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物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應強化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他們針對資源問題、污染問題、生物多樣性問題等發表不同看法,努力為這些問題的妥善解決做出應有的貢獻。生物教育以生為本,教學實踐有的放矢,促進了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使他們充分發揮主體優勢,最終成為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人才。初中生物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環境教育,耐心指導學生思考環境問題,關注自然生態,增強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具備環保意識,可以為社會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有力支持。在生物課堂融入環境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應摒棄傳統觀念,結合初中生的個性特點、能力水平、興趣愛好,啟發他們有效學習生物知識并學以致用。環境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教學實踐工作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能否發揮指導作用,有序推進教學工作,直接影響著初中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也決定著初中生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的發展結果。二十一世紀以來,生物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學技術的推廣價值越來越高,生物教學的具體要求越來越多,教師需摒棄傳統固化的教學觀念,應在深入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強化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不斷開闊學生知識視野等方面下足功夫,設法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尤其是要深入滲透環境教育,讓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魅力盡顯,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生物教學與時俱進,環境教育全面滲透,使初中生關注到了社會環境問題,環保意識、責任意識等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能夠突破自我,并且挑戰自我,有效學習生物知識,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環境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更具責任心和使命感。
第一,挖掘教材內容,融入環境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的環境問題值得學生思考研究,以找到更合適的解決辦法,積極加入環境保護活動中。及時將環境教育融入生物課堂教學非常必要且關鍵,合理挖掘教材內容,傳遞給初中生環境保護的關鍵信息,使他們的環保能力隨之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教學《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課內容時,通過介紹“生物多樣性”的知識要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的視頻資料,或者展示相關圖片,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巨大沖擊。另外,可以結合“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模塊,以聯合教學的方式直接呈現我國環境現狀,促使初中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勇于承擔環境保護的社會職責。
第二,聯系實際生活,融入環境教育。初中生物教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如我們常常采用植樹的方式凈化環境,綠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且釋放氧氣,同時改善空氣質量,減緩溫室效應,使人們在健康的環境中更好地生活、學習、工作等。教師可以列舉這些案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具體原因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再講一些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問題,如過度砍伐森林,直接造成了水土流失及沙塵暴;排放污水廢水,使水污染變得嚴重,導致人們的身體健康遭到威脅,且水資源十分短缺,不得不在污染問題的科學治理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財力。鼓勵學生自行搜集相關資料,針對環境治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環境教育的滲透潛移默化,能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初中生的生物常識、環保意識等,很好地鍛煉了他們的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能力,課堂教學質量更高,生活化教學實踐的意義重大。
第三,引導學生實驗,融入環境教育。初中生物課堂融入環境教育,也應遵循課內滲透、課外活動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給予初中生學以致用的機會,讓他們發現自身的優缺點,積極改進不足之處,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實踐習慣等,理論教學脫離實際的問題得到妥善的解決,生物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環境教育的作用突出。教師應該尊重初中生的主體意愿,考慮他們的興趣、能力水平、求知心理,開展一些有趣的實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主動學習的自信心。比如,通過劃分興趣小組,要求學生培養一些植物,并且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提交觀察報告,展示學習成果;再如,布置一項作業任務,要求學生調查身邊的水污染情況,搜集相關數據,參考相關資料,在報告中對水污染的有效治理提出自己的意見。他們的探究實驗收獲頗豐,可從內心深處更加關注環境問題,充分了解不同的環境問題對實際生活的影響后,自覺行動,保護環境,發展成為愛學習、高素質、強社會責任感的人。
第四,開展競賽活動,融入環境教育。生物教師不妨開展競賽活動,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的環保意識。不論是課外活動還是社會實踐,都是為了學生鞏固應用環保知識,充分活躍主體思維而開展的。教師觀察學生的環保行為,評價他們的活動表現,直接增強了初中生的環保信心。實際競賽過程中,初中生體會到了學習生物的重要性,積極參與,獨立思考,挑戰自我??梢钥疾炫c環境有關的節日,如世界環保日、植樹節等,再以“環境保護”為主題,鼓勵學生研究分析身邊的環境問題,交流討論合適的治理辦法。另外,可以定期辦黑板報或者報紙,在潛移默化中增強班級學生的保護意識,充分了解環保知識、環境知識后,他們會將環境保護作為一種行為習慣,長期地堅持下去,牢固樹立人人關愛環境、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勢在必行,教師補充教材內容,分享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參與環?;顒拥臐夂衽d趣,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使得環境教育的滲透更加全面,課堂教學的過程異常精彩,能夠滿足更多學生的發展需求,提升他們的主體優勢,可謂一舉數得。生物教師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始終堅持著以生為本的原則及因材施教的原則,耐心指導初中生學習生物知識,思考環境問題,自覺保護環境,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及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一帆風順,學科成績隨之進步,核心素養隨之提升,今后為社會現代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成為環境保護的一份子,對于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而言大有助益。生物教育有效聯合環境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必須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在具體實踐中積累豐富經驗,成功開啟素質教育的新局面。初中生熟練掌握環保技能,養成環境保護的好習慣,才能夠為美好家園的創建做出巨大的貢獻。