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張娜 11月8日,由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吳文良教授團隊主辦,嵐縣農業農村局承辦的嵐縣“馬鈴薯有機富硒新品種引種試種”項目培訓班在呂梁市嵐縣開班。中國科協駐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土峪鄉店上村第一書記張建華出席,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思昭出席并講話,嵐縣農業農村局、嵐縣科協的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列席會議,培訓班共分為兩期近150余人參加培訓。
“馬鈴薯有機富硒新品種引種試種”項目是中國科協定點扶貧項目,旨在促進嵐縣馬鈴薯全產業鏈人才隊伍培養、提升有機富硒馬鈴薯新品種栽培技術水平,進一步打造馬鈴薯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特色食品等品牌。
培訓班上,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兼山西省馬鈴薯首席科學家王春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楊林棟、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王鳳新、山西省薯類脫毒中心產業科科長柴生武、嵐縣土豆宴項目負責人馮亞明以及吳文良6位專家圍繞馬鈴薯功能作用與營養健康、馬鈴薯脫毒及種薯繁育技術、土豆宴與嵐縣馬鈴薯產業振興和富硒馬鈴薯的引種試驗等內容展開培訓,充分體現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理念。培訓班如期實現了預期目標,使富硒理念深入百姓心中,也得到了學員和相關領導的認可。
嵐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占全縣總播種面積的40%以上。馬鈴薯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如何引導嵐縣馬鈴薯種植向高附加值的有機富硒方向發展,吳文良教授團隊做了有益嘗試,初步篩選出適合在嵐縣地區種植的富硒馬鈴薯品種,并完成1000畝富硒馬鈴薯新品種種植,且已通過富硒檢測,這次試驗對嵐縣打造本地馬鈴薯富硒農產品品牌具有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具有獨特地域文化特征的特色風味的嵐縣土豆宴如何抓住土豆主食化國家戰略機遇的窗口期,并運用市場化手段振興嵐縣馬鈴薯產業?嵐縣采取連鎖門店走出去、嵐縣土豆宴廚師走出去、嵐縣土豆走出去、土豆制品走出去四位一體的“走出去”戰略,全方位地促進嵐縣土豆宴跨區域發展。
培訓班上,專家與技術員有效互動,形成了種植與科研、產業與科研緊密結合的良好氣氛,為嵐縣馬鈴薯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嵐縣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與技術支撐。
培訓班后,在相關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吳文良參觀了嵐縣羊肚菌種植基地和淀粉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