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帥
摘要:歌劇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舞臺表演藝術,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對全面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大有裨益。本文主要以民族歌劇《黨的女兒》為例,深入分析新時代下中國民族歌劇教學方法,從而為我國歌劇事業的不斷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關鍵字:民族歌劇;《黨的女兒》;教學研究
一、中國民族歌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現實存在的因素制約了其發展繼承,我們必須以一種理性的態度處理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其一,認識上的不足,主要表現在盲目崇拜以及浮夸主義,過分崇拜西洋歌劇或者中國民族歌劇,忽略了二者之間的有效結合;其二,創作上的缺陷,優秀的劇本是民族歌劇不斷發展的內在靈魂,它對作者的綜合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是戲劇規律與音樂文化的高度融合,但是在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過程中,優秀劇本的創作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其三,文藝理論的不健全,中國民族歌劇的創作理論研究明顯不足,其理論著作甚至還處于空白階段,這給中國民族歌劇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礙;其四,歌劇表演人才的流失,優秀歌劇人才的培養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我國人才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導致很多優秀的歌劇表演人才外流,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歌劇表演的進一步發展。針對以上情況,我國相關人員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結合中國民族歌劇的自身特征尋求切實可行的改革創新策略,從而為其不斷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二、中國民族歌劇教學法研究
(一)提高對中國民族歌劇唱段演奏方法的理解;(二)充分了解民族歌劇的背景;(三)為學生提供專業性的演唱教育;(四)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
三、結語
中國民族歌劇是藝術創作與表演水平之間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國文化與精神面貌的重要載體,對有效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大有裨益。在其教學實踐中,教育人員要以中國民族歌劇的內在特色為基礎,提高對中國民族歌劇唱段演奏方法的理解,使學生充分了解民族歌劇的背景,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演唱教育,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從而為我國民族歌劇的不斷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肖靈.“紅色經典+雙育”模式的構建——《黨的女兒》舞臺項目教學實踐與探索[J].黃河之聲,2018(1):129.
(作者單位:南昌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