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人語
10 月15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文件透露出以下信息:逐漸提高體育中考分值,要達到和語數外同分值水平;力爭2022 年全面覆蓋美育中考。強調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
兩個文件都強調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這讓人不由聯想到一直被提倡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不是新名詞,20 世紀80 年代中期就已經被提出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強調和重視。其中,令人感觸頗深的有兩件事:一是高中課程標準的修訂,這一次修訂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實施素質教育,從過去以唱歌、跳舞切入,到深入學科教學、學科教育的過程之中,這是一個重大變化;二是考試評價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推進,推動了基層學校育人模式的變革,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可能,也落實了教育規劃綱要中“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目標。
2017 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價值導向,就是把立德樹人的國家要求,也是素質教育最頂層、核心的要求落實到高中的每一個學科,落實到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中,從而形成由課堂教學目標到學科素養,再到整體的學生核心素養這樣一個層級關系。它引領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科的教育需求,思考學科背后的育人目標。
核心素養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框架體系的提出,就是讓教師從每個學科角度關注學生、培養學生,關注終身帶得走的素養,這就是素質教育在今天的深化和發展。這樣的變化也將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最終實現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