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改路
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邏輯性很強。數學教學對教師和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較高,因此數學教學課堂時效性的提高就很有必要。下面,我主要從課堂教學、作業布置和后進生扶助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數學課堂教學時效性的提高
1.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要求
(1)要學會坐。坐要坐端正。不坐端正,學習態度就很敷衍,就不會靜下心來認真聽課——而不會聽課,即使教師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在課堂上講得精彩絕倫,也無濟于事。同時,練習坐姿還可以提高學生認真做作業和認真考試的態度。研究顯示,人坐端正的時候,是心最平靜的時候,只有心沉下來,學習才會進入最佳狀態。
(2)要學會傾聽。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思考他的思路漏洞在哪里,從中找出不同,以便自己做補充說明。聽教師講課,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理清自己在對知識點學習時存在的困惑。
(3)要學會說。說自己的想法,并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出來。
2.數學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備課要全面。備課不僅要備本課時的知識點,還要把所有的可能都羅列出來,滲透在課堂中,避免學生出錯之后再去糾正。比如:在小數乘法的教學中,不管是乘整數,乘小數,一個因數中間有0,還是乘整數時末尾有0,兩個因數中間都有0,當第一個因數的位數少于第二個因數時,這些情況學生都可能出錯,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該考慮到。這些知識點是教案和教參中所沒有的。這就要求教師有整合教材的能力,不能等學生出錯了再去糾正,那樣就顯得有點晚了,對學生計算準確度的培養是不利的。另外,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和問題。跳出自己本課時的教學,讓數學教學有一定的延伸和拓展。
(2)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用推拉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也就是教師推著學生的思維走,學生推著教師的思維走,學生會聽和分析教師的思路,教師也會跟著學生的思路走,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課堂上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直至喜歡上數學學習。
(3)要給學生留白3分鐘。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比如,對難懂的知識點,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自行探究,直至徹底弄懂。這樣的話,學生再遇到難懂的知識點就會主動思考并融會貫通,而不會出現教師講一點學生會一點的現象。推而廣之,像不會的題或難度高的題,都可適時讓學生通過自我學習給予解決,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考與解析能力。
二、家庭作業的布置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新知識點的練習和鞏固,是學生形成數學技能的主要途徑。但是,家庭作業的設計要講究策略,既要顧及大部分學生的能力,還要兼顧優等生的培養。
具體說就是,作業要有層次,主要形式就是基礎題+提高題+思維拓展題——基礎題不是本課時知識點的重復和照搬,而應是課堂上的易錯題和典型題;提高題不是例題的重復,而是看似例題又比例題高出那么一點點,或者是拐了一個彎,給全體學生一個在家里獨立思考的空間;思維拓展題要選擇那種后面可以用到或者是與本節課有關的(這類型題的選擇就要求教師對教材有通篇的了解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家庭作業中提高題不易過多——以一道或兩道為宜,太多的話學生做不出來反而會影響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在布置作業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具備篩選題的能力,收集優質資源,供學生練習。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家庭作業。可能這一類型題,在這個班需要練習,到另一個班就不需要練習了。這就要求家庭作業的設計要因人而異,因班不同,因材施教,不能一概而論。
三、后進生的扶助
一般來說,后進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接受知識的能力慢,運算速度慢,對知識的掌握總是一知半解。如果對后進生不管不問,或者不進行一對一輔導,勢必會讓這部分學生掉隊,從而影響班級的整體水平。
后進生扶助工作,盡量放在課堂上。針對基礎知識的講解,教師可以走下講臺,對后進生做面對面的輔導,觀察他們做題的過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也就是找出差距、對癥下藥。當天中,所授知識點盡量讓后進生也能學會,提高練習可以允許他們不會,但回家后要通過有效的家庭作業進行訓練,以加強鞏固。簡而言之,對后進生的扶助工作要長抓不懈,一直緊盯不放,才能提高他們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