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楚舒
剛接手這個班時,學生就反映,班里有個小陳同學,初一入學時成績還行,腦瓜也還不錯,可是懶惰、貪圖安逸,作業經常不做,導致初三時成績已經倒退到班里下游。我深感惋惜,想慢慢轉變他,爭取讓他有個較大的進步,給初中生活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果然,在初三剛開學的新鮮感過去之后,他便原形畢露,不是這科作業少做,就是那科作業沒做……他的臉色日漸難看。一個月剛過,英語老師就跟我說,小陳說要放棄學英語了。我找他談話,他一臉委屈,說天天做作業到很晚,沒時間背英語。我問他,那為什么還有這樣那樣的作業沒做完?他說不會做,又埋怨媽媽陪他做作業時太啰唆,而爸爸到家就看電視、玩手機。我表示會和他的父母探討以上問題,但讓他先反思自己的問題:“你是學習的主體,去除這些你所反映的客觀情況,你主觀上是否做到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每項作業?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不要讓中考留有遺憾……”他聞言一怔,若有所思。
這次談話以后,小陳似乎有所觸動,作業也有點進步。然而正當我為此感到欣慰時,情況又急轉直下。
在一次數學練習中,小陳的數學意外沒考及格。我找他分析試卷,并鼓勵他要吸取教訓振作起來。他當時不置可否,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的數學作業大片空白,其他作業也有漏做或不做現象。我心急如焚,每天晚上都留他訂正。大約一周后的一天早上,課代表說他語文作業沒做,英語老師又說他昨晚沒背好英語就走了。我氣急敗壞地叫他上講臺來講清楚,甚至說出了“不想讀書就別讀”這樣的話。小陳突然爆發了,沖到講臺上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沖我大喊:“一天到晚讓我讀書,天天晚上把我留下來,我忍你很久了!”我的腦子一下子一片空白,一時間氣得也不知說什么好,感到委屈、憤懣。
恰好此時,正在巡視的校領導聽到聲音進來,把小陳拉到走廊里先穩定了他的情緒,又把我喊出去,了解了一下情況。領導讓小陳先回教室讀書,善解人意地對我說:“知道你的心里不好受,也知道你對工作的全心付出,只是你的方式方法可能這位同學不太能接受。”領導一句和風細雨的話充滿了智慧,一下子點醒了沉浸在悲傷中的我。
冷靜了半天之后,我把他找到辦公室。他已然沒有早上的沖動,看我的眼神充滿懊悔。我平靜地問他,早上為什么會發這么大的火,他一下子哭起來:“老師對不起,我知道錯了!我是上次數學考試考砸了,覺得自己挺努力也沒用,挺絕望的,也不想讀書了!我知道您也是為我好,可是我心里還是覺得沒有希望……”聽了他的話,我的心里泛起了一陣心酸。其實他想要上進了,所以考不及格在他看來是天大的事。而我仍舊用老眼光在看他,覺得他偶爾考不及格也正常。如果我能好好和他談談心,而不只是天天晚上簡單地留他補習,也許就不會有今天他壓抑許久的爆發。
教育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愛”是什么?我以為首要的是“忍耐”,是恒久的忍耐和超乎尋常的愛心。這事給我帶來的教訓和啟發難能可貴。通過這件事情,我發現小陳慢慢變得成熟些了,字寫得一次比一次好了,上課也開始認真起來。我想,是我的細心和耐心幫了他。
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愛是恒久的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