創天地”。作為新型農業農村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星創天地發展的目的旨在通過市場化的機制和現代化管理運作的方式,聚集各類資源和要素,最終促進農業農村的創新創業。迄今為止,科技部分3批,一共確立了1824家星創天地的備案。圍繞這一新生事物,學者們開展了相關研究,例如,倪艷等[1]將星創天地模式歸納為以龍頭企業為主導、以訂單農業和品牌農業為基礎等6種模式,提出了協調機制、盈利模式、監測及考核機制等對策;王朝暉等[2]開展了基于星創天地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索實踐分析;郭彩芳等[3]對四平市10家星創天地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對策。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星創天地的現狀和發展對策進行分析,并沒有分析星創天地對于農村地區創業活動的影響,更沒有對影響的原因進行解釋。本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向陽鄉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的個案實踐為例,結合生態系統理論和創業過程模型,對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對向陽鄉創業活動要素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發現鄉村眾創空間對鄉村創業活動的影響機理,為星創天地和鄉村創業活動的發展提供相應政策建議。
1?理論基礎與發展機理
生態系統理論認為,個體嵌套于環境之中,并受系統環境的影響。星創天地是農業農村領域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它對創業活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由于有政策的引導或是聲譽,星創天地會吸引創客和資源的加盟,在自我代謝機制的作用下,為鄉村創業活動的開展尋找到合適的創業者與創業所需資源,為創業活動提供創業主體和資源保障。第二,星創天地對匯聚后的資源進行整合,幫助創客們從中識別創業機會,創建創業組織。第三,星創天地提供了一個知識共享平臺,創客們在內部進行創業思想的分享和知識的交流互動,在社會化學習中最終提高了創業能力[4]。
根據Wickham的創業過程模型理論,創業結果的發生有其自身機理。創業活動需要具備創業者、機會、組織和資源四個要素,它們之間互相關聯,其中,創業者發揮了核心作用,通過識別和利用創業機會,整合創業資源,領導創業組織開展創業活動,并在持續不斷的學習中,適應動態環境,從而最終取得創業成功[5]。基于星創天地生態系統對創業活動影響的分析發現,星創天地的創建對創業過程模型中的各個要素都可能產生積極影響,包括為鄉村創業提供足夠數量的涉農創客,豐富的創業資源,通過創業機會的識別和利用促進創業組織的建立,借助平臺和網絡化的學習模式幫助創業者和創業組織提高創業水平。因而,星創天地最終將有利于創業活動取得成功,推動鄉村創業的發展。
2?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創建前面臨問題和發展基礎
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位于泉州南安市向陽鄉。向陽鄉是典型的山區鄉鎮,境內群山環繞,氣候宜人,是休閑避暑的圣地,西部有閩南名勝五臺山,每年會吸引一些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向陽鄉農業資源豐富,以林木、名優特水果、高山蔬菜、高山養殖、食用菌、有機茶葉等綠色農業產業發展為主。全鄉常住人口僅1萬余人,群眾收入以農業為主。
2.1?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創建前面臨的問題
雖然向陽鄉有良好的資源基礎,但是在經濟發展上仍然存在問題:
一是鄉村年輕人外流嚴重。向陽鄉是閩南地區的高山鄉鎮,山上發展農業經濟,較為落后,山下發展工業、服務業經濟,現代化水平較高,大量的年輕人都外出下鄉務工,留在鄉鎮的以老人、婦女和留守兒童為主,向陽鄉經濟的發展和鄉村振興缺乏人才。有些在打工中無法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的外出務工者,想返鄉卻又發現向陽鄉缺乏工作和事業發展的保障,最終只能繼續留在城市。
二是現代農業發展滯后。由于缺乏引導和規劃,向陽鄉的農業主要還是傳統農業,留守村民依據傳統經驗開展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市場化程度低,農民創業項目缺乏特色和競爭力,總體沒有形成有吸引力的產業和農業品牌,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
三是創業資源缺乏,創業進展艱難。早期返鄉的少數農業創業者缺乏創業機會資源、物質資源,技術資源和管理資源,經常面臨創業資金不足、貸款困難的窘境,加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農產品流通不暢,市場銷路沒有保障,農民的創業舉步維艱,發展受限。
四是農民創業能力較弱,收入較低。向陽鄉的早期創業者普遍年紀較大,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現代農業經營理念,也沒有接受過創業培訓,在機會識別和利用與農業項目運營管理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弱,因而創業生存績效和發展績效比較不理想,收入普遍較低,創業的積極性受挫。由于鄉村沒有創業的氛圍,創業經驗交流較少,創業者缺乏心理方面支持。
2.2?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的發展基礎
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提出要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陽鄉政府結合高山農業產業基礎,積極推動返鄉創業活動。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成立于2015年6月,是以向陽鄉所有農業單位參與的惠閩合作社聯社為載體,依托聯社成立聯合黨支部,實施支部帶動聯社的三農“互聯網+”眾創空間,是泉州市首個田間地頭眾創空間。目前,共有31家合作社、28個家庭農場、4個農業產業協會、31家農業公司及多個農業創業團隊。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由政府提供場地,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整合的人力資本和銷售市場,符合地方創業的金融支撐平臺,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是一個良性的創業生態系統。作為一個發展比較成熟的鄉村眾創空間,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于2017 年11月24日被科技部授予第二批“星創天地”稱號,是真正的田間地頭的鄉村眾創空間,享有良好口碑,具有個案研究價值。
3?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對鄉村創業活動的積極影響
3.1?培育鄉村創業者
星創天地是農村的眾創空間,是新興的創新創業集群[6],它是同類企業和組織在實際地理位置上的高度集中和互聯網虛擬世界上所形成的集聚。它是微型集群,構成主體為農村小型企業、個人或是小團體,它為分散、小型化的農村大眾創新活動和創業實踐提供服務和發展土壤。作為創新創業微型集群,星創天地具有產業集群的優勢,在創業資源方面的集聚效應[7],使得集群內的企業較集群外部企業存在明顯的競爭優勢,從而成為吸引和集聚創業人才的動力源[8]。在星創天地創業,可以降低創業的難度,提高創業的成功率,所以吸引了大量創業者的進入[9]。
向陽鄉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創立之初就發揮了人才的集聚效應,首批創業者主要是在雙創政策鼓勵下的返鄉務工人員、大學生及黨員代表。在建立起第一批創業團隊后,星創天地發揮主動孵化作用,以盤活整個向陽鄉的人力資本為載體,引導造血式抱團創業,通過傳幫帶的方式,由每位創業人員帶動10戶以上貧困人口就業和參與創業,將更多的農民培育為創業者。在短短幾年內,向陽鄉就發展了近百家農業創業組織,帶動創業600多人,創業者數量的激增,創業企業層出不窮。隨著創業氛圍不斷增強,更多的本地或是外鄉人已經自覺加入到向陽鄉的創業中來,實現了創業人才的良性孵化。
3.2?識別和構建創業機會
機會識別-構建觀認為機會既可以發現,也能夠構建[10]。為解決新問題,企業可以通過整合現有資源,將有限資源創造性利用,開發新的創業機會,以開展創業活動。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正是采用發現和構建相結合的方式來幫助農業創業者識別并開發利用創業機會。向陽鄉地處泉州偏遠山區,遠離都市,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結合自身區域特點,向陽鄉發展的產業被定位于高山生態農業。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圍繞這一定位,利用了本鄉的優勢農業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創業者們發現了農業種養殖領域的眾多創業機會,孵化出一系列項目,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星創天地為滿足農產品銷售的發展,構建了農產品加工業和物流配送創業的機會。在第三產業的發展方面,星創天地打造了“海絲慢城向陽”生態旅游品牌,為向陽鄉開展創業的經營實體構建統一的旅游服務共享中心,強化服務功能,營造良好的旅游氛圍和條件。組建的海絲慢城旅游公司,由面到點統一出發,重點挖掘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有效整合特色農業、生態、農家樂和各類優勢項目對鄉村旅游產品進行精心策劃、營銷,打造出集“體驗和教育功能”為一體的鄉村游精品線路。在游客的帶動下,更多的本地農民開始提供鄉村游增值服務,開發富有向陽鄉村特色的原生態食品和旅游商品,在創業式就業的同時實現增收,如表1。
3.3?整合創業資源
眾創空間能夠促進創業資源的集聚,實現協同整合,跨界互補[11]。從表2可以看出,向陽鄉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作為鄉村的眾創空間,主要通過3個方式實現了對創業資源的整合,為向陽的創業者提供資源保障。
一是利用眾創空間集聚環境進行統籌。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將自然集聚與引導集聚相結合,尤其注重發揮后者的作用,例如借助土地流轉實現對向陽土地資源的集聚,合理規劃出富有高山生態農業特色的種植、養殖產業,使得土地物盡其用,對向陽農產品物質資源進行集聚,設立原生態特色農副產品整合推廣示范展示區,并且引進外鄉生態品牌產品資源,鼓勵外地的企業入駐,將內外原生態資源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引發“1+1>2”的展示推廣和經濟效應。
二是依托星創天地建設細分的專業服務平臺,對創業資金資源、聲譽資源、關系資源、市場資源進行整合。首先是建立了服務于小微創業企業和個體的資金平臺。2015年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的17位合作社負責人結合本鄉農業發展的需求,發起成立了助民農產品合作社,為社員辦理存款、貸款、結算等小額金融業務,這種社區性互助金融服務回籠了鄉親的多余資金,為需要資金的當地農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幫助。其次是建立了統一的市場平臺。星創天地注冊了“向陽館”地域品牌,在辦公區設置了線下展示專區,專門進行本土和外鄉優秀特色農產品的展示和銷售。“向陽館”還借助淘寶、天貓、微店、直播等線上銷售渠道不斷開拓市場,擴大銷售范圍。與廈門吉象吉送、同安馬上行等5家本地互聯網銷售平臺合作,打造農產品互聯網銷售渠道。創客們以“向陽館”的名義參加各種展銷會、推介會等營銷活動,形成良好的市場資源。第三,建立對外宣傳平臺。注冊向陽官方微博和向陽館公眾號,動態發布展示向陽鄉創業信息,利用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在社會上獲得了良好的傳播度。社交媒體的宣傳獲得了農業專家和新聞媒體的關注,記者和專家們深入向陽了解星創天地和農業創業的情況,撰寫并拍攝新聞資料在報紙、網絡和電視上播出,又進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宣傳途徑。星創天地還積極開展公關策劃,通過“返鄉創業大學生征婚記”“認養佛手果”“鄉約向陽直播”等活動,在社會上造成廣泛的影響力,獲得較好的聲譽資源。
三是充分發揮工具資源的作用。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通過開展社會活動,建立合作網絡,充實關系資源,例如與廈門YBC創業協會形成戰略合作;組織各界人士、創業導師指導向陽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農業創客路演;聯手福州三農“互聯網+”創客空間開展創業活動;積極與外界企業共同商討“餐桌安全完整解決方案”,建立了和多家單位食堂的合作關系,成功引入順豐物流和郵政速遞,解決農產品物流配送問題。這些關系資源和星創天地多途徑宣傳形成的聲譽資源一起發揮作用,為向陽鄉的創業活動爭取到了更多的物質資源、財務資源和市場資源,從而大大豐富了向陽鄉整體創業資源。
3.4?提供創業學習條件
社會創客教育是創客教育的一種方式,由利益驅動而形成[12]。通過專題培訓、創客論壇、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非正式學習活動,來提升創業者的創造技能和創新思維,激活社會創造的潛力并營造“大眾創新、人人創造”的文化氛圍。社會創客教育為創業者提供了靈活的,可持續性的創業學習,有利于創新文化的培養和創客技能的提升。如表3所示,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為社會創客教育提供了一個平臺,向陽鄉借助這個平臺,采用請進來、走出去、自己做相結合的方式,為創業者提供多種創業學習的機會,提高了創業者的綜合能力。星創天地還構建了一個創業網絡,創業者與網絡成員以社群的方式開展線上線下創業學習。
3.5?發揮創業榜樣示范效應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們可以通過觀察社會環境中其他的行為進行間接學習[13]。在農村,創業榜樣是成功的創業者,他們先期的創業故事增加了其他村民對創業的了解,激發了潛在創業者對創業的認同;創業榜樣通過創業獲取的金錢回報、社會地位以及成就更給潛在創業者帶來極大的創業吸引;在這樣的情況下,潛在創業者極易通過對創業榜樣的經營效仿來減少創業過程中的試錯成本從而提高創業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淘寶村的創業故事證明了創業榜樣已經成為帶動農村創業的有效工具。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也充分發揮創業榜樣的作用。山夫合作社、刺桐巖高山生態養殖等創業項目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后,激發了村民們的創業熱情,更多的外鄉務工人員回到向陽,他們通過和創業榜樣的交流,了解了借助互聯網來開展高山生態農業的具體模式以及相關收益,萌生了模仿創業的想法,還有一些則是從中發現了新的商機。在創業過程中,創業榜樣還為后來的創業者在精神鼓勵、技術指導、銷售扶持和資金借貸方面提供支持,這又進一步保證了新進創業者創業的成功。
綜合以上分析,基于向陽鄉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案例的研究發現,農村地區的星創天地激發了農民的創業精神,不僅幫助創業企業識別和構建創業機會,還充分發揮平臺作用,整合創業資源,從而使村民們產生了創業意向,并培育了大量創業者和創業團隊,星創天地為創業者提供線上和線下社會學習條件,促進了他們創業技能的提高,使得創業者可以發現更多新的機會,整合更多的創業資源,促進創業的升級,同時,成功創業者的示范作用又帶動了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創業活動中來,使得創業數量增加,如圖1。
4?結論與建議
三農互聯網星創天地的案例研究表明,星創天地生態系統對創業各要素有積極影響,可以促進創業活動取得成功,并推動鄉村整體創業水平的提升,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星創天地的發展在政策保障、服務水平和創新能力方面仍存在問題,要想進一步發揮星創天地在農業農村創新創業領域的引領作用,一是政府要優化政策環境,加大對農業創業者金融、土地流轉、稅收等方面的支持,引導培育星創天地;二是星創天地要不斷改善自身運營管理,完善硬件設施和創業輔導體系,做好創業典型的宣傳,開展常態化形式豐富的創業培訓,提高創業創新服務水平;三是星創天地可以組建聯盟,通過與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的合作,發揮科技的引領作用,通過加強與其他地區星創天地的交流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最終提高創業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倪艷,秦臻,袁詩涵.“星創天地”典型模式發展策略探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20):194-197.
[2]王朝暉,朱燕群,向成干,等.基于星創天地平臺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以常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7):190-192.
[3]郭彩芳,劉宏博,孫國峰,等.四平市星創天地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南方農業,2018,12(35):90-91.
[4]賈天明,雷良海,王茂南.眾創空間生態系統——內涵、特點、結構及運行機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1):8-14.
[5]PHILIP A WICKHAM.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M].NY: Pitman Publishing,1998:30-32.
[6]何錚,魏莞月.創新創業微型集群:“眾創空間”研究綜述及其趨勢[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20(1):50-55.
[7]陳芳,胡蓓.產業集群對創業人才孵化的作用機理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1):193-196.
[8]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
[9]H BAHRAMI,S EVANS.Flexible Recycling and High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M].Understanding Silicon Valley:the anatomy of an entrepreneurial region,2000:189.
[10]斯曉夫,王頌,傅穎.創業機會從何而來:發現,構建還是發現+構建?——創業機會的理論前沿研究[J].管理世界,2016(3):115-127.
[11]陳夙,項麗瑤,俞榮建.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 特征、結構、機制與策略——以杭州夢想小鎮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11) : 35-43.
[12]楊剛.創客教育雙螺旋模型構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1):62-68.
[13]李靜,謝靖嶼,林嵩.榜樣會觸發個體創業嗎?基于農民樣本的創業事件研究[J].管理評論,2017,29(3):27-39.
(責任編輯:柯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