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 ? ?要】本文主要圍繞基礎教育領域風險的防范與化解展開探究,在簡要概括基礎教育領域風險類型和班主任應對不同教育風險應有素質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教育教學案例詳細闡述了提升教學能力,防范教育質量風險;關心學生相處,避免學生安全風險;改善學校工作,避免校園安全風險這幾種防范與化解基礎教育中教育風險的有效策略與具體方法。
【關鍵詞】基礎教育;教育風險;防范與化解
中圖分類號:G6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3-0060-02
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都面臨一定的風險,這也是基礎教育領域發展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產生的問題之一。教育風險是阻礙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影響因素。而教育者積極探索基礎教育領域風險的防范與化解,能夠降低教育風險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教育風險類型不同,導致應當采取的防范與化解手段也具有不同性,這種現實狀況對基礎教育領域教育者的整體素質提出了具體而針對的要求。
一、基礎教育領域風險類型簡述
教育質量風險,是與學校教師緊密相關的風險類型,主要指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把控,由教師自身的教育素質發揮主要影響。學生身體安全風險,是由學生在校園活動中由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導致的各種身體健康受到傷害的風險類型。校園安全風險,這類教育風險主要指由于學校內的各項工作開展產生的不利于學生學習發展以及身體健康的風險。
二、從具體案例看基礎教育中教育風險的防范與化解有效策略與方法
理論層面的探究始終是理論層面的結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驗證理論方法是否正確。因此,需要在具體的教育案例當中進行觀察。
(一)提升教學能力,防范教育質量風險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設計的最終成品產生于個人,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教學設計較為滿意。但教學班級內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不相同,學習觀點、學習方法、學習能力與學習反思等狀況都存在一定的主觀差異,這就導致在面對同樣的知識講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反饋,對學生最終的學習質量產生不同影響,有可能導致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狀態的產生。作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保證整體教學進度的基礎上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深入開展教學活動,降低教育質量風險的出現。
(二)關心學生相處,避免學生安全風險
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更加關注自我,對他人的感受感知不足,也缺乏主動關照他人的積極動力,導致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與學生之間矛盾產生的頻率大大增加。學生之間的矛盾升級則可能演化為肢體沖突,一旦學生控制不好力度,則會對雙方都產生嚴重的身體損傷,產生安全風險。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這種教育風險,認識到風險產生原因和解決問題預防性手段為主的特點。教師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應當增加對學生相處的關心,避免學生產生“反正老師看不見”的錯誤思想而放任自身錯誤相處模式的行為。
(三)改善學校工作,避免校園安全風險
校園安全建設工作的整體質量,是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只有做好校園建設工作,才能夠為學生提供設施安全、保障有效的學習與成長環境,避免學生在校園活動中受到隱性安全問題的傷害。在這方面,學校與教師應當重視預見性工作的開展,通過對學校工作加以改善,不斷提升校園工作的安全系數,加強校園工作對學生的保障力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校園安全風險對學生產生的不利影響。
三、結語
基礎教育領域當中的風險具有一定的客觀性與不可避免性,需要基礎教育領域的主要責任承擔者——學校與教師探索積極的教育教學方法防范與化解不同的風險,構建優質教育環境。作為班主任,應當采取積極應對的整體策略,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增長經驗,提高應對教育風險的能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教育風險的防范與化解工作的有效性,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切實保障。
參考文獻:
[1]范勇,田漢族.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熱的冷思考——基于成本與風險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7(06).
[2]張麗華.基礎教育課改方向的風險與誤區解讀[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3]李科平.論農村基礎教育學校撤并的隱患與風險[J].教學與管理,2013(15).
[4]鄧亞藍.對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思考[J].文存閱刊,2019(23).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